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经明义丨《孝经》:古代为何推崇以孝治天下?

导读

“孝治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和独特的理念。历史上,包括汉、魏、晋、南北朝、明等在内的多个朝代,官方都极力推行这一理念。“孝”原本是先秦儒家所推崇的一种德性,不过,它并非先秦儒家唯一推崇的德性,在“孝”之外,同样得到高度赞扬的德性还包括了悌、义、忠、信、勇、诚等等。但为什么只有“孝”成为了中国古代王朝进行政治治理的指导性原则?“孝”作为一种对亲子之间的道德规定,是如何用来治天下的呢?



“孝治天下”这一理念最初的依据,就是来自《孝经·孝治章》:“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在孔子的追溯中,上古时代的圣明天子,就已经开始用“孝”来治理天下了。那么,古昔圣王是如何做的呢?孔子说:古时候的圣明天子,用孝道来治理天下,就连小国的使臣都以礼相待,不遗忘疏忽,何况是公侯伯子男这样的诸侯国国君呢?

因此才会得到天下万国爱戴和拥护,诸侯国的国君们纷纷前往天子都城,按照各自的职分帮助天子筹备祭祀先祖的典礼。治理一方国土的诸侯,连鳏夫寡妇都以礼相待,不敢轻慢,何况是对于他手下的士人和百姓呢?因此获得了百姓的拥戴,百姓们都愿意献出他们所有的东西,帮助国君祭祀先祖。治理采邑的卿大夫,不敢怠慢他的奴仆,何况对待他们的妻子和子女呢?因此就会获得家中之人的爱戴,从而帮助卿大夫侍奉他的双亲。由此,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够过得平静安乐,去世后也能得到妥善的祭祀,从而天下和顺平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可以看到,天子之所以能够以孝治天下,首先是他作为天下之主起到的示范作用。正因有了天子的垂范,天子之下的诸侯国君、卿大夫才能够纷起效法。但《孝治章》中所呈现的“孝治天下”的场景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并不是通过天子本人奉养双亲的举动,号召天下人模仿,而是通过在政治上礼遇臣属,获得臣属们的真心拥戴,从而能够在天下人的倾慕和顺服下,善待自己的父母。



可是,这些内容和“孝”有什么关系呢?在《论语》中,孔子曾经对“孝”做过一个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孝”在就是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善待他们,在他们去世后能够很好地祭祀他们。因此,在国家政治中的“孝治”,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在孝亲的宏观目的下,通过一种妥善的政治治理,让从天子到平民的每一层级之人,都扮演好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那么,对父母的侍奉和祭祀,也就会顺利和自然地进行。



这也正是《孝经》论“孝”有别于其他典籍论“孝”的关键之处:《孝经》所讨论的“孝”,远远超过了父子伦理的范畴,它不是教人如何在私人领域处理父子之间的相处道德,而是要在一种政治生活中对“孝”进行认识,通过“孝”,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政教体系。也正是由于《孝经》对“孝”的这一定位和理解,因此,只有“孝”而不是悌、义、忠、信、勇、诚,承担起了“治天下”的角色。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经》全文及译文
君子的蜕变
《孝经》全文、白话文
孝经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