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闲聊宋朝》旭日初升之封赏天下

安抚了后周老臣,赵匡胤就要解决跟着自己的兄弟们的事了。加官进爵有个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就不按赵匡胤封官的时间顺序列了,这里按兵变的出场顺序给他们封一下,便于理解。

首先是慕容延钊升格,韩令坤升格,一个管殿前司,一个管侍卫司,成为禁军两大系统掌门人。殿前司的三把手石守信去侍卫司当老二,同时顶替赵匡胤当宋州归得军节度使。殿前司的老五王审琦直接变成老二。侍卫司第四把手高怀德调殿前司当二把手。韩重赟升任龙捷左厢都校、领永州防御使。张令铎升任侍卫司马步军都虞候。

苗神仙苗训,任护国大军师兼司天台正,发挥特长,搞天文馆、气象台之类的工作。配合苗训占领舆论高地的楚昭辅任军器库使,军队后勤部部长啊!王彦升从散员都指挥使升任左厢都指挥史,这家伙仗着开国功臣的势,不久去敲诈宰相王溥,赵匡胤知道后,被赶出京城,到地方做官去了。

拿刀吓唬范质、王溥的那位罗彦瑰,升为控鹤左厢都指挥史。总之,前面提到过的人都升官了,没有提到的,只要是参与兵变的军官都升了官。

然后打开国库,拿出钱财,重赏相关人员。同时,大赦天下,该加的税减,该减的免,重罪的减刑,轻罪的放人,让全天下的人都受到实惠,让大家都说赵老板好,从上到下都要稳定下来。

朝廷的官基本升完了,该轮到自家人了,弟弟赵匡义封都虞候。尊他的母亲杜氏为太后,他死去的爹和爷爷以及爷爷的爷爷,都追认为皇帝,上皇帝谥号。

兵变的时候,楚昭辅把消息送到时,老太太很镇定地说:“早就能看出来,我儿就是个干大事的料”。看这时候把老太太得瑟的,要是事不被剁了,看她怎么说。

总之,这就是胜败王寇的游戏,到那说那的话。不过,事业还未成功时,老太太已经很自信了,只能说这个女人不寻常。

现在儿子当了皇帝,向她叩拜时,她却拉着脸,有点不高兴。大臣们就说了:“人常说母以子贵,儿子都当皇上了,还有什么不高兴的?”杜太后说:“皇帝很难做的,做得好,大家拥戴,做不好,连改个户口,继续当老百姓的机会都没了。”

从这话里又看出来,儿子不一般,是因为老娘不一般。赵匡胤听了老娘这么有哲理的话,赶紧再拜,忙说:“孩儿一定按太后的教诲,当个好皇帝。”

皇帝上任,有个避讳制度要落实,就是皇帝名字中的字,别人不能用,不光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都不行,皇帝名字中的字就成了专属品。比如东汉的刘秀登基后,秀才不能再叫秀才,改成了茂才。赵某胤先得从自家开始改,弟弟赵匡义改为赵光义,全国上下人名、地名,等等,统统的改了。

该升的官都升了,但还有一个最最需要升官的人,还没提到,那就是赵普。给人的感觉他应该做个首席宰,可是封了个小小的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谏议大夫顶多是个从四品的官,负责给皇帝提提意见,规劝皇帝不要做出格的事,不过权力还是有的,认为皇帝下的诏书有问题,有权驳回,不准执行。

枢密直学士是个军事顾问,是枢密院的中层领导。按理说赵普从一个军区参谋升到军委中层领导岗位上,应该说升得够快了,但是从陈桥兵变中发挥的作用来说,就显得职位太小了。不过高人就是高人,咱资历不够,上升太快,招惹闲话,又不服众,不急,宰相的位置迟早是咱的,好饭不怕晚。

中央的问题基本理顺了,接下来就要解决地方大员的问题了。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朝廷换姓了,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也要防止地方拥兵自重的官员不服从新皇帝的领导。对这些人,还是封官加衔涨工资,总之,只要接受领导,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只要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个事。

地方大佬,一个个来。小皇帝的姑夫张永德,在“点检作天子”事件中丢了点检帽子,当了澶州节度使,这个时候接受了新皇帝给的一顶侍中的帽子,也不给表侄报仇了,不是报,实在是没能力报。

赵匡胤他妈的亲家、弟弟赵匡义的老丈人,也是柴荣的老丈人、周太后他爹、柴宗训的佬爷符彦卿封为太师,这位让契丹闻之丧胆的老将军,看到自己又成了国戚,也就从了,不闹了,都是亲戚,谁当皇帝都一样。

后周皇室还有一位亲戚,小皇帝的表叔李进重,军权算是给免了,侍卫司老大的宝座让韩令坤坐了。李重进在郭威手里就是禁军老大,赵匡胤奋斗了好多年才与其平起平坐,此人实力不可小觑,收了兵权,得给个大帽子——中书令,这可是当时最大的官衔,自冯道死后,就再没封过中书令这个职。李重进很不高兴,但没反对,没反对就是默认了。

柴荣三征南唐前,帮柴荣拿下秦、凤、成、阶四州,防御后蜀的王景封为太保,这个人也识时务,当好自己的官,管他谁当皇帝。

十国中已投降后周,做了后周节度使的原南平国的高保融、原吴越国的钱掓等都从名义上都升了职。镇州的郭崇威、定州的孙行友,以前跟赵匡胤关系不怎么样,现在也认了,胳膊拧不过大腿。

后周给赵匡胤留下了118州,但节度使不多,因为一个节度使可以领数州的军政事务。小的节度使不成气候,前面这些有实力的节度使基本都归顺了,大局基本稳定。

皇帝登基,好比单位宣布了新领导。如果新领导是从外单位调入,大家都不熟悉,不知道人家的底细,是有实力还是有后台,不得而知。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认为自己有希望,没被提拔,来了新人,顶了自己的位子,有点情绪外,其他人都会默许的。

如果新领导是从本单位上位,大家知根知底,有些人不服气,就会说风凉话,总得有一个磨合过程,新领导慢慢才能树起威信。赵匡胤也一样,得慢慢来。

大宋朝虽然刚建立,但上下官史对赵匡胤都很熟悉。除了殿前司系统自己直接领导过的人以外,不服气的人也许有很多,但面子上都过得去,只是态度上有点傲慢,这个时候,按惯例,得揪出几个刺头来,杀个鸡吓吓猴子,树树威信。

结果刺头自己站出来了,可是腰有点壮,不好惹。本想找个小刺头,这下冒出个大刺头,赵匡胤犯难了。这个刺头就是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的李筠。这个人武功了得,能开100斤的硬弓,在后唐时就任控鹤指挥史。

契丹进攻中原,灭了后晋,李筠联合当时的晋军击败了契丹在镇州的部队,收复了镇州。刘知远称帝后,归了后汉,跟了郭威,得到了郭威的重用。后周封其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潞州,今天的山西长治。李筠在潞、泽、沁等州已经营了八年,根基很稳,期间防守北汉有功,得了个太尉的头衔。

李筠听说赵匡胤当了皇帝,一百个不服气,老子跟郭公,也就是郭威打天下的时候,你还在那耍呢?老子带兵打仗时,你还在玩尿泥吧?赵匡胤还是老办法,给不好惹的强人大帽子,跟李重进一样,给个中书令,“名誉主席”嘛,多一个少一个不影响啥,写一排、写几页都没关系。

赵匡胤封赏的诏书到了,李筠要对传诏的官员发火,被手下人劝住了。手下说赵匡胤控制着禁军,全国各节度使基本都承认了大宋政权,不归顺不行了。

在手下人的劝说下,李筠勉强接受了诏书。但是,在为传诏官员的接风宴上,他的一个举动把大家吓着了,他拿出一幅郭威的画像挂墙上,对着郭威的画像跪拜,并放声大哭。

这个事就传到了赵匡胤的耳朵里,赵匡胤给李筠写了封信,说:“我没当皇帝的时候,你爱咋咋地,现在我当了皇帝,你就不能让着我吗?”又把新皇帝委屈成什么了,都低三下四地求上了,意思是你就从了吧,只要你从了,什么都好说。

后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北汉皇帝刘承钧知道李筠有反心,写了份密信给李筠,有结盟之意。李筠却把这封信转送给了赵匡胤,把小赵一下搞懵了,什么意思?你是反呢?还是不反呢?

最后,赵匡胤又想了一招,封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当皇城保安大队的大队长,到首都来上班吧,意思很明显,让你儿子来当人质。

李筠认为这也是个机会,让儿子去京城了解一下赵匡胤的意图。赵匡胤见到李守节的第一句话是:“太子,你来做甚?”这个举动把李守节给吓瘫了,一个劲磕响头,表衷心。

赵匡胤的态度怎么又转变了?,从低三下四,一下子又强硬起来了。对李守节说:“回去告诉你爹,别反了,要敢胡闹,没好果子吃。”

赵匡胤之所以变强硬了,是有原因的。其实赵匡胤压根就没把李筠当回事,他最担心的人是李重进,那可是真正的大牛人。李重进刚开始不高兴,后来给赵匡胤回话:“感谢领导给咱封了个这么大的官,想进京面谢!”。

赵匡胤一下乐坏了,回话说:“老李太客气,回京的路太远,太辛苦了,你不就不用专门跑一趟了。”之前赵匡胤害怕李重进不归服,要集中精力对付李重进,如果稳不住李筠,腹背受敌,不好应付。

李重进的问题貌似解决了,可李筠就好对付吗?接下来看他怎么面对这个北方大咖。

(未完待续,具体见《闲聊宋朝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说:顾命大臣把皇帝当猴耍,皇帝一气之下团灭四个顾命大臣全家
宋朝开国,赵匡胤手下的五虎将,全部得以善终
被自己打败
宋朝进行时(0011)战场赛跑
宋朝进行时(0036)李筠
跟三国同样精彩的一段乱世,可惜没多少人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