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研究:在中国死亡率第二的肠癌,现在通过肠道菌就可预测其发生

研究名称: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disease

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发表时间:2019年8月

IF:1.912

DOI:10.1099/jmm.0.001049

肠癌死亡率极高,与之相关的死亡位居全球第三。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结直肠癌是中国发病率第四高的癌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

如果能够了解癌症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肠癌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存和健康有极大帮助。

2019年9月11日,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对多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估,确定了与肠癌发生及发展相关的微生物特征;同时,该研究也指出,某些微生物群可以预防肠癌,甚至可以减缓癌症的进展。

这项研究由Sandra dos Reis博士领导。“了解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和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方法”,Sandra dos Reis博士希望他们的发现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诊断工具,以帮助早期发现结肠癌,“利用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开发出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新形式,因为这种微生物群的组成可以由许多因素改变,比如饮食、益生菌的使用、益生菌和抗菌素等”。

根据该综述,与癌症发生几率相关的三种肠道微生物特征分别为:

患有长期或慢性肠道炎症与癌症发生有关,梭杆菌属可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

这是因为肠道细菌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已被证实会引发癌症。

研究表明,肠道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丰度较高的人患结肠腺瘤的几率是其他人的3.5倍。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如果不加以治疗就有可能癌变。

而梭杆菌属在健康人肠道中很少见,因此可以作为未来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产生毒素和致癌代谢物的细菌较多可促使癌症发生

产生毒素的细菌可以产生和释放与结肠细胞结合的分子,进而改变细胞的行为和分裂方式。在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细胞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分裂并癌变。

肠道中常见产毒素细菌有: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大肠杆菌(E. coli)、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和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此外,某些细菌在分解某些食物、药物或化合物时还会可能产生致癌代谢物,引发癌症的形成或促使腺瘤成为致癌物。研究中发现的可产生致癌物的细菌包括: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益生菌和产丁酸细菌较多可降低肠癌发生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该研究也发现,当益生菌和产生丁酸的细菌数量越多时,在下肠部位(lower intestine)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了。

丁酸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当丁酸生产菌在肠道菌群中大量存在时,对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Sandra dos Reis博士解释道,丁酸的细菌甚至可以减缓肿瘤的生长。

此外,Sandra dos Reis博士也提到,“活的益生菌”才可能对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接下来,该团队将就微生物特定分子与特定疾病的关联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能发开出一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诊断工具,准确预测疾病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肠道微生物组来预测个体患癌的风险?
饮食、肠道细菌和结肠癌
综述 | Nature子刊:饮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结肠癌(完整版)
四海八荒第一全的结直肠癌知识!
揭开肠道菌抗肿瘤的机制: 微生物短链脂肪酸调节 CD8 + T 细胞反应并改善癌症的过继免疫疗法 | 生物360
肠道菌群:开启癌症治疗协同个性化调节策略新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