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权哪方面比曹操刘备都强

孙权哪方面比曹操刘备都强
孙权是接手他哥哥孙策的基业才成为东吴开国皇帝的,虽然刚接手的时候规模还不是后来那么大,但那框架已然形成,趋势也基本明朗了。不过,孙权并不是毫无作为,相反,他也是一世英雄,奋发有为,这才最终有国。争战年代,想立足就必须有军队,而军队要始终牢牢地抓在手中,这样才能够纵横天下,最终走向成功。如果像韩馥那样,本来手里有一个大州冀州,握有十几万雄师,但一旦将这些交出去,别说是开国当皇帝,最终连命都保不住。魏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曹操,蜀汉国皇帝刘备,他们拥有的每一块土地,几乎都是自己亲帅大军一刀一枪搏杀夺取来的。也就是说,他们两人的军事才能,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孙权和曹操、刘备不同,他是介于开国创业皇帝和继业守成之间的一个人物,要说带兵打仗,他比曹操和刘备实在是差得太远。但孙权有一项才能要比曹、刘两人都强,这就是及早完成角色转换,由一个统兵大将尽快上升为一国之君。
先看看曹操。曹操是自己拉队伍起家,参与讨伐董卓战争,后来因为打击黑山的黄巾军余部有功,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当他打败进入兖州的青州黄巾军,接替刘岱成为兖州刺史,终于成为最为强劲的诸侯之一。这些战争,曹操都是作为一个将领亲自上阵拼杀的。当然了,这是最初的诸侯必须要做到的,否则,不管你是太守还是刺史,不过是一位地方行政官员而已。此后,曹操两征徐州的陶谦,回兵讨伐叛乱的张邈吕布,迎接东归的皇帝刘协,征讨割据南阳的张绣,曹操都是亲帅大军出征。当曹操擒获了徐州的吕布以后,曹操的势力进一步扩张,但他和袁绍的矛盾也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两人的较量到了必须分出胜负的地步。这时候,曹操四处受敌,而每一处都需要他亲征,否则,这军事就会表现的不是很顺利。好在他对形势有个基本判断,在西羁縻关中诸将,向南稳住刘表,自己则迅速向东出击解决了刘备问题,这样就可以专注于北方的袁绍了。
当解决了河北问题以后,曹操已经有了天下半数的土地,按理说,曹操应该完成从一个统兵大将到一个君主的角色转换了吧?但他没有这样做,仗仍然还是自己亲自冲锋陷阵的去打,如北征三郡乌丸,东逼辽东公孙康、后来的赤壁之战、关中之战、讨伐张鲁、和刘备争夺汉中等等。尤其是南征荆州,在刘琮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他还亲自率领着虎豹骑,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去追赶刘备。可以说,曹操到死也没有彻底完成角色的转换。
再说刘备。刘备也是自己从募兵拉队伍开始,讨伐黄巾军依附公孙瓒,虽说都是一些县尉、县令、平原相之类的职务,但实际上干的就是将军的活儿。后来接替陶谦成为徐州刺史,向南抗拒袁术,走西海攻打杨奉、韩暹,再夺徐州后迎敌曹操,再后来刘备投奔荆州的刘表,在新野打败了夏侯惇,基本也是一个将军角色。人们虽然称他为“刘豫州”,但那个豫州刺史并没有一寸土地,倒是这个左将军军衔,却有点儿实实在在的作用,因为只要有队伍就是名副其实。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又有了一个官衔——荆州刺史,也有了土地,江南四郡,但他应邀进入西川,打出的旗号,开设的衙门还是左将军府。没办法,这个左将军名号管用。入川后,夺取成都,争夺汉中,这些都是刘备率军亲历亲为,当这些战役胜利后,刘备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汉中王,进而成为蜀汉国皇帝。
按理说,当上皇帝以后,刘备应该尽早完成角色转换,不应该再亲自上前线了吧?但刘备为了夺取关羽失去的荆州,还是自己“御驾亲征”了,当然,这次亲征是一次失败的战役,这就是有名的“夷陵之战”。这次战役,不但让刘备的整个军事生涯以失败而结束,还间接导致了刘备的死亡,说来也是令人唏嘘。
孙权早年也带过兵上过战场,是跟随者哥哥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和江夏太守黄祖。孙权作为将军能力并不突出,如果不是孙策早死,孙权可能会成为一方军政大员,但要成为曹操刘备一样的统帅或者是周瑜、曹彰一样的前线大将军还需要时日磨练。虽然,孙权也有过征讨过黄祖的记录,但倾国之力讨伐区区一个江夏太守,那仗前前后后打了五六年,也算不上是什么大功。可以说,打仗并不是孙权的强项,但是,孙权却最快地完成了一个角色转换,从一个攻城掠地的将军转换为一个掌国御将的君主。当曹操来攻,孙权将战场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周瑜,自己则在负责后方的一切,如增派兵马,供给粮草和协调友军及各方关系等。可以说,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周瑜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孙权君主角色的成功。
周瑜在赤壁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但东吴在周瑜之后,仍然有这样一位“大都督”存在,比如周瑜之后的鲁肃,鲁肃之后的吕蒙,而吕蒙之后的陆逊。以上这些人,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为国家军队前线总指挥的作战任务。
三国早期,诸侯自己带兵冲杀是必要的,因为那时候是需要占地拥众,否则,一个将军自己占有了一个或几个州,连皇帝都管不了他,凭什么他会去听一个自封为地方长官的?所以说,从这方面来说,曹操和刘备的所作所为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问题是,当他们完成了初级阶段的攻城略地,初步建成了一个雏形的国家,这个政权已经被内部大多数人承认并相对稳定以后,作为这个“国家”的君主,是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而不应该继续去担任一个战场将军职务的。如果还是继续这样做,其结果就是,这个集团只有“惯战”的将军,而没有“能征”的统帅。比如说曹操,手下可谓是“战将如云”,像“诸夏侯曹”、“五子良将”级的大将人物也是一大把,但像东吴周瑜、陆逊一样的战将一个也没有。比如说张辽,他守卫的合肥可谓是“固若金汤”,他就是病重了孙权都不敢大意,但他只不过是一个防守将军而已,区别只不过是防守合肥城的小将有个张特,而他是防守以合肥城为中心的扬州地区的大将。东吴多次进攻合肥,从战役层面上来说,无非是你攻我守,你攻不下撤退了,我守得住胜利了,战役也就结束了。为什么没有像陆逊一样的夷陵战役出现在张辽身上?这就是在曹操手下和在孙权手下将军角色的不同。曹操、刘备手下的将军,职务再高也不过是一个拼杀的将军,而周瑜陆逊则是前线的统帅,所以后人才会说“三国周郎赤壁”。夏侯渊、关羽也有独自指挥的战役,但都以失败告终,失败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共同的,他们看似是“帅”,实则仍然是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意识里没有帅的概念。
不是孙权就比曹操刘备高明,他是因形势逼迫才不得不这样做的。赤壁战前,他怕是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而当时东吴文臣大多又不赞成抗拒曹操,这样他不得不镇守后院,前线事就只能依仗周瑜。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也曾经亲帅大军攻打合肥,只可惜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攻下,蒋济写了一封信,说曹操派来了四万援军,吓得他急匆匆的跑了。还有就是那次的逍遥津战役(姑且称之为战役吧),要不是手下将领拼死保护,孙权差点儿死于张辽之手。孙权亲自上阵的战役都是这样一些不光彩的记录,而他只做战略指挥的赤壁之战、长沙三郡之战、江陵之战、夷陵之战等都取得了胜利。
孙权知道用将,也许是实践中让他明白的道理,就是败仗让他学乖了,知道用人了。也就是他在实践中知道了自己的短处,所以才使他早早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可以说,知道自己的短处,是孙权最大的长处。看起来,明白自己该处在什么位置,也是一个人的一大优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之借荆州(二十六)
论赤壁文化的谋略艺术
1807年前的赤壁之戰,各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以少胜多?这才是真实的赤壁之战!-微信精选-爱看精选
曹操和刘备为何都最终输给了孙权
晨云讲三国:黄盖献计投降曹操,周瑜用计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