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的难言之隐和障眼法

前言:《红楼梦》中有两个章回极为重要,分别是第一回和第五回。设若说读懂了第一回,那么或多或少能揣摩出作者著书立传的一些真实意图,对研究《红楼梦》的前世今生自是大有裨益,而第五回作为书中情节,因作者作了诸多明喻暗示,故若读懂了第五回就能洞见《红楼梦》中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以及本书的真正结局。

《红楼梦》的诞生

在《红楼梦》的脂批中有这样一段作者自云的文字。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从这段文字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红楼梦》的大体故事是真实的,作者因何缘由要将这段真事隐去呢?想来其中必有难言之隐。在正文中作者假借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透露出了一些端倪。

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空空道人在《红楼梦》一书中承担的是局外人的身份,虽身在红楼中,却始终是一个槛外人,作者巧设空空道人这个人物实有借空空道人之嘴向世人陈述其苦衷的意图,一来作为此书的传抄者,好比借刀杀人之用,好似作者的另一个分身,而作者本人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所见所闻都仿若道听途说,虚妄缥缈之言,实有遮人耳目的意图;

二来借人之口陈述内因,空空道人除了象征着作者的另一个身份,同时还充当了读者的视角,作者为了解答此书存在的一些疑问,因此自问自答,可又不敢表露的太过明显,于是故意编织了一个借口,既用来解决他面临的难题,也解答了读者的困惑。

《红楼梦》

比如《红楼梦》这本书究竟成书于哪朝哪代?何人之手?

书中的补天无用之石是这样回答的:

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于朝代年纪哉!

补天无用之石,空空道人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作者故意巧设的分身,目的是为了解答读者和此书的一些困惑之处。作者刻意隐去此书的朝代,想必顾虑到此书恐会招来祸患,因此反倒安慰读者不必较真于此书的真实性,只当是时趣闲文。

这反倒有一种无奈和苦中作乐的意思,细细体量作者的想法自会发现他的意图,因为某种缘故作者不得不隐去这本书的真实性,而假借通灵之说把它陈述出来,若说作者不为功名,则完全不必如此大费笔墨作此说明,必然是有难言之隐而不得不特做陈述。

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作者既然有意要隐去此书的真实性,那么又何苦在后文中提到“曹雪芹”呢?所谓雁过长空不留痕,作者却偏偏要在此书中留下一些供世人揣摩考据的痕迹,既然要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又何必要雪上留痕呢?

可见作者当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既不得不隐去此书的真实性,但又不甘心完全不为外人所知,故特意在书中留下了这么一点证据,却在几百年里引来无数人读者的研究和揣摩。

林黛玉

《红楼梦》的意图

依照补天无用之石(也就是作者)的回答,著成此书的目的在于:

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余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

倘若说在前文以“通篇假话以陈述实情”,那么这一段话到属实真情流露,以前文所自语,此皆是他亲身经历的一番梦幻往事,那么其用意自是供人茶余饭后品读笑谈,其中多少掺杂着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心得,实有大梦一场后做叹世之言。

《红楼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感叹世事无常,荣华富贵都是大梦一场,作者巧以“女娲补天”之神话作为本书的开头,又融入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个佛道两家的形象,更为凸显了此书洋溢的“世上多少事,到头终成空”的气息。

结合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透露出这种“看空红尘”的思想,中国文化是一个深受释儒道三家思想极深的国家,造成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作“看破红尘”之叹,“富贵皆过眼云烟”之感,在大起大落之后总是习惯性的渴望隐世而居,由是依照这种文化特性考察作者的想法,不难发现书中的《好了歌》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无论是甄士隐,贾敬,贾宝玉,妙玉还是惜春,就会察觉《红楼梦》一书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在经历大起大落后的一种心境和思想变化。

而“补天之石”也值得细细揣摩,女娲补天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然而在正统的“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中,女娲并没有用到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而用的是五色石和巨龟的四肢。作者刻意改编这一神话有其意图。

一来补天对应着家族的衰亡,作者写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人的一生也无非这个数目,似是暗喻自己志在一生挽救家族的衰亡之势,然而下文又说唯独有一块被遗弃不用,结合前文脂批的文字: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结合这一段文字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改编“女娲补天”的神话,补天是作者的一种志向,作者醒悟过来以后意欲补天,然而早年浑噩度日,故而未曾习得一技之长,虽有心补天然力不足。而多余未用的一块石头就是暗喻作者自己,因为一技无成所以补天无用。

作者以补天无用之石暗喻自己早年间虚度光阴,导致家族衰亡之际无力挽救,接着又以这块“补天无用之石”为脉络塑造了贾宝玉这一角色,想必正是作者自身的真实写照。结合第五回中的“飞鸟各投林”的判词来看,贾宝玉的真实结局应当是无比凄惨的,这也正好照应了作者自己半生潦倒的处境。

而高鹗续写的结局中宝玉出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续写,但依照作者自身的陈述,“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故而贾宝玉的真实结局应当照应的是这一下场。而贾府也并没有中兴,依照“飞鸟各投林”的判词来看,假借贾府之说的这一家族最后是家破人亡,人丁散落。

宝钗

结语

《红楼梦》一书中的第一回和第五回是极为重要的两个章节,尤其在《红楼梦》的真实结局已经散落的情况下,读者须仔细结合这两个章节进行研究,方能揣测出一些作者著书立传的真实意图,其前世今生的经历以及《红楼梦》一书的本来结局。

在《红楼梦》里,无论是空空道人,补天无用之石,还是贾宝玉,实际上都是作者本人的三个分身,在第一回中,作者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有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隧改名情僧”,这一段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以及《红楼梦》里透露的佛教气息,可以品位出作者在思想上的那种矛盾性。

一方面作者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似有“看破红尘”的觉悟,但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放下当年家族的辉煌和热络,忘不了和那些闺阁女子嬉笑打骂的相处之情,所以虽然思想上有所顿悟,但心里实际上还无法完全放下。

想来既号空空道人,又何以改名情僧这种不伦不类的法号呢?按照《红楼梦》里一贯采用的真话假说,实际上“情僧”这一法号透露的是作者无法割舍前尘往事的痛苦以及无奈的心情。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结合贾宝玉这一痴情种的性格来看,其实作者想要说明的恰恰是自己的痴心和痴情,所以说无论是空空道人、补天无用之石,还是贾宝玉都是三面一体,都是作者的分身。作者之所以要创造出这些分身既是为了道出自己的真实意图,也是多维度的阐释自己的前尘往事。

皆因种种难言之隐,故不得不采取此之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第一回里,贾宝玉的忏悔是真心话吗 | 大家
红楼梦为何要以石头开篇?为什么大多数人读不下红楼梦?
红楼梦随笔两篇
红楼梦底本的内容是什么?
是“真事隐去”,还是“真实(思想)隐去”?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青青子衿| 《红楼梦》人物出场顺序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