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水苏峪:你肯定不知道的这些


郝俊峰

后台回复“壁纸”    获取武乡手机壁纸

后台回复“新闻”    收听语音武乡新闻

位置地域

苏峪村位于武乡县城东部。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12度、北纬360度。平均海拨1200米。距县城51公里。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村庄建筑面积0.5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南岭,海拨1350米。最低处为洪水河畔,海拨1050来。四界连接分别为:东连苏峪沟、南坪、卧龙头村,以和尚沟、红土圪垴、鱼儿湾为界。南与白反头、千年古镇洪水毗邻,以后南岭、瓦窑上、东河滩、鱼儿树湾、西岭为界。西接下广志、长烟村,以乔岭为界。北与庄里、白和接壤,以井沟、隔河口为界。

 

历史沿革

据相传苏峪村早在唐安史之乱时期(755—762年)就有人在此居住,距今大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唐初:武乡县属河东道韩州。

五代十国时:武乡县先后属后唐、后晋、后汉的潞州,后属北汉。

宋初:武乡县属河东路潞州。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武乡县属威胜郡。

金代: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改威胜郡为沁州, 武乡县属河东南路沁州。

元代:1206年武乡县并入铜鞮,属铜鞮管辖。1296年(元贞二年)夏置武乡县,皋阳属武乡县管。元代前县以下行政区划定情况以待考证。

明代:苏峪村属武乡县皋阳里一甲。

清代:据乾隆五十五年《武乡县志》记载,行政区划分沿用里甲制。全县分为十里辖一百零六甲,苏峪属敦义里六十甲。里甲制一直延续 到民国初年,但它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权利和地位,只作为收赋缴税的一种制度存在,真正行使农村权利的机构则取而代之的乡约制。按地理位置,将若干村合编为一约,每乡各设乡约若干人,改行乡约制后武乡县分为三十二约,共辖六百五十六个村,苏峪分为洪水约。嘉庆年间,乡约的数目有所改动,在原有基础上又另外增加了若干约,其中即有苏峪约,苏峪约共五村:苏峪、小庄、桥上为一村;庄里为一村;南坪、卧龙头、刘家咀、北寨沟、蔡家豁为一村;苏峪沟、房家岭、房家坪、茂所脚、新庄、八十亩垴为一村;熬垴、杜家庄、武家背为一村。苏峪约属山西布政司冀南道沁州武乡县管辖。

民国五年开始实行编村制,全县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八十四个编村。苏峪编村属第二区管辖。联合苏峪、小庄、桥上、蔡家豁、庄里、南坪、卧龙头、熬垴、杜家庄、苏峪沟、房家岭、茂所脚、刘家咀等十三闾。民国十九年裁道直属山西省。1935年,编村的范围有所改动,由原来三个行政区扩大为五个行政区。苏峪仍为编村,属二区(洪水管辖)。

1940年,针对抗战需要,武乡县分割为武东、武西两个县,武东所辖行政区设8个区,四十八个编村,洪水为四十八个大编村之一,苏峪村属太行抗日根据地第三专区武东县,一区洪水编村管辖。1945年8月25日,段村解放,9月武东、武西两县合并。同时,太行第三专区并入二专区。苏峪村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第二专区武乡县洪水一区管辖。

1949年,实行区乡制。苏峪村所属山西省长治专区武乡县一区洪水乡苏峪行政村。领小庄、桥上、蔡家豁三个自然村。1953年春,武乡县开始实行撒区并乡,同年八月洪水一区被撒销,建立洪水乡,苏峪村属行政村,领小庄、桥上、蔡家豁三个自然村。1956年,苏峪村成立高级合作社。苏峪、洪水、寨坪、阎家庄、大西岭合为一社,三月后寨坪、大西岭分出。年底,苏峪独立一社。1958年4月25日乡政府与高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苏峪村属洪水人民公社管辖。领小庄、桥上、蔡家豁三个自然村。

1959年,将6个人民公社变为12个,苏峪属洪水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苏峪村(联合小庄、桥上、蔡家豁)设管理区。1962年管理区改为苏峪生产大队,下设凹儿、阳坡、东圪廊、西圪廊、乔上、小庄、柴家华等七7个生产小队。

1984年8月,机构改革,政社分离,成立洪水镇人民政府,苏峪大队革命委员会改称为苏峪村民委员会。至今行政区划无变动。2010年,小庄、蔡家豁整体搬迁至苏峪村融为一体,领桥上自然村。

村名由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河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里住着一位凶悍毒辣的妖怪,经常出来祸害居住在附近的乡民,而且还给他们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逢农历大年初一,方圆住户都要轮流向他敬献一名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与他拜堂成亲。否则的话他就肆意糟践人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因此当地百姓,明明知道把女儿送去就是死路一条,却也不敢有违海怪之意,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不堪之辱。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这一方水土的平安。

话说,这一年又快到了给海怪送亲的日子。为了免受祸害,一些胆子大的人偷偷带着女儿躲进了深山,剩下胆小怕事的人足不出户,钻在家里直打哆嗦。村里的纠首们个个都闷闷不乐,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是他们最心痛也最无奈的时刻,但是为了乡亲们所谓的安危,不得不眼睁睁去拆散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毕竟谁家也不愿将亲生女儿送进狼窝,去饱受蹂躏。就在众纠首左右为难之际,突然有人站起来说:“各位伯伯叔叔们,今年的送亲,我去”。大家的目光一起扫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着这位亭亭玉立,貌美如花的姑娘,不由得为她感到惋惜。就在此时,空中散开一片浮云,只见一长者捋了捋足有二尺长的银须,发出阵阵叹息,然后缓缓说道:“此女本应天上有,岂能落入海怪手,要问何时是个头?黑龙到来双双走。”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那长者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她是谁呢?原来她就是很早就居住在河东的苏老汉的女儿,名唤玉,人称苏玉儿,是苏老汉的独生女儿,据说她娘在生她的时候就死了,后来苏老汉也没续铉,独自一人把女儿抚养成人,好在女儿从小就天资聪颖,又乖巧懂事,无不讨苏老汉欢心,心想再给女儿说一门好亲事,自己也就别无他求了。谁知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这回却任性到了极点,别人都躲着的事儿,她却争着往火坑里跳,天下哪有这么傻的人?苏老汉很是不理解,为此,他气的得下一场怪病,任玉儿如何施救依旧不见好转。

转眼到了这一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准备着欢欢喜喜过大年,唯独玉儿的家里冷冷清清,眼睁睁看着抚养自己十七年的老父亲遍受病痛的折磨而无能为力。为了父亲能够早日康复,她一个弱女子不知求过多少医,问过多少药,上过多少次山,冒过多少回险,虽依然如故但她并不后悔。只是想到自己明天就要和海怪决一死战,生死未卜,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照顾孤苦无依的父亲。想到此,她不由得流下了伤痛的泪水,一滴一滴的顺着胸膛滴在了她父亲的病床上,汇聚在一起,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光彩照人,霎时间就不见了。说来也怪,经过女儿泪花的浇灌后,苏老汉竟奇迹生还。看到父亲苏醒过来,玉儿欣喜若狂后,扑通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等候父亲责罚。他看着为了给自己看病,眼前日渐消瘦的女儿心痛不已,举起的手缓缓落了下来,只听玉儿说到:“海怪作崇,为害乡邻,多少少女,无辜丧生。此怪不除,贻害无穷,儿意已决,望父恩准。”苏老汉直到此时才明白女儿答应成亲,只不过是个幌子,她的真正目的竟是要孤身斗海怪,还洪水河一个清平世界。苏老汉还想再说点什么,嘟囔了一下便咽了回去,用颤抖的双手一把将女儿揽入怀中,父女两个抱头痛哭起来。

翌日,天刚朦朦亮,父女二人依依惜别。苏玉儿径直来到海边,海风呼啸而过,她胸前的长发随风飘逸,荡起的浪花一片一片落在她的裙子上,折射出万种风情,令人好生迷恋。此时正在酣睡的海怪被这美梦惊醒,揉了揉微闭的双眼,待他定睛一看,果然看见海边矗立着一位妙龄少女,好比天上的七仙女,只看的海怪淫心荡漾,垂涎三尺,一只手在脑门上拍了一下,心中默念道原来这不是梦。静静的海边,静的异常出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玉儿美貌无比的容颜让世界瞬间窒息,还是人们为玉儿的献身行为感到惊讶与好奇,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苏玉儿到底能不能战胜海怪为民除害。

又一阵海啸过后,瞬间山摇地裂,雷电交加,随着一声巨响,海怪由海底腾空飞出直逼苏玉儿,玉儿见状毫不畏缩奋勇斗敌,海怪只说这千年不遇的美女唾手可得,谁知却是一个硬茬货,不由海怪恼羞成怒二次来袭,玉儿不慌不忙奋起迎敌,不消几十回合,眼看玉儿招架不力,性命攸关生死一线。恰在这时,天降祥云,一黑衣男子跳下云端救下了奄奄一息的苏玉儿,将她揽入怀中轻轻呼唤,“姑娘醒来,姑娘醒来”,苏玉儿强打着精神睁开疲倦的双眼,看着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少公子,不由芳心暗动爱慕难耐。黑衣公子也被貌若天仙的苏玉儿迷的神魂颠倒,竟忘记此时正是大敌当前,猝不及防的挨了海怪一击,黑衣公子瞬间心头一震,便强忍疼痛与海怪厮打起来。不知不觉已日上三竿,黑衣公子与海怪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他们的打斗声惊动了附近乡民,纷纷前来助阵观战。海怪见与黑衣公子再做纠缠恐无胜算,便佯装败退转而冲向观战的乡民,一旁身负重伤的苏玉儿,看穿了海怪的阴谋诡计,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用自己柔弱的躯体挡住海怪的进攻,她却永远的倒在血泊之中,临死还示意乡亲们不要管她,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乡亲们哪能跑得过海怪,眼看一个个将沦入他的魔掌,说时迟那时快,黑衣公子现出原形,用真身替玉儿护住了她的那些乡民们,才使他们免受涂炭。

就在这时围观的百姓中有人惊呼:“乡亲们,快来看,黑龙爷来救咱们了!黑龙爷来救咱们了!”大家齐刷刷地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见一条黑龙在天上飞舞,与那海怪决一死战。再说黑龙,因玉儿之死,悲愤至极,为除一方祸患,为给玉儿报仇,他不顾自身安危,步步紧逼,招招要命杀向海怪。起初海怪还有招架之力,不出五十回合海怪已明显体力不支,还受了黑龙一记创伤,嗷嗷大叫三声钻入海底。黑龙不消一会儿功夫,便将海水全部吸干,那海怪见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连连磕头跪地求饶。黑龙见他有悔过之心,就将他镇入西山脚下,永保这方平安。

消除了洪水河大患,此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当地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然而,这美好的一切,苏玉儿她再也未能亲眼目睹。此时的她正静静地躺在黑龙的怀里永远沉睡,依然是那么楚楚动人,依然是那么令人陶醉,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曾拥有美貌的容颜,更多的则是她救民与水火的壮烈义举。黑龙抱着玉儿的遗体,一直向前方走呀走……!

玉儿香消玉损不久后,众乡亲们为纪念这位不顾自身安危勇斗恶魔的奇女子,将他们居住的地方正式定名为苏玉村。若干年后,苏玉村的后人们,依地形取玉的同音字峪,从此苏玉改称苏峪村。但不管村名怎么变,世事如何变迁 ,苏玉儿勇斗海怪,这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永远在这方水土上流传。



姓氏探源

苏峪村最早的姓氏应为苏姓,即本村立村之祖。据民间相传:“苏氏乃大唐名将苏定方幼子之后裔。苏定方曾追随刘黑闼反唐,大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鱼鳞关外诱敌深入,将罗成引入周希坡淤泥河,乱箭射其而死。”另据史载:“唐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败亡后,苏定方又随高雅贤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反唐,参与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战功。”可见此时的苏定方乃反唐的先锋,为窦建德、刘黑闼之流反唐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追随的刘黑闼未能如愿夺取天下,于唐武德六年(623年)汉东王刘黑闼兵败被杀。大势而去苏定方即归隐故乡。其心情定然异常低落,心想一旦自己被唐王所俘,全家老小必然性命难保,为保苏家血脉得以流传,嘱其幼子远走它乡,躲避灾难也是极有可能之事。虽后来苏定方归唐终成一代名将,其这一支后裔因种种原因,一直流浪在外,直至后来辗转进入太行山,落籍槐安镇附近,取苏峪之名立村于世。

据本县《墨蹬村志》《墨蹬李氏族谱》祖义坟碑序记载:“大约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前后,因县赋屡输辽州疲其贡纳,始祖讳清、讳秀由黎城县下庄迁居邑东墨镫村。居墨镫不久清祖逝世,二子长曰让、次曰贵遭遇靖康之乱(1126年、1127年),避难他乡,不详所居。此时秀祖带领族人隐德与耕,富其经化,广市田畴,宏启地宅,为子孙计。秀祖生有四子,即信、素、俊、成,后世子孙繁衍支派益大,主要分居于苏峪、广志、横岭、团松、麻田、黄章等地。族人通常只有在岁祭时才能相聚,至大定丙午(1186年)春岁祭之日,族人再次相聚会面时目有不相接者,齿序有不相知者。四世祖讳晸感慨族胤繁大,血属一指又各异处,如今分居三四世便难以齿序,递及百世又将如何。”由此可知,墨蹬李氏传三四世,就有一支迁居苏峪村,成为本村最早的姓氏之一。除此之外,村中还有一些类似于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如:柴家豁、崔家底、马家堂、张家背、施庄儿等,这些地名的存在,或许可说明在苏、李二族的同时或前后,苏峪村的历史上还出现过其它姓氏。另外还有解放前定居本村的胡、任、蒋等姓。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以上姓氏早已在苏峪的历史上消失,但他们留在这片土地上的遗迹,足以证明这个村庄的历史有多悠久。

苏峪是个杂姓而居的村庄,约有姓氏二十余种。其中李、郝、赵为大姓,也是定居苏峪最早的先民。

李姓:苏峪村支据康熙版《武乡县志》载:“李贽,直隶邢台县小李庄人也。……命其弟旋故里,更诸爽垲,守先人田庐,以奉祭祀,而自留于武。武之东田,时有史奉先亦邢台人,避孛罗之变先费来武,籍东田,贽悦其先得我心也,即于东田与奉先为比邻,同籍武,安庐舍。长子孙于其卒也,葬村东烟底原。籍武者,今分两里,一为敦义,一为长乐。”约于大明永乐年间(1403—1424),李贽长曾孙李绍宗由东田(今韩壁乡东堡村)镇迁居本村居住。五世李奎迁庄里村;十世焕然迁茂所埆;十一世若超迁狮子槐、若发迁熬垴。十世的粹然、郁然,十一世的若桂、若渊、若维等分别居住在苏峪村小庄、小井上、小河、寨上、南背上等地,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是本村近六百年来的名门望族,也是第一大族。迄今共传26世,在苏峪历23世。

李姓柴家豁支,大约于清乾隆年间从本县下北台村迁来,传至清末有李忠、李发弟兄,在村经营有四座瓦窑。其后世李书堂、二堂、二云、在叶皆在外工作,分别居住于武乡、甘肃省天水、长治等地。现村有14户33人。

李姓阳坡支,据其祖坟排列,约于清嘉庆年间迁来,世居苏峪村阳坡,抗战时有李增祥一支迁入洪水,李保金参加革命工作后,其子孙全在长治工作,现村有2户5人。

李凤元,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祖籍陕西省米脂县李家庄。同治五年,凤元16岁,适逢“甘陕回回乱”,其父母族人为给先人李闯王报仇雪恨,乘机立起反清大旗,后遭官兵镇压,危难时刻凤元父母为救儿女惨遭官兵屠杀。突出重围的凤元带着妹妹向东狂奔,过黄河进入山西。后辗转流落本村,幸遇村民郝相救,招为婿,由此落籍本村。其子郭成,孙西尽,曾孙有三,分别为天京、天顺、天银。现村中仅留天银一支。从其子孙的起名即可看出,其家族与闯王李自成及其建立的大顺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晋宝,原籍本县大有乡西岗头村人,清光绪10年随母而来,现传六世5户12人。

李丙功之父,人称老铁匠,河南人氏,清光绪24年落籍本村,以打铁为生。生有二子,长丙功,次丙成。后丙成迁居左权县大坪村,丙功生有二子,其后世均在外工作。已传世六世,现村只有1户1人。

李马马,墨蹬李氏之后裔,土地改革时期由戈北坪村迁入,现传四世5户15人。

李新民:原籍洪水镇王庄村,国家工作人员,五十年代娶本村李姓女子迁来。现传四世5户15人。

郝姓凹里支,始祖郝思章,原籍榆次县北田村人,于大明成化二十三迁居武乡下广志。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郝氏分门。二门五世郝兴让、兴佳迁苏峪村凹里、圪瘩边定居;三门兴仲、兴才定居苏峪村小井上;三门十世存和由蟠龙返迁苏峪。新中国成立后,郝氏十三世协、忠、助,十四世耀、英、飞、涌昌、考明等,因工作分别移居武汉、长治、太原、郑州、阳泉、重庆、玉溪等地。是苏峪村第二大姓氏。迄今共传十四世,40户90人。

郝姓阳垴上支,约于清初由武乡县南沟村迁入。世系不详,共有14户42人。

赵姓,据其家传宗轴可知,始迁祖为赵发林,明末清初由襄垣县邯郸里入籍本村。其七世根德移居本镇白和村,八世廷芳、壁玉、玺玉、珍玉、存德,九世苏明、三明、显明分别因工作移居太原、天津、合肥、长治、马堡、长北武乡等地。该姓传十二世,现村有13户40人。

贾姓,何时从何地迁来无从考证,据人们口传得知,贾姓乃苏峪村乔上最早的姓氏之一。传至民国初年有贾富林、贵林兄弟二人,在乔上开有车马店、饭铺,可谓家道殷实。其后贾会书等均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移居内蒙、太原等地。

陈姓,村中共有两支,均出自本县石盘开发区泉之头村。分别于清嘉庆、同治年间迁入本村,一支居乔上与贾家为邻,一支居西圪廊靠卖饭为生。其中乔上支陈大孩、西圪廊支陈巨银分别移居太原和本镇下广志村。现村共有15户34人。

段姓:村中段氏原有两支,均属同宗,出自本县段村段氏,由洪水镇王庄村移居苏峪。段留书、玉书(均无后)支为最早迁入苏峪者,据光绪版《武乡县志》载,同治十年,节妇段明富妻为夫殉葬来看,至少在同治年间此支已入迁本村。另一支为段金元之父,约于清末由王庄迁南台,而后定居本村。除国珍因工作移居汾西外,现传七世10户31人

候姓,据其后人讲述,其先人于本镇卧龙头村迁来苏峪定居,传五世有候肇祥、候二肇兄弟二人,肇祥生金柱,金柱于五十年代末曾任苏峪村党支部书记多年,金柱生子拴云。现只有1户1人。

王姓:何时从何地迁来无从考证。目前村中本支王姓均出五服,由此而言,迁村时间应为清中期。现有11户29人。

王朱云,原籍左权县祁家岩村,1947年落籍本村。朱云无子,过继其侄儿为嗣,后其另一侄儿因姻亲移居本村。现传四世3户10人。

王红福,原籍河南省林县,上世纪二十年代逃荒入武乡籍,先居西岭背,九十年代随子春生定居本村,传四世4户14人。

王忠伟:2000年左右,因姻亲关系入籍本村。1户4人。

白姓:原籍蟠龙镇白家庄村。据其坐落在熬垴村的祖坟来看至少可推四世,至白磨则为五世。磨则有三子三孙,曾孙11。七世新书因工作移居忻州,八世希禹因联姻入籍左权。现传十一世14户52人。

武姓:清末由洪水镇迁来本村乔上。武天荣因工作移居太原,今村中为武海荣之后,现有9户26人。

翟姓:翟军,原籍洪水镇下寨村,光绪九年(1883)移居本村。永恒生坐堂医生,东家为苏峪李氏,遂落籍本村。翟军有一子二孙,长孙翟秀良,早年参加革命,后定居合肥。现传五世3户9人。

杜姓:光绪末年由本镇杜家庄村迁入,杜氏生三子长琐成、次要成、三子三成,现村中杜姓皆为琐成之后,其长子存宝、四孙爱×因工作移居四川资阳、长治等地。传六世4户11人。

芦姓:芦国尽,原籍洪水镇水井上人,于民国16年入左权天主教,后因战争爆发落籍本村,传四世,现有1户2人居左权县城。

韩姓:祖籍河北省邯郸县彭城镇。韩启贵与高鸡儿两家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举家逃荒而来。现传五世7户19人。

叶姓:叶茂成,原籍洪水镇庄里村,抗战前在苏峪村乔上黑龙庙看庙,遂入苏峪籍,现传五世4户13人。

魏姓:魏千则,始祖魏成甫。本县丰州镇魏家窑村人,民国年间迁来本村。传五世,除魏忠书因工作移居太原外,现村有6户17人。

张姓:张增祥之父,原籍洪水镇熬垴村,知名酿酒师,多年受聘洪水镇“四成”酒坊。民国年间迁居本村柴家豁,传六世2户5人。

张如珍、张拴珍同为上北台村张姓后裔,先后随母而来。现共5户10人。

董姓:民国年间,董氏十六世满兴、满元兄弟二人由洪水镇董家庄村迁入本村乔上,后满元子回返董家庄。传四世3户11人。

朱姓:朱显来,河北人,抗战前落籍本村,其有一子朱德圣在长钢工作。

史姓:史金土,原籍洪水镇南台村,1930年来苏峪,由舅父抚养成人。传四世2户7人。

武福琐,原籍洪水镇下广志村,1947年落籍本村,今传四世3户11人。

马姓:马二全、三全(回原籍),原籍河北,赶毡匠人。1947年落籍本村乔上,传四世2户6人。

吕姓:吕雨水,祖籍壶关县,原卧龙头陶瓷厂工人,八十年代定居本村。现有1户1人。

苏姓:苏焕生,祖籍河南林县,上世纪二十年代落籍洪水镇西岭背。焕生于八十年代入籍本村,传三世2户4人。

徐姓:徐应南,本县监漳镇人,1990年代娶本村任姓女而迁来,子女各一。

乔姓:乔东红,原籍洪水镇刘家咀村,知名木匠。1990年娶本村李姓女子迁来。有一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行纸厂在苏峪前前后后
耿万青与武乡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约3.2万人,可考者有三支)
太行山下的“魔术村”
令人叹为观止的海怪大搜罗
盘点十大海怪 超乎你的想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