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炀帝干的每件大事都是正确的,怎么就亡国了呢?

【隋炀帝干的每件大事都是正确的,怎么就亡国了呢?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隋炀帝的伟大理想》 来自1039听天下 19:34

播讲:郭炜

节目编辑:张欣哲、程涵

小剧场配音:宝木、董珂



年少有为兢兢业业




      仁寿四年,杨广从父亲隋文帝的手里接过皇位。此时的他,那真是踌躇满志,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全都使出来。为了能够表达出他的雄心壮志,过完年他就给自己改了年号叫大业,他希望能够实现年少时的梦想。


       当年,杨广在受封晋王的时刚刚十三岁,同时还出任了大隋的并州总管。您说了,不就是管理一个州么?您不知道,这个并州总管可了不得:因为并州北靠大漠,南近洛阳,东临华北大平原,所以它既是抵御草原游牧民族的屏障,又是捍卫首都控制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能放手让这样一个初中生年龄的孩子掌管如此重要的地方,说明杨广不但很有能力,而且绝对是他父亲的重点培养对象。



       史书上记载,杨广从小就比较好学,在诗词歌赋方面很有天赋。他当了皇帝之后还曾经夸口说:“就是与士大夫比才学,朕也该当皇帝”。这话听起来有点自我膨胀,不过他留传到现在的诗歌有四十四首之多,而且包括后来他的敌人李世民和著名的大臣魏征,都对杨广的诗词文章颇加赞赏。可以说,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足可以与曹操父子相提并论。


       杨广不仅仅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也确实很有管理才能。并州总管任上呆了五年之后,老爹又让18岁的他当上了雍州牧和内史令。这职位就更不一般了,因为雍州牧就是京畿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内史令则是宰相。尽管史书对这期间杨广的作为没有什么记载,但从这个任命能感觉到,隋文帝对儿子在并州期间的表现是满意的。


       有了这些基础,等到杨广手握天下之后,他就更是快马加鞭地行动起来。作为当时全天下最著名的劳模,杨广在位的14年间,待在首都的时间加在一块儿也不超过一年,待在东都洛阳的时间不过四年。也就是说,他的人生几乎都在路上。您看看啊,从公元604年开始,618年结束,杨广曾经三下江都,四巡塞北,三征高句丽,还曾经西巡张掖。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他真的是一直在路上,一点儿也没闲着。杨广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宅在深宫里的皇帝,他曾在大庭广众发表讲话:“南朝那些皇帝天天坐在深宫里,了解不到民间情况,他们不亡国谁亡国啊?”



闲不住的急性子

 

      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做主,杨广的工程部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动工。首先,自然是关防最重要,杨广先是征调人马挖壕沟,做好了足够的军事防御措施。一年后,第一项大工程启动——那就是修建东都洛阳。同时他还下令建成之日起,洛阳郊区及天下各州的数万户富商必须迁居洛阳,以充实户口、繁荣东都。洛阳城有了,交通运输也必须跟上。四天后,杨广开始招民夫挖通济渠,也就是著名的大运河中的一段。运河修好了,这交通工具也得赶紧升级改造啊,杨广又命人去大量砍伐木材,给皇帝、皇后,还有大臣们建造各等级大船。


       不过,就在杨广喜不自胜的时候,危机也跟来了。您想啊,这么多大工程接连上马,而所有的工程都得是活生生的人来干啊。按照当时的数据,杨广修建洛阳大概每个月用工200万人次,挖通济渠也有100多万人,挖壕沟用了男丁数10万,再加上造船的工人和其他后勤配合,上任第一年里,杨广就差不多已经调动了全国三四百万人力。可是大业年间,全国人口总数不过4600万人,也就是说,杨广上位第一年竟然征调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劳动力。


隋朝东都洛阳城模型


       更可怕的是,杨广是个急性子,推进工程的速度恨不得赶上现代人。大业元年三月修建洛阳,第二年正月就修完了,十个月就建好一座城,通济渠是在三月开工,八月就已经竣工,用时五个月。这个数据放到现在也是不得了的事情,而且当年又没有机器来配合,那结果必然是征召的工人一半儿多都搭上了性命。牺牲了这么多人,您以为杨广就消停了吗?没有。大业元年的八月份,通济渠开通,在家坐不住的杨广终于出发了。


       从洛阳出发,目的地江都,这可不是杨广一个人的出行啊,什么嫔妃、大臣,林林总总上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您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运河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从第一艘船出港到最后一艘船出去整整用了50天,拉船的纤夫就有8万人左右。除此之外,沿途的供应也不少,每天送饭的民夫就有10万。


大型浮雕隋炀帝巡游运河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两年之后,大业三年四月,杨广亲自率领50万大军,10万匹战马,跑到了北方的大草原。这次的路线是从长安到内蒙古托克托旗,再到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从和林格尔到涿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然后再回到长安。绕了这么一大圈,主要目的是去看看草原上的突厥有没有什么幺蛾子。


       在北方的大草原,杨广见到了突厥的启民可汗,虽然看到启民可汗毕恭毕敬,但杨广始终是放心不下,想来想去,人还没到家,他就下令征发100多万男丁修长城,西起陕西榆林,东到内蒙古浑河,用时三个月就完成了,可是干活的人能活着回家的还不到一半。


隋朝长城示意图


       长城这边才完工,大业四年正月,杨广又征发河北各郡的男女100多万人开凿运河。怎么还开凿运河啊?您不知道,三年前的通济渠只是运河其中的一段,而且运河开完了还有很多配套的工程,包括沿途皇帝休息驻扎的行宫。在这样高强度作业中,前前后后大概有250万人永远埋在了运河两岸。9年间,杨广一共兴修了22项大工程,平均每年都要征用400万人次以上的劳动力。当初周宣帝想修洛阳,每月动用4万人次都被骂枉顾民生。杨广每年征召400万人,老百姓真是连骂他的力气也没有了。


       其实,杨广自己也不是没算过账,他也很清楚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要是民不聊生,他自己也安生不了。那么,杨广为什么要营建东京洛阳,开凿运河呢?《资治通鉴》给出的答案是:杨广听信了术士之言和民间流传的预言,说长安不宜久居,把政治中心放在洛阳才稳固。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杨广也不是傻子。隋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在疆域上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北方与南方仍然是貌合神离。而京师长安则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一旦崤山以东或江南地区发生叛乱,长安这边根本就来不及反应。所以,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控制,必须要在地处南北结合部的洛阳营建一座新都,把隋朝的权力中枢从西北迁移到中原地区,这才是长治久安之计,这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开凿大运河”与“迁都洛阳”一样,也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构想。



气数已尽客死他乡

 

       可是,杨广的性子急,做事太猛。城市建好了,运河挖完了,大业八年,杨广听说高句丽那边开始折腾,就打算亲自杀过去吓唬吓唬他们。他总共出动了上百万人,号称200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后勤部队,杨广把这些人分别编了军,行动路线也分配好,按批次出发。从正月开始第一军出发,到最后一支军出发,用了整整四十天。

       

       杨广原来想借着攻打高句丽,炫耀一下大隋帝国的资本,可是没想到,这一仗打下来,死伤、被俘100多万,跑回来的才2000人。杨广不服气,第二年准备收拾点检人马再出发。本来几大工程就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还打算连年征战,这回大家可不干了。从大业九年正月开始直到十二月,这一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人高举大旗造反,光是万人以上规模的,就有十多起。从官宦子弟杨玄感到平头百姓,遍布社会各阶层。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瓦岗军


       好容易熬到了大业十年,正月没有传来新的造反消息,不甘心的杨广又一次同大臣商讨出征高句丽。结果谁也不敢说话,倒是杨广很激动:“你们看看,当年成汤发动了27次征伐,朕不过想再征一回高句丽,怎么了?”话还说没完呢,二月,唐弼拥兵十万造反。面对天下一轮又一轮的战事,杨广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立威,于是,他决定去打突厥。


       集结了能集结的人马,杨广拉起大旗向北方进发。此时,当年热情招待杨广的启民可汗早已去世,继任的始毕可汗可不买杨广的账——“行,你不是来征讨吗?我来个先下手为强!”始毕可汗带着骑兵数十万人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袭击隋军。幸亏当时的可敦义成公主是隋朝宗室的女子,赶紧派人把消息报告了杨广。即便如此,杨广还是在雁门被突厥围了大半个月。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此时的隋朝早已不堪重负。到了大业十二年,各路烽火不断。先是河北被窦建德拿下,洛阳被李密和王世充占据,关中有后来一统天下的李渊父子,江南有萧铣,山西有刘武周,连甘肃天水一带都有个西秦霸王薛举。身边的大臣死的死逃的逃,杨广只能憋在在江都的行宫掩耳盗铃。


隋末群雄割据图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消息传来,杨广知道挽回败局已无可能,索性一心一意玩乐。后来禁军密谋杀帝造反,被宫女听到,报告给杨广,杨广竟然抽出宝剑就把宫女杀了。心情平静的时候,杨广经常自己对着镜子说话,身边的萧皇后知道大势已去,也只能暗自掉泪。


       大业十四年,杨广在江都被杀,时年五十岁。后来的李唐王朝给他的谥号为“炀”,后人便称杨广为隋炀帝。讽刺的是,当初平定陈朝之后,五十二岁的陈后主病逝,商量陈后主的谥号时,杨广曾说陈后主在位昏聩无德,要给他谥号为“炀”,没想到,同样是在五十来岁,这个字竟然也落到了他自己的头上。更有意思的是,2013年11月22日,在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一次施工中,挖到了杨广和皇后萧氏的墓。而这次挖出杨广陵的开发商名字叫杨勇,正好和当年杨广干掉的大哥、前任太子同名。当年,杨广送杨勇进坟,千年之后,杨勇又刨出了杨广的坟……这种巧合不让人多想都难啊!


       其实要说杨广是个无德无能的昏君,真的也是冤枉了他。一直以来,他始终在努力成就自己的大业。除了运河工程,他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重视教育文化。而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态和做法,不但丢掉了父辈的江山,还让后世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前半生的努力一笔勾销,不得不说是个历史的遗憾。


隋炀帝




编辑:赵安

素材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读 | 我们真的熟悉那个隋炀帝杨广吗
三征高丽失败,杨广为挽救自身威望做了何事?为何产生严重后果?
隋朝37年历史
雄才大略的杨广让大隋朝与己从一而终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48隋朝及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