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服时课|精美繁复的明代服饰

明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技术显著进步。明朝大力提倡种植棉花、桑、麻及木棉等经济作物,推动了纺织业生产,出现了南京、北京、苏州、杭州、嘉兴等纺织品专业生产地区,所生产的丝绸产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人们的服饰逐渐趋向华丽鲜艳,服饰材料追求丝绸绫罗,服装款式丰富多样,图案华美精致,出现崇尚奢华,衣必求贵,绮罗轻裘的着装风气。

明代官服的形制、色彩纹饰,是官员品阶高低的象征。官服中等级最高为冕服,只限皇帝、皇太子、亲王等皇室成员专用,用于祭祀或朝会等大典。

明代皇室冠服还有皮弁服、武弁服、通天冠服、常服、燕弁服等多种形制,分别用于不同场合

衮服为明代帝王的礼服。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形制为盘领右衽大袖袍,袖口收窄(图1)。衮服面料地纹有卐字、寿字、蝙蝠、如意云纹,寓意为万寿洪福。衮服前襟、后背、两肩部以及左右两侧横摆上饰有团龙纹,共十二团龙。

衮服上饰有的十二章纹样为周代确立,是帝王冕服所用的专属纹样,象征帝王文武兼备,英明果断,四方平定,五谷丰登。

图 1|缂丝十二章衮服(复制件)

出土|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图源|北京传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明代帝王通常在听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穿用常服

明太祖朱元璋常服画像(图2)头戴乌纱折上巾,又称翼善冠,身穿盘领窄袖袍,袍衣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称四团龙袍,腰带以金、琥珀、透犀相间为饰,足蹬乌皮靴。

图 2|明太祖朱元璋常服画像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袁载誉读明朝

明英宗朱祁镇常服画像(图3),身穿盘领窄袖黄袍、饰团龙十二章纹样,腰束玉带、足蹬皮靴。

图 3|明英宗朱祁镇常服画像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明景华章:明代应景纹样在当代服装中的传承与创新》第34页

明朝的文武官服,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

祭服最为尊贵,只用于祭祀的特定场合。一品至九品品官祭服,均为青罗衣,白纱中单,赤罗裳,赤罗蔽膝。

朝服用于大祀、庆成、正旦、颁诏等国家大典。明延宋制,官员朝服为梁冠,赤罗衣、罗裳,佩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

明代官员公服组合为乌纱帽,盘领右衽宽袖袍,束带。明代官员公服用于早晚朝奏事、侍班、谢恩、见辞等。

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明史·舆服志》

公服以色彩区分官阶,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束带也有品级区别,一品玉

带,二品花犀,三品金钑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钑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

明代余士、吴钺《徐显卿宦迹图》(图4),故宫博物院藏,描绘出明廷官员朝堂公服形象。

图 4|《徐显卿宦迹图》局部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芭莎艺术

明代赐服为皇帝特别恩准,赐予有功勋的官员,通常是官职未至一、二品而受赐玉带,仙鹤、锦鸡服或公、侯级别的麒麟服。此外,更加尊贵的赐服还有蟒服、飞鱼服、斗牛服(图5、图6)

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

——《明史·舆服志》

蟒纹与龙纹相仿,但比龙纹少一爪,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飞鱼为有鱼鳍、鱼尾之蟒,斗牛为蟒头加两牛角,均由皇帝赏赐于臣子,代表极大的荣宠。

图 5|香色麻飞鱼袍

图源|山东博物馆官网

图 6|蓝纱织暗花妆花蟒衣

图源|孔子博物馆官网

明代命妇冠服有礼服常服

礼服为凤冠霞帔和翟衣,用于祭祀、受册、谒庙、朝会等大典场合。常服交领右衽大袖袍、罗地长裙、褙子等。服装上的纹样和各类珠翠饰物都按命妇的品级制定,是区分身份和等级的主要标志,有严格的使用规范。

凤冠霞帔为明代女子礼服,凤冠以金属丝网为胎,缀点翠凤凰,装饰珍珠、宝石以及金银饰件,挂珠宝璎珞,华丽贵重。

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大明会典》

明廷规定,皇后、皇太子妃用凤冠,缀凤饰与龙饰;亲王妃、妃嫔、公主用翟冠,缀凤饰;郡王妃以下及品官之妻用金翟,缀花钗

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凤冠(图7),正面顶部饰一金龙,中层有七金龙,下部饰五凤;背面上部饰一金龙,下部有三金龙;两侧上下各饰一凤。十二金龙姿态各异,翠凤展翅飞翔。

图 7| 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凤冠

馆藏|定陵博物馆藏

霞帔又称霞披或披帛,为狭长的布帛,绣云凤花卉,穿戴时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至膝,艳丽如彩霞,底端坠有金玉坠子。

明武宗皇后像(图8)展示出明代帝后凤冠霞帔的形象。

图 8|明武宗皇后像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进贤汉服

明代女子服装,主要有衫、袄、裙、霞帔、褙子、比甲等,服装形制大多仿自唐宋。明代女子服装外罩褙子比甲最为常见。

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图9),画中四位女子头戴花冠,身穿直领对襟窄袖褙子,衣襟有缘边纹饰,下装为长裙,服饰风格娟秀典雅,展示出女子穿褙子的服饰形象。

图 9|《王蜀宫妓图》局部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中国发型史+》第109页

比甲为无领无袖的对襟马甲,两襟间用带子系合,元代已经出现。明代比甲一般罩在衫或袄之外,成为女子常服,穿用比甲已形成风气。

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以两襻,名曰“马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

——元史》

明代女子服装常见上衣下裳的组合搭配,上衣有襦、衫、袄等,均为交领或圆领长袖上衣,裙多为素色,裙幅为六幅或八幅,腰间有细褶,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常缀以一条刺绣花边,作为压脚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中明代宫廷女子头戴䯼髻头面,身穿交领右衽衫,琵琶袖形,下装为叠褶马面裙(图10)。

图10|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博物馆 看展览

-    END    -

内容来源:

《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

甄娜 著

图文编辑/排版:刘金金

责任审校:张婷婷  徐屹然

相关推荐

华服史迹:

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

甄娜

书籍简介:本书梳理了从远古到明清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脉络,涵盖配饰、妆容、服装形制、服装材料等内容。基于考古出土的历史遗存,对各地博物馆发布的纺织工具、织物残片、人俑、人画像、服装实物、配饰实物等文物遗存分门别类收录整理,并据此对中国服饰的渊源流变作出初步分析和解读。

【中式半裙课】

授课老师:马濛

课程简介:中式半裙线上视频课,从唐宋至现代汇古融今,从文化到裁剪步步拆解,为大家讲解唐代间色交窬裙、宋代旋裙(两片裙)、宋代百迭裙、明代马面裙、民国旗袍裙以及现代大摆裙、鱼尾裙、褶皱裙等8款半裙背后的文化与制作工艺。4款传统半裙感受古人智慧,4款近现代半裙体会时代创新,请与我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摇曳半裙下的女性力量。

明景华章:

明代应景纹样在当代服装中的传承与创

赵晓曦

书籍简介:本书以明代服饰图案中的应景纹样作为研究对象,以纹样反映社会阶级、社会活动意涵作为研究思路,运用社会学视角从阶级之景、节气之景、仪式之景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纹样背后所蕴含和反映的古代思想理念、社会阶层、文化取向等。在此基础上,将图案纹样应用于当代服装设计,挖掘明代应景服饰图案在当代服装结构、颜色、材料方面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理念,并汇集教学实践的应景纹样作品案例,以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增强读者文化自信心,为设计具有明代传统应景纹样图案特色的创新服装提供参考,同时为探索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提供助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汉服饰制度大全
中国古代服饰
大论:汉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论明代官员上朝穿什么服饰?提起明代官员服饰,一般会想到带补子的圆
辽元明服饰演变
大明會典(明)李東陽等纂-●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