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孔子特别尊重名臣管仲?答案在这里

春秋时,齐国有一位大臣,名相管仲,他辅佐国君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聚会结盟,以尊奉周王室、共同抵抗夷狄为号召,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但是,管仲生活奢侈,有很多不合乎礼法的行为。不仅如此,管仲还侍奉过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一起争夺国君之位时,管仲还射过齐桓公一箭。后来齐桓公当上了国君,公子纠被处死,管仲却投靠了齐桓公,成为他的重臣。从忠减、信义的角度来说,管仲是有很大污点的。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特别重视道德的人,他评价一个人之前,往往首先要看这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而知识、才能这些因素则要放到第二位乃至第三位了。然而,孔子的这一套评价标准在管仲面前却失效了。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管仲先侍奉公子纠,后来不肯为公子纠而死,又侍奉齐桓公,这不能说是“仁”吧?”孔子却说:“齐桓公能建立那样的事业,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仁”的地方啊。”

对孔了来说,“仁'是他给下一个人的最高的评价。为什么孔子这样推崇管仲呢?因为当时除了名义上服从周的各个诸候国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部落和国家(古称“夷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双方己经融合为一体,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了,但在当时却是不折不扣的死对头,经常互相攻击。在当时,“华夏”是文明水平较高的一方,“夷狄”则被视为原始、野蛮的代名同。在孔子看来,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使华夏诸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也许早就被野蛮的外族消灭掉了,华夏文明也将荡然无存。在孔子看来,比起殉主的忠诚来说,华夏文明的安危更为重要,所以他可以不计较管仲的一些缺点。

在“华夏'和“夷狄'的优劣问题上,孔子说过:“即使有君主统治的夷狄,也不如没有君主统治的华夏(当时认为君主统治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君主则是没有上下之别,不懂礼法)。”这是因为当时“华夏'相对“夷狄”存在文明优势的缘故。后来,当“华夏'和“夷狄'融合为中华民族之后,我国长期以“华夏子民'的身份为傲,将其他国家看做“夷狄”,形成了所谓“华夷之辨'。这一观念把两者很明确地区分开,对于中华民族认识自己、培养民族自豪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使一部分人变得盲目自大、不肯接受外来事物,这又是孔夫子当年所意想不到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韩国总统也来淄博寻根祭祖,你还觉得淄博只有烧烤吗?
齐桓公、管仲、鲍叔,你选择谁
齐桓公的故事
妄用佞臣 齐桓公死得凄凉悲辛(图)
五霸之首齐桓公(一)
第六集 管仲拜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