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礼堂 郑威:巍巍楚学 精华毕集——《世纪楚学》丛书评介
世纪楚学
丛书
评介


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世纪楚学》丛书,近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共12册,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楚学研究专家刘玉堂教授主编,并协同陈伟、杨华等楚学研究专家分别撰写,历时数年,分别从楚国的礼仪、法律、思想与学术、封君、历史地理、水利、交通、楚器名物、饮食与服饰、楚简册、铜器与竹简文字及农业与社会12个方面深入分析,引证析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推荐给学界共赏。


该丛书是对近20年来楚学研究的全面总结,也是继20世纪90年代《楚学文库》丛书出版后有关楚学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荆门郭店楚简、荆州熊家大冢、枣阳九连墩大墓、沙洋严仓大墓、河南新蔡葛陵楚墓以及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郧县辽瓦店子遗址等一大批楚文化考古新发现的面世和新材料的公布,楚学研究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学术界对楚文化的研究站在了更高、更新的起点上,研究领域在逐步拓展,观念方法不断更新,深度和广度上均有长足的进步,也因此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学术成果。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集合楚学研究精英撰写的大型楚学研究系列丛书《世纪楚学》,既是对《楚学文库》的丰富和完善,又是对《楚学文库》的拓展与推进,全方位地向学术界呈现了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丛书共12部,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楚国社会制度与思想风俗的研究,第二类是对楚国疆土地理的研究,第三类是对楚国出土文献的研究。


楚国社会制度与思想风俗研究方面。杨华等所著《楚国礼仪制度研究》按照传统礼学的方法,分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宾礼、军礼、燕飨礼等七个方面,将楚地礼制分门别类地进行考察,而不是笼统视之,且特别注意将楚人的礼制行为与中原地区进行对比。在复原楚人的礼制活动时,格外重视出土文献和考古实物的礼制信息,是杨华先生关于礼制研究的一部全新力作。陈绍辉所著《楚国法律制度研究》一书,运用现代法学研究理念,从法制概况、刑事法、经济法、民事法、婚姻法、司法制度等六个方面,结合多种传世和出土文献,对楚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是第一部楚国法律史专书。程涛平先生所著的《楚国农业及社会研究》集中探讨了楚地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耕作传统、生产工具的进步、土地的开发及利用、粮食作物、农业科技、农作物产量的测定、农业劳动者阶层等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劳动者、社会发展等三大方面,不仅是农业史研究的专书,更是社会史研究的力作,学术意义重大。姚伟钧与张志云合著的《楚国饮食与服饰研究》首先对楚国饮食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揭示了饮食文化的地域传承关系,展示了楚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接着利用考古材料,对楚墓所出丝织品的实物及其种类、楚国纺织业的技术与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先秦服饰史的认知与理解。徐文武所著的《楚国思想与学术研究》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思想,以及宗教思想、史官文化等综合地放入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分析它们在南方楚地的发展状况,对研究先秦以降整个南方地区的思想流变,都颇有启发意义。黄凤春与黄婧合著的《楚器名物研究》指出楚文化虽然是在糅合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之上发展而来,但西周晚期之后却脱颖而出,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是长江流域古区域文明的瑰宝,并分服饰、佩饰、饮食、车马、出行、建筑、礼俗、楚器考论诸篇加以考论,很大程度上复原了楚人的生活用器和各种礼俗,是一部新意层出、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论著。


楚国疆土地理研究方面。刘玉堂与袁纯富合著的《楚国交通研究》从水陆路交通路线、关隘、津梁、港口、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商周时期,特别是东周时期楚国交通网络与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楚国交通的专书,填补了学界的研究空白。楚地多水,今之两湖是中国淡水湖最为集中的地区,水利建设对楚人来说是关乎兴旺富足的大事,但学界在这方面一直未见有全面的论述,二位先生因此又合著《楚国水利研究》一书,十分引人瞩目。左鹏所著的《楚国历史地理研究》指出地理环境是塑造楚人习性的重要因素,此书总括楚国历史地理之全貌,将楚国的自然地理、政治地理、军事地理、农业地理诸方面与楚文化的特征结合起来,是一部独辟蹊径的特色著作。郑威所著的《楚国封君研究》是第一部系统分析楚国封君的著作,提出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新见,如认为封君制的兴起当与楚昭王、惠王时期力求改纪其政、控制县大夫权力过重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认为以吴起变法为界,此前的封邑普遍较大,封君享有较多的权力;此后的封邑规模较小,行政、司法上受到中央节制等,是一部新见迭出的楚学专书。


楚国出土文献的研究方面。出土文献是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其中尤以楚简的研究最受人关注。陈伟所著的《楚简册概论》集合20年来楚简研究之心得,首先总结了楚简的发现与研究、整理与解读,接着着重探讨了简册所见楚国的中央与地方、楚人的身份名籍与土地制度、司法制度、卜筮与祷祠、丧葬记录、楚地典籍等多个方面,是关于楚地简册研究的最前沿成果。李天虹所著的《楚国铜器与竹简文字研究》突出楚文字研究在当今战国文字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及在整个古文字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关于楚系文字系统化研究最新的一部力作。


通览整套丛书,功底深厚,成果丰硕,特色鲜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其一,丛书架构合理,中心突出,内容丰富。丛书力图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能够反映当今楚学发展的架构和体系,因此,除了确立以楚学研究为中心外,每一本专著又选定一到两个研究方向,在进行精深的专项研究同时,又没有脱离楚学研究这个大的中心,既突出了丛书的主题和研究特色,又做到了内容上的蔚为大观,游而不离,相辅相成,从结构上来讲是一套非常成功的丛书。研究专题中,既有社会、制度、思想、风俗等较为传统的议题,也包括了简册、文字、出土文献、封君等较新的内容,各部分内容都围绕楚国、楚人展开,既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枝附叶连。


其二,大家云集,功底深厚,分析透彻,紧贴学术前沿。丛书的各位作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已浸淫多年,建树丰厚,各本专著是他们数十年研究之功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是功底深厚、精华毕集。丛书主编刘玉堂得楚学研究的前辈大家张正明先生之真传,长期从事楚国历史文化研究,著述丰厚,且多次担任长江流域、荆楚地区大型文化丛书的主编,对楚国社会性质、制度文化等问题的探索尤为精深,一直深受学界推崇。丛书作者陈伟、袁纯富、姚伟钧、程涛平、黄凤春、杨华、李天虹等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楚国简牍、地理、饮食、农业、考古、礼制、文字等领域耕耘数十年,分执各领域之牛耳。大家的云集成就了丛书的高质量,仔细品阅每一本著作,都能看出作者深厚的楚学研究功底。难能可贵的是,各书不仅对各自领域进行了全面总结,更对学术前沿进行了新的开拓。如陈伟在数十年积累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简牍研究成果不断补入,李天虹将刚刚公布的清华简和未刊布的15种楚简纳入研究范围等,均大大开拓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前沿。


其三,丛书集史料、考证、理论性于一体,将历史、社会、地理、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史学研究既包括精深的史料考证,也涵盖了宏阔的理论建构。各部专书在系统收集资料、深入辨析考证的基础之上,理清各种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考证细密而不繁琐,深入浅出,既使读者了解到丰富的资料,又不显累赘。每一部书都有对所论专题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如《楚国法律制度研究》一书运用现代的法学研究理念建构出了楚国的法律体系,《楚国封君研究》则从封君这一专题入手,窥视出楚国的中央及地方行政体系的运作体系,读后每有耳目清新、柳暗花明之感。


简而言之,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楚人、楚国、楚地、楚文化,以现代的学科分类来论,涵盖了历史、社会、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将多门类的探索统合起来,研究对象既有历史典籍,也有考古材料、青铜器铭文和出土简帛文献,还有古文字研究等,和而不同。张正明先生在主编《楚学文库》时谈到:我们的编纂宗旨是择善而取,不拘流派,不分门户,不求千口一腔。各部专著分开来看,都自成一家言。整套文库合起来看,则可谓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从《世纪楚学》丛书的内容来看,显然继承了这一宗旨,分合统一,颇具特色。


  巍巍楚学立华夏,精华毕集一天干。《世纪楚学》丛书代表了21世纪以来楚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值得向学术界隆重推介。


本文原刊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引用请查阅原文。



135编辑器

作者 | 刘礼堂 郑 威

组稿人 | 李建雄博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
访楚学专家刘玉堂:六大纲要,尽识千秋楚脉
楚国八百年 第一集 初生 楚人的来源迁徙和灿烂辉煌楚文化
推介中国名著《楚辞》
《楚辞》赏析讲义(第1讲:概述)
荆楚文化的概念与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