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明威:擅于社交与写黑料的粗犷文豪

海明威出名了的作品就是老人与海,除了这个好像其他的作品都是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出众的东西,再说老人与海就是中短篇,其他作品也就是中短篇可以看看,长篇是有的,但是质量不高,不咋地,只能说明海明威一辈子就擅长写中短篇小说,因为以他刚猛的个性,没办法安下心来写作,他要拼命的出品才能换取大量的钱财,供他挥霍,供他享乐。

所有的作家都是这副德性,海明威写作的初衷不就是为了钱么,没有钱的时候,没办法只好沉下心来写作,直到名利双收的那一天才开始不再把写作当至高无上的目标,后期开始写的一塌糊涂,敷衍大众,只要在文集上著上自己的大名足矣。

海明威在写作方面上,是有点玩儿票的意思,他本身就是一个强壮的肥硕男,最喜欢在相机面前,抖擞他一身胸毛和酷汉形象,爱看斗牛,爱玩狮子,喜欢钓鱼,擅打拳击,十项全能啊,因为之前当过兵,所以感觉这些运动都是小儿科,小菜一碟。

出道在巴黎,成名在巴黎,海明威原来是干嘛的,不过是一介大头兵而已,没啥了不得的,在刚满19岁那年,海明威负伤了。几周前,他刚被派往意大利前线,开着红十字的救护车为士兵分发香烟和巧克力。弹片嵌入他的双腿,让他成为“一战”中第一位在意大利负伤的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美国各大媒体,受伤也是第一位,年龄又是这么小,媒体不大书特书才怪,要吸引销量啊,海明威就这样幸运的成为了小名人。

受伤了就不能继续打仗了,那正如海明威所愿,他本来就不想上战场送死,就借着受伤出名的名义,换行了,做一份安稳的工作,先被分配做了记者,然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在一次晚餐席间,听作家舍伍德·安德森说,巴黎聚集着最有创作欲的一群人,是有实验写作意图的有志青年大展身手的好去处。海明威不甘只做受了伤的战士,这声名太过短暂,容易被人遗忘,没名气就算了,以后就不会再继续赚钱,所以海明威就想去做作家,别人可以做的,为啥我不能做?

但是做作家也要一步一步来啊,1921年圣诞节前夕,海明威带妻子哈德莉登上横穿大西洋的轮船,抵达巴黎。

到了巴黎,海明威开始写东西,他算还有点天赋,写出来的东西还算不错,但光写东西的话,没有贵人提携和介绍也是不行的,还好在前面的饭局上认识了安德森,经过他的介绍,挤进奥林匹斯诸神——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核心作家圈。

这个社交圈从不去公共咖啡店,只在私人住所或工作室聚会,讨论现代画作、文学和世界潮流,新人加入必须有人推荐,海明威手握安德森给的入场券,降落在了这群旅居巴黎的名流之中,与后世所熟知的詹姆斯·乔伊斯、格特鲁特·斯泰因、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平起平坐。

这大概是文学和小说最好的时代。那时候电影刚出来,电视也需要一二十年才普及,阅读小说是大众主要的娱乐方式。和今天人们喜欢刷手机看网剧、讨论宫斗剧大结局一样,当年的人热衷于热烈地讨论小说。

但是文风,是比较繁杂的,语言是华而不实的,感觉软绵绵的,需要一种直来直去的刚猛之气,改善文风,成为新的文坛引领者。

海明威初来乍到,不可能这么快就发达了,他先和哈德莉租住在拉丁区的一间四层公寓中,每层楼只有一个气味刺鼻的共用小便池,楼下是供工人跳舞的舞厅,河边小路上挤满乞丐。海明威就在贫穷街区的旧公寓、街角的咖啡店、斯泰因举办沙龙聚会的豪华公寓之间穿梭。

海明威疯狂的写大量的小说,但没想到被该死的败家娘儿们在路上弄丢了,三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除了重新开始,别无他法。1922年冬天到次年春天,海明威夜以继日地写作。苦心孤诣终于换来了回报。1923年8月13日,海明威的第一本书《三个故事和十首诗》出版,使他正式成为一位发表过作品的作家。

但海明威的志向远不止于此。24岁的同龄作家都写过长篇了,只有他没有什么主要著作。他决心要写一部长篇。刚刚做父亲的海明威辞掉多伦多星报的工作,离开新闻界,全家靠哈德莉仅有的基金过活——为了一次孤注一掷的真正的写作。

一家三口从拉丁区搬到了田园圣母路113号,楼下是一家专做门窗框架的锯木厂,每天早上7点钟开工。开启一天的还有儿子邦比的哭闹声。哈德莉的信托基金因管理不善,没了,写作暂时没有收入,家里甚至没钱买一捆硬木生火,或是给孩子买奶粉。

他开始整天不吃饭,经过面包店时会猛吸一口香气,然后到斯泰因家的聚会上添补点能量。他甚至去偷袭卢森堡公园里的鸽子,逮住了就拿回家炖了吃。

写作挣钱这条道渺茫无期,怎么办,只能走歪门邪道,那就是赌马和斗牛,但赌运不好,输得多,赢得少。

他还拼命的找关系,到处动用几乎所有的社交关系,叫人家帮忙,推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推出了他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希望以此撬开美国主流出版社的大门。

1925年9月21日,海明威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7个本子的手稿,共计8万多词。

老天不负有心人,海明威终于靠一部成功的作品一炮走红,《太阳照常升起》,给海明威名利双收。

贵人安德森写的小说《暗笑》销量喜人,海明威却不爽了,他认为暗笑很垃圾,重新写一篇作品狠狠怼安德森,就出炉了近3万字的中篇《春潮》。

然而,这部小说最初的几个读者都认为它刻薄得有些过头了。在和各家出版社谈判的过程中,海明威用《春潮》做砝码:如果拒绝《春潮》,那么对方也将失去出版《太阳照常升起》的机会和他后续作品的优先出版权。

而要出版《太阳照常升起》这部脏话连篇、人物离经叛道的作品,显然对珀金斯所在的相对保守的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编辑们开会时,珀金斯力挽狂澜,终于说服同事们:《太阳照常升起》不是下流小说,而是不容轻视的文学作品。

它没有抚慰人心的辞藻修饰,而是用野蛮、赤裸甚至血腥的文字。

海明威的大头像出现了广告的正中央,登上了各大主流文学报刊。美国各地的批评家也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今,海明威不再是那个饿着肚子,去追卢森堡公园里的鸽子当晚餐的穷小子了,而是一跃成为“斗牛士海明威”“旅居作家海明威”和“讽刺作家海明威”。

年轻的男男女女很快买了图书营销的账。他们像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那样说起话来,并很快接受了自己是“迷惘的一代”这个角色设定。他们奉《太阳照常升起》为自己的圣经,并以加入“迷惘的一代”这个群体而自豪。

《太阳照常升起》在出版市场一路所向披靡。它曝出了巴黎、伦敦、纽约文艺圈的丑闻,写流光溢彩的上流社会不为人知的秘密,写酒和性,满足了大众读者的偷窥欲。

自1926年10月到1927年1月,《太阳照常升起》印刷四次,售出近11000本。根据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估计,仅在美国国内,该书每年就卖出12万本,海外销量翻倍,全球每年至少卖出30万本。

这本书赢得了次年的普利策奖,树立了海明威无可撼动的文坛地位。195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本人没有出席颁奖典礼,他写了一段简短的受奖辞,托人代读:“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不断尝试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或者别人一次又一次失败的事。有时候,天遂人愿,他会成功。”

但是海明威这部小说就是踩着别人的隐私,把别人的一面都暴露在众人眼前,踩着他们的血肉往上爬,但海明威不在意别人是怎么面对大家的非议,他只要有钱赚么就好了!

海明威的成功,除了因为自己本身极具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融入了一个能够助力他走上人生巅峰的圈子。

还在美国的时候,海明威就与《小镇畸人》的作者舍伍德·安德森是朋友,当时海明威想去巴黎,安德森就鼓励了他,并且帮他写了介绍信。

到了巴黎,海明威最开始并没有使用介绍信,而是等到有了一些作品后,拿着作品拜访了安德森介绍的斯泰因和庞德。

斯泰因是巴黎的沙龙nvwang,她最能提携文学界的后辈,海明威在她的提点下,进步神速。

庞德就更不用提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诗人,他对海明威很好,在阅读方面,他也建议海明威去阅读诗人T·S·艾略特和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书。

除了在写作与阅读方面指导海明威,斯泰因和庞德还动用自己的个人关系,联系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编辑,热心地将海明威的作品引荐给编辑。

除了这几位作家朋友之外,海明威还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比如他早年的一位朋友,就在金钱上大力支持,而出版社的编辑福特也非常赏识海明威的作品,愿意帮助这位年轻的作家。

包括后来结识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他也对海明威的作品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这才让后者的《太阳照常升起》能够一战成名。

不过,海明威在功成名就初期,就迅速地暴露了自己自大狂的缺点,他开始疯狂贬低那些提携他的人。

他与斯泰因彻底闹翻,还写书讽刺舍伍德·安德森的新书,全然忘了自己的成功,与这两位作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在写作上,海明威在私生活上也一塌糊涂,他先是瞄上了一位别人的未婚妻,后来又和自己老婆哈德莉的闺蜜搞在了一起。

他在作风上的不检点,最终毁灭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

巴黎这座城市促成了海明威事业上的成功,却也见证了他在人品上的彻底崩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仅仅15个月,从一贫如洗到赚够一生财富,这个年轻人做了什么?
迷惘的一代 | 单读
舍伍德·安德森:不幸的文学伯乐
妻子哈德莉怀孕,海明威却不高兴,晚年他说四次婚姻只真爱哈德莉
从时代旁观者到定义时代
绝了,这本书越看越兴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