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区别在哪里?

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同为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的分支,二者并称显学。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由最初的司仪演变而来,创始人是孔子。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等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与仁政学说;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并倡导礼治说。儒家思想提倡礼治,德治,人治,其中的礼治带有明显的宗法等级制特点,与孔子恢复周礼的初衷不谋而合。

春秋战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四起,早期的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统治。因此为实现大一统,秦始皇时期摒弃了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主张。西汉初期,社会衰落,生产无法顺利进行,统治者便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治理国家。在国家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之后,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观点,进而使儒家思想获得了新发展,同时使其在一国之中的思想统治地位得以确立。随后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更进一步使儒家思想得以创新和发展。

墨家思想由墨翟创立,产生于战国时期,战国之后其影响力开始逐渐减退。墨家纪律严谨,其成员到各国为官时须采用墨家主张,所得的俸禄也须奉献给墨家这个团体。墨家思想主张兼相爱,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在某些方面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的观点主张。

  • 兼爱:一种无差别的,没有等级之分,血缘之别的博爱,与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有不同。

  • 明鬼:墨家相信鬼魂的存在,目的是警惕君主不能因一时的怒气而滥杀无辜;不相信命运。儒家主张宿命论,认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正是命运使然。
  • 非乐:墨家主张废除礼乐制度,因为礼乐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花费巨大,不利于国家生产。儒家则主张以礼乐治民,但事实上礼乐只是贵族享乐的工具,对平民毫无意义可言。
  • 节葬:墨家主张在葬礼方面节约开支,反对铺张浪费,譬如周朝时期的厚葬。儒家则坚持厚葬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诸子思想之研究有感(二)-- 墨子篇
历史
考点专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19)
高二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
?什么是儒学——“儒学”什么时候产生的
百家争鸣都争得什么?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是试错的结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