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司马迁《史记》的个人情感?

司马迁在其历史巨著《史记》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露他的个人观点,一是在史料的选择上体现出'尚奇'倾向;二是借'太史公曰'的形式来表现他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品评。

笔者认为,司马迁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司马氏世典周史'可见司马家有着浓厚的史家传统,为史家者,必重'实录'他在史书中虽掺杂了大量的个人观点,这并不影响《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反而增添了史书的文学色彩,在保证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又开创了故事的抒情性。让《史记》在'史书'之名外,还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以至于后代研究《史记》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均不绝如缕。

1、 '尚奇'倾向与'实录'精神的独立性

《史记》确有诸多关于'传说'的记载,这体现了司马迁的'尚奇'倾向。如《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后稷的出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详,弃之隘巷,马牛者皆辟不践;徒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以此体现后稷之'不凡'。又如《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的出生:'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后又见记载:'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这一传奇性记载体现了刘邦'真龙天子'之身,为之后他能击败项羽而称帝寻找理由。

从这些记载来看,司马迁记载历史的'传奇性'多从人物本身入手。假如某个人在历史上有着重大成就,那他就会把他的出生、经历附以更多'非凡'的特征。这些记载并非司马迁凭空捏造,如关于后稷的出生,《诗经》中早有记载,这些传说或来源于作品,或来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司马迁只是选择把这些史料载入史书中。反过来想想,关于人物的出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一句'X年X月,XX生。'即可代为概括。但司马迁加入'传奇性'记载的同时并没有抹杀掉时间这一重要因素,并不影响'实录'。而至于人物出生、早年经历等真实情况,由于历史是单线条流动的,后代人完全没有办法进行考证,太史公这些记载,也是仅供后人遐想与参考罢了。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司马迁完全秉持着严谨、细微的态度进行记述。他早年'南游江、淮,北涉汶、泗',到各地观风俗,考察政变。他对历史战争,政治形势乃至人物行为等记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全不掺杂个人的观点和情感。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既对项羽残暴的一面细致刻画:'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王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又对项羽'愚憨'的一面进行描写,如鸿门宴时,明争暗斗的场面下,局势如此紧张的情境下,项羽竟然一无所知,竟对樊哙一再称叹,表露其好感,全然不顾鸿门宴之意图等。这些均是为'实录'。

可见,司马迁的'尚奇'倾向并不妨碍他的'实录'精神,他在历史事件中依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记述。

2、 '太史公曰'的'抒情'性

《史记》在人物传记后都附以'太史公曰',以表达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司马迁特意将自己的观点附在文后,并声明是'太史公曰',就是想凸显自己的'一家之言',且不让自己的观点左右史实。这说明司马迁是将个人观点与历史事实分隔开的,在这一方面,其个人观点与'实录'精神不相冲突。

不仅如此,他的个人观点具有史实之外的'抒情性'特征。每一段历史事件都是一则精妙绝伦的故事。中国人不似西方人,西方早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集,如《希腊神话》等。而中国人爱听故事的天性只能在史书中得到实现。司马迁的'太史公曰'既可看做是'史评',主要阐述他对历史人物的爱憎情感或个人政见;同时也可看做是他看完这些'故事'的感慨之言。如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道:'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体现司马迁个人对屈原、贾谊不得志的同情,对他们内在的儒家士大夫精神的崇敬。

'太史公曰'中的个人观点不失理智性与客观性。如他在《高祖本纪》中写道:'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谬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总结了夏商周三代承变的内在原因,提出汉取秦而代之的合理性,是为客观之言。

'太史公曰'虽是司马迁个人的见解,但他特意将其附在尾缀,所以人们在阅览《史记》中的主要历史事迹时,并不会事先参考其观点,造成'先入为主'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一创作范式被后代诸多史学家如班固、杨雄等均吸收,其中的观点更是为后代文人研究司马迁的思想提供了资料记载。

司马迁在历史巨著《史记》掺杂大量的个人观点仅是因为'不得不发','不能不发'。他创作史记的初衷是为家族荣誉,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史记》中附以大量的个人观点,为的便是成就'一家之言'。我们不能因此抹杀《史记》中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更不能据此否认司马迁的伟大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小栈303
史记的学术价值和读法
何谓“班马异同”?为什么司马迁后再无《史记》?
这才是《史记》的正确打开方式
刘知几《史通》简介
王子今谈《史记》:史家的“童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