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与庄子:寓言与智慧(2)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称得上大学问家,所以孔子曾向他问礼、问道。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宁愿在当地做“漆园吏”,也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今存《庄子》一书,其文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形式,表达老庄思想。


一起来感受老庄关于生存理念、处世态度、处事方式的生活智慧。



02

“万物与我为一”

增强深度感知世界能力


第二个故事,记载于《庄子》秋水篇: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与庄子同游的惠子,是曾在魏国执政多年的惠施,因为秦国张仪的离间,刚刚走下政坛。《庄子》言:“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现代人往往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大,其源盖出自于惠施。惠施曾将自己的10个命题,告示所有喜欢名辩的学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纷纷拿出自己的代表性辩题,“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将激荡300年的先秦名辩思潮推向巅峰状态。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与惠施的这一场“濠梁之辩”无疑是一次更经典、更精彩的论辩,2000多年来始终为人津津乐道,甚至经常有学者充当他们的评判人。


从逻辑角度考量,惠施的推论是合理的。这位以譬喻著称的逻辑学家,遵奉的是“异类不比,说在量”的类比原则。不同的类,衡量标准不一样,不能作由此及彼的推论。由游于濠梁之上的人的快乐心情,不能推论水中出游从容的鱼也是快乐的。


在论辩过程中,惠施又从“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推论“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也是合乎推理规则的。相反,庄子在论辩过程中,犯了一个自语相违的逻辑错误:他的第一个反驳语“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肯定了惠施不知道庄子知鱼之乐;第二个反驳语却又肯定惠施知庄子知鱼之乐,从而对“安知鱼之乐”作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解释。


从哲学的角度来考量,庄子的“知鱼之乐”,是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处世态度的必然结果。在庄子看来,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道的具体而微,所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因此,人与鱼儿之间是相通的,没有截然分割的区别。人能感知鱼,鱼也能感知人。鱼是否快乐,人当然能感知。


为了证明人类和万物之间的相通性,《庄子》的齐物论篇还记载了一个庄周梦为蝴蝶的故事。究竟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虽然二者可以相通互化,但庄周和蝴蝶毕竟有所区别。这种既看到人和万物之间的相通性,又看到人和万物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哲学思维,使得庄子的处世态度能够顺应自然而又超然物外;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同时,又不傲睨万物。


有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处世态度,就能从道的层面看世界,将“物无贵贱”的理念自觉转化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中去,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为可能。平等,从道的层面获得了保证;不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易事,人与物之间的沟通也有了基础。生活,变得轻松、舒畅;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再是难以攀登的高度。


就像庄子能感知鱼儿的快乐与否,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处世态度,必然能增强我们深度感知世界的能力、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濡以沫”的人生,为什么被庄子嗤之以鼻?读透庄子这三个经典故事,人生境界大不同
老子庄子怎样通过小寓言讲大智慧
庄子江湖网
论《庄子》文章的结尾艺术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7 浑沌齐物逍遥游——《庄子》
庄子:莫被身外之物奴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