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人物解读(39):道不同者何以相煎

      道不同者何以相煎

       唐于顺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袁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可见,袁盎和晁错可真是水火不容,史记中并未记载他们之间有何恩怨情仇,在我看来,袁盎晁错性格不合的原因便是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即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差异所产生的矛盾冲。,
    首先,袁盎为人仁爱,而晁错为人苛刻严峻,他们俩人的性格可谓是儒家法家为人处世的不同态度。袁盎素来待人宽厚,例如,他的从史与婢女私通,他只作不知情。后来从史害怕而逃,袁盎亲自追回,仍让他做从史。司马迁还描述了想依附他的人有,“车随着日数百乘”。晁错却因为人峭直深刻,且不顾大臣反对多次要求削减诸侯势力修改法令,而受到“袁盎诸多大臣多不好错”的待遇。很显然袁盎不喜欢苛刻严峻的晁错,晁错也无法忍受袁盎这样没有原则的“好人”。

     其次,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尤其强调名分等级,晁错却不受儒家思想束缚。史记中记载了袁盎自作主张地把文帝的爱妾慎夫人的位子拉离上等座次,以及丞相申屠嘉对袁盎失礼以致袁盎非常气愤的事情。表明袁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晁错则比较不受拘束,他不顾大臣反对,下令修改了三十张法令,引起诸侯们的强烈不满,他父亲担心,晁家自此不保,不远万里的来请求他停止。但晁错态度坚决,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活活把老父亲气的饮药自尽而亡。由此可见晁错对于“孝”这类的儒家思想持一种很随意的态度。相比于道德上,晁错似乎更加注重实际行动上的对与错。

    在这,袁盎想以道德教化的力量改变人心,而晁错却主张依法行事,以实际行动来规范人民。面对吴王谋反一事,袁盎只是时常劝说吴王不要谋反,而晁错则不顾大臣的反对大力削减吾王的封地。尽管晁错因以触怒五王为借口而被诛杀,但这并不能说明是讲究“以德化人”的儒家思想赢得了胜利。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倡导法治社会,却又不断以良好的道德准则来引导人,塑造人。这实际上是法家与儒家的结合,法家和儒家也可以和平并存,倘若当时的统治者能够通晓这一点,即能够“以德化民”又能够“依法治国”岂不是两全其美?若儒家的思想,若     没有了法家的强制手段,以道德为中心准则的儒家思想则显得苍白无力;若没有了儒家的道德感化,以惩罚为手段的法家思想又显得不近人情。由此可见法家和儒家并不是对立的,袁盎和晁错其实没必要斗个你死我活,如果他们能够不拘泥于思想上的些许差异,把相互伤害的精力放在共同的追求的目标上,即治理天下,或许两位名将的命运都会有所不同。
    袁盎和晁错的不和实际上反映了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冲突,面对思想上的差异,我们应学会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晁错的被杀, 让法家改革者和国家主流政治舞台绝缘了二千多年
道德经
从顺应潮流到强行干预,谈谈晁错削藩背后的儒道之争
汉文帝时期,晁错经常提出一些很有用的建议,为何皇帝从不采纳?
儒家思想的起源及完善——诸子百家简史儒家
一图了解儒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