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致的理想,高明的境界,人生刚刚好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的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意思是不走极端。


 

中庸的高明,在“有度”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谁曾达到过呢?


即使贤德渊博如孔子、孟子者,也有金刚怒目的情绪,也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也有拿谎话搪塞别人的狡黠,这是不是也算天人合一?


中国式道德之大瑕疵就在这里:教人做很难做到的事。


中庸之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处事的“度”。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



中庸的状态,是“刚刚好”


就性情来说,介于怯懦与鲁莽之间的,是奋发有为。


就品格来说,介于清高和龌龊之间的,是力行、好学和知耻,介于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慷慨大方。


在怠惰与过劳之间的,是意气风发、有劳有逸。


在卑屈与骄傲之间的,是谦虚谨慎。


在封闭寡言与巧言令色之间的,是彬彬有礼不妄言。


在乖僻与滑稽之间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风趣幽默。


在寻隙好斗与猥琐自卑之间的,是不卑不亢,友善可亲;在优柔寡断与冲动任性之间的,是自我克制。



中庸,是一种卓越和高贵


中庸并非像数学的中项,恰恰是精确可计的平均数。


它随着环境中左右各种情况的变更而变更,并且只对成熟而有灵活性的理性才显露自身。


卓越是靠训练有素而得来的一种修养,人们并不是因为居于道德的高端,或拥有某方面卓越的才能而正确,而是因为“中道”的合理性,作为此时此地的最好方法,我们才那么做的。



中庸,是需要毕生修行的理想


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要把每件事都做得“刚刚好”并不容易。


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达至中庸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修养,还要看周围世界的状况。


人人都不想犯错误也不想走极端,但当矛盾挤压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等待已经到了不耐烦的程度,不愠不火的谦恭就会让位于金刚怒目的反抗,气定神闲的安适就会被极端行为所取代,从而打破心态平衡,激烈的冲突如同手术刀劈开脓疮,在雷电轰鸣的铁血之后达到新的中道状态,这也是中庸的途径之一。


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极端行为,很多改革也都带有违反既有规则的性质,就是证明。社会的改良大都是迫于某些积弊,那些有悖于既定法规的措施其实也是创新。


因此,要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恪守中庸之道,不仅不符合天理人情,甚至是甘于保守、姑息现状、鼓励积弊、逆来顺受。



中庸,是为了找到君子之正路


中庸的价值,在于提醒人们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老也找不到正路。


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伪善总是作过多的表白,谦卑则翱翔于自负的边缘。


偏于极端的人并不把道德的美名赋于中庸,却会赐予那相反的一端。


勇敢的人被怯懦的人说成鲁莽,挥霍无度的人将俭朴者说成小气鬼。


一个有修养的君子能够看到什么行为属于极端,什么行为是合情合理,如同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庸之道无处不在


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分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


这就像人的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才算正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不过分。


中庸之道是置于一个相对规范的环境而言,非常时期非常环境,则不必事事居中。


有时候,骑墙是人品低下的标志,“和稀泥”不是中庸之道,正义感与合理表达才是中道。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才能中庸(品味古籍)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华经典名句300句169:“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国的中庸之道
“性”与“天道”——儒家哲学告诉你,如何成就生命的理想境界
个人修养----中庸之道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