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十年求索 五十年辉煌

2009年,是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成立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代代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省教育事业整体格局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先导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古老的教育科学,在输入了社会主义教育伟大实践的新鲜血液之后,短短几十年里在我省蔚为显学,成为一门群众基础最雄厚、科研成果最丰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应用性学科体系;半个世纪中,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与教育科研的地位相浮沉,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命运,其地位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全省教育科研的领导、规划和管理中心,教育科研信息的集散中心,教育科研人才的培养中心及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纪念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建院50周年,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这部院史,其用意不在于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而在于总结经验、开拓未来,为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具体说,这本书的编写任务有三项:

其一,通过回顾省教育科学院半个世纪走过的足迹,从一个侧面反映我省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为达此目的,本书第一章着重回顾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创办之前教育科研机构的历史沿革。在我省,最早的教育科研机构是创办于19588月的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它最初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1962年并入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学研究部。文革期间,教育科研机构被撤销,教育科研工作陷于停顿。1979年,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得以重新组建,体制上隶属于省教育厅。1983年,省高等教育局成立,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隶属于省教育厅和省高等教育局。19859月,省教育厅和省高教局合并成立吉林省教育委员会,原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转归省教育委员会领导。在这一时期,教育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断时续、时分时合,在艰苦创业中奠定了我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雄厚基础。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正式创办于1989年。20年来,省教育科学院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其机构不断健全,功能不断完善,地位和作用得到不断强化和提升。本书利用第二、第三两章的篇幅来展现这一阶段的历史。20053月,院第六届领导班子正式组建,标志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科学发展的崭新阶段。经过近5年的努力,其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工作思路更加开阔,各项改革措施正在逐步展开。本书第三章着重记述了这一阶段的发展历史。

其二,通过回顾科研兴教战略的形成与推进过程,彰显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决策、教育改革、教育科学繁荣的宗旨。

本书第四至第七各章,主要记述的是半个世纪以来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和教育情报科学研究、全省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工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具体包括:一是为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教育决策科学化服务。为此,省教育科学院协助省教育厅做好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对全省教育科研课题实行统筹规划、统一鉴定与推广;协助省教育厅召开年度教育科研工作会议、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会议,部署全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协助省教育厅对全省基础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联检,推动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建设;举办全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宣传和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开展省教育科研基地校建设与科研型名校长、名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全省教育科研事业持续发展;开展调查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开展科研活动,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50年来,尤其在省教育科学院正式组建以来,主持或以省教科院为核心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余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近百项,出版著作一百多部,发表论文上千篇,多项成果在全国及我省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三是开辟了一系列全新的研究领域,尤其在教育史、教育发展战略、学科教学、德育、教育情报、教师教育、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不少课题填补了国家及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空白。比如关于农民高等教育研究;东北解放区教育史研究;东北沦陷14年教育史研究;教育激励研究;高等学校办学论研究;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等等。尤其关于教科产三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系列研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单位及人数之多、立项级别之高、科研成果之丰富、获得奖励之多,在教育科研领域实属罕见。

其三,通过总结50年教育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使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省教育科学院的职能更加强化、地位进一步提升。

回顾50年我省教育科研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期间沉淀了一些珍贵的经验和教训。主要有:

一是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坚定发展方向。省教科院是省教育厅直属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对全省教育科学的统筹规划管理的任务,同时开展教育科研和咨询服务工作。因此,围绕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是省教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以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体系,是省教育科学院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是构建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科研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现阶段,要以高教所、基础教育所、职教所、学前所为主体,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立项研究,努力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要办好《现代教育科学》杂志,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办好省高等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办好各级党委、政府交办的政策咨询等工作。

三是发挥好对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职能。要依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全省教育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工作。特别要在规划重大项目、规范课题管理、举办成果评奖等方面搭建平台、扩大职能,加强与其他部门及基层组织的联合与协作,巩固省教育科学院在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四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双百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努力更新教育科研理念。评价教育科研工作,不仅要看承担的项目、课题的级别,还要看开展的活动、产出的成果,更要看精品力作的多少、产生影响的大小和社会效益的高低。要积极争取带有经费的科研项目,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帮助教育科研工作者实现其自身价值,让每位科研人员都得到长足发展。

五是突出重点、整合力量,实现省教育科学院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根据省教科院现有的基础和赋予的职能,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到符合省教育科学院自身特点、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重点工作上来。尤其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方面,要倡导团队协作、集体攻关,注重院内各部门之间的联合、院内院外的联合、与高校的联合、与地方的联合,形成高水平的战略协作关系,建设整体联动、机制灵活的科研体制。

六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省教科院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在职培养、实践锻炼、人才引进等策略,努力提高全院科研人员整体素质。要改进评价机制,坚持以实际科研能力为评价标准,对创新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人才要予以重奖,并实行重点培养和放手使用。要明确每位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打造教育科研专家队伍,提升全院科研实力。

七要努力打造数字教科院,促进教育科研手段的现代化。要以教育科研网络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实现教育科研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全省教育科研数据库,扩大与省内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以促进科研手段现代化提升全省教育科研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吉林省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实施方案
教育科学研究院-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正式成立
业内人士:高考使用全国卷省份少担责任|高考|全国卷
加快向西部教育强省迈进
我省确定未来十年教育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