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牧大战匈奴策略之简要分析

游牧民族与农耕名族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本章主要叙述并分析赵国名将李牧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战术,这也是后来农耕民族抵御游牧民族袭扰所采用的主要战术。

一、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诸侯国相争的概况

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家诸侯都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

秦国:陇西的绵诸、绲戎、翟、䝠等;岐、梁、泾、漆以北的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

赵国:北部的林胡、楼烦等。

燕国:北部的东胡、山戎等。

这些游牧民族与秦、赵、燕都有过冲突,也都进行过合作,比如:

义渠强盛时,它与秦国之间一会儿发生冲突,一会儿又和好。后来,秦宣太后与义渠王结为夫妻,不过,在几十年后,秦宣太后设计杀死义渠王,将义渠部落全部兼并。

赵武灵王采取全面胡化的策略,在军事上压制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

燕国将领秦开因曾在东胡做人质,了解东胡状况,回国后带领燕军大败东胡军队。

赵、燕两国除了对游牧民族进行军事打击之外,主要工作是在边境设置郡县以及修建长城和要塞,此时,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采取的主要策略还是防御。

二、匈奴的由来

战国中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起之秀匈奴开始强盛起来,并且逐渐成为大漠的主人,此后数个世纪,匈奴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的主要敌人。

匈奴的起源,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课题,匈奴民族到底是一个独立的种族,还是戎狄等北方游牧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而已,历史上说法很多。因为游牧民族鲜有文字记录历史的习惯,所以后人难以辨别真伪。不过,根据世界各地历史发展轨迹看,所谓单一种族一直延续数千年的情况极为罕见,现代人类实际都是各个种族在彼此的斗争与合作过程中相互融合而来的,这是历史规律。这样看,匈奴民族的由来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就是说所谓的匈奴民族与戎、狄、林胡等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匈奴”可能只是一个政治称呼。

根据史料记述,匈奴第一位领袖是头曼,兴起于秦始皇末年,那么,为何此时就有匈奴这一说法呢?本文认为:第一,匈奴即使只是一个政治名称,它也不可能是一天晚上冒出来的,它必然会有一个启蒙、发展、壮大,然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头曼单于建立匈奴政权的时间在秦始皇末期,但他们的先人可能已经发展的初具规模了,开始以军事组织的形式与中原文化圈进行争斗。第二,匈奴这一称呼由来,应该还是出自《史记 匈奴列传》,在头曼单于之前,他们部落的名称是什么,可能也无人知晓,后人为了记录方便,就把头曼单于之前的部落组织也称为匈奴。

三、李牧大战匈奴

战国末期,在中原文化圈的诸侯列国中,赵、燕两国是与匈奴发生较多战争的两家,赵国的李牧将军是其中的佼佼者。

《资治通鉴》记载:

李牧常年在代、雁门一带驻军,抵抗匈奴。起初,赵王很信任李牧,在财政、人事方面,给予他很大的自主权。但李牧只是让他的士兵每天训练骑射,同时注意警戒,收集敌情,但却严禁士兵与匈奴军交战,而且严令警告:如果匈奴兵入侵掠夺,只需将人马、牛羊等物资迅速转移到堡垒中,如有胆敢擅自与敌交战,一律处斩!

这样的情况持续数年,赵军倒也没有什么伤亡,但匈奴人和赵国守边的官兵都觉得李牧胆小怕事。同时,赵王也有些不满意:我给你李牧如此大的自主权,每年耗费大量的军需物资,却丝毫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战绩。于是,赵王派人责备督促李牧,但李牧仍旧不知悔改。赵王震怒,撤销李牧职位,另外派人接替他。

此后一年时间,新任将领倒是坚决贯彻赵王主动出击的方针,但屡次失利,损失惨重,边境危机!赵王没有办法,还得请李牧出山,但李牧要求必须按照自己的策略指挥军队,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到达边境后,仍旧采用老办法,匈奴看到这位“龟缩将领”又回来了,便心存轻视。而守边的士兵每日得到丰厚的赏赐却不能敌人交战,也都希望与匈奴打一仗。李牧看到时机成熟,认为可以一战了,于是备齐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战马一万三千匹,选拔勇士五万人,集合能拉硬弓的士兵十万人,进行备战训练。然后,李牧让人将大批牛羊赶到野外放牧,以吸引匈奴前来掠夺,并且告诉手下人,匈奴如果前来肆扰,留给他们一些人、财、物,但不要与之交战。

当匈奴首领看到有这样的好事后,便率领匈奴主力大举来犯。这时,李牧开始发挥其高超的军事才干了,巧妙布阵、前后夹击、左右包抄,将匈奴主力全歼于包围圈内,然后乘胜进击北方大漠的东胡、林胡等游牧部落,此后十多年,匈奴不再接近赵国边境。

四、对李牧作战策略的分析总结

李牧的策略可以概括为:

第一,固守。就是占据战略要地,依托堡垒,如果小股敌人滋扰,固守不出。

第二,诱敌。故意向敌人示弱,让敌人放松警惕,产生骄傲自满情绪。

第三,决战。将敌军主力吸引至有利与自己的地理位置,然后依靠己军成熟的战术素养,先进的武器装备,与之决战。

李牧设定的策略,是根据当时匈奴和中原各国的实际状况做出的。匈奴以骑兵为主,特点就是移动迅速,战术灵活,以弓箭杀伤敌人,避免近距离肉搏。中原各国以车兵和步兵为主,骑兵为辅。赵武灵王虽然发展了骑射技术,但骑兵也始终没有成为主力兵种,因为赵国的主要对手还是秦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在攻城战中,骑兵优势不明显,所以赵国不可能全部发展骑兵。

赵王一度摒弃李牧的策略,他认为自己的军队无论从士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方面都优于匈奴,为何要避而不出?于是,让赵军主动寻敌作战,可是,在茫茫荒漠草原,骑兵的移动、突袭等优势尽显,赵王的决定是以己之短克人所长,结果屡战不利、损失惨重。而当李牧再次主持对匈奴作战时,仍旧坚持以前策略,这时轮到匈奴人大意,不能认清形势了,他们认为赵军软弱,大举入侵,给了李牧寻求主力决战的机会,若论短兵相接、捉对厮杀,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单兵作战能力,匈奴骑兵都不占优势,结果匈奴人吃了大亏,损失十多万人马。

在此之后,李牧的方法也成为农耕民族抵抗游牧民族滋扰的主要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赵国大将李牧曾以弱胜强,大败匈奴,为何后世名将却很少效仿他?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秦朝最大的军事工程,被民间故事黑了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战国风云之铁血悍将(三)——比卫青、霍去病更早的抗击匈奴名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