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啥冷的,古人靠它也活得好好的!


  不知不觉小雪也已走过,当我们享受着暖气、空调等现代设备带来的温暖时,也不由得好奇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在漫长冬日里取暖的呢?他们都有怎样的取暖工具?


  ▲战国龙纹方炉 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毋庸置疑,古人取暖的主要方法是烤炭火。不过,在没有“温室气体效应”之前的冬天,仅靠“火盆”解决驱寒问题不太“给力”。于是,这烤火取暖也就“烤”出了三六九等来。乞丐们在冬天一般就想方设法地“躲”进了废弃窑洞,但还是无法避免“路有冻死骨”的发生;贫寒人家只能用土炕烧炭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则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富裕人家冬天取暖虽然用的是木炭,但所用的器具炭盆不仅精致、考究得多(铁的、铜的、锡的),而且分工也很明确。


  熏炉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专门用来供室内使用,熏炉又被称为“暖炉”、“红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把熏炉称为“别春炉”,有诗为证:“暖阁春初入,温炉兴渐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西晋青釉 镂空三兽足熏炉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代 铜天吼兽熏炉


  ▲五凤熏炉(西汉)


  五凤熏炉是1989年在河南省焦作嘉禾屯窖出土的。盘为平底,三只小乳足。大凤双爪铆在盘上,首引颈,口衔圆球,振翅挺胸,阔翅上翘,胸前与双翅上均有阴刻羽状纹饰。翅、腹连接外用穿定连接,可自有张合。尾翅均有弧形与长方形小镂孔。胸前、双翅和尾部另饰四只雏风。熏炉是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


  ▲环链铜方炉(战国)


  环链铜方炉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直壁,浅腹,平底。口部四角有曲尺形卷沿。腹外壁两侧有四个铺首衔环,联以环链提梁。腹下置四个小蹄足,底下纵列四个方纽。腹部模印细密的羽纹,繁而不乱。卷沿与足对应处各有方孔,似为置盖扣合或插架之用,类似今某些炭炉上的镂孔罩盖。此炉既可用来烧木炭取暖,亦可用作煎烤食物。


  ▲被中香炉(唐代)


  一个铜制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炉”。


  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为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银质被中香炉,球体外径50毫米,制作精细、镂刻雅致。被中香炉不仅是一种艺术珍品,从结构学的观点看,也是一项重要创造。1987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内出土了一大批唐代宫廷稀世珍品,这是我国考古发现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出土的大批金银器中,有两件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薰球,其中一件直径128毫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枚银薰球。


  ▲清早期 张鸣岐款提梁手炉


  手炉则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炉外加罩,且精巧玲珑、形状多样。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清代诗人张劭曾作诗赞之:“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清雍正 铜錾龙纹手炉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花蝶纹海棠式手炉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荷塘莲纹海棠式手炉


  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此炉又称为“脚婆”、“汤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还把“足炉”作为礼品送给好友杨君素:“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明代文人瞿佑还专门为“足炉”写了一首诗呢,其中有句曰,“困倚蒲团罢煮汤,一团和气有商量。生来不作闲云雨,老去偏多热肺肠。”


  除了这些直接取暖的工具外,古人在冬日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巧用心思,尽显智慧:


  ▲抄手端砚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造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抄手砚”在宋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人们将砚台的底部掏空,前端和两侧留边与砚堂相连,三边如足,平整着地,手可插入,便于移动。而南京市博物馆展出这件明代抄手端砚,掏空体积较大,远远超过了手掌的厚度,有近10厘米。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放一根小蜡烛,对墨汁缓缓地加热。与今天化学试剂合成的墨汁不同,在古代,墨的原料包括煤烟、松烟、胶等,严格地说,墨水并不是液体。墨块用水溶解,也就是磨墨之后,是以胶体的状态存在。因此,一旦研磨好的墨汁放置不用,很快就会凝固。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会看到人们在写字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时磨墨。一到冬天气温降低,墨汁凝固的速度就会加快。此时,在这件手抄砚的空当中,点一根小蜡烛,就可以加热墨汁,减缓凝固的速度。


  ▲描金青花五彩八宝纹瓷温碗


  描金青花五彩八宝纹瓷温碗由三个部件组成,它的“外壳”形似一口锅,两侧各有一只金属环作为把手;“锅盖”上雕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狗;“内胆”是一只瓷碗,碗口外扩,正好扣在外壳的边缘。青花温碗的内部结构与今天的保温瓶相似,外壳与内胆分隔开,形成中空的结构。但相对于现代工艺制作的保温瓶,瓷器无法形成真空,又容易导热。因此,使用这件“保温饭盒”,要在“锅”里倒上热水,把盛着饭菜、汤羹的瓷碗放进去,浸泡在开水中。

(文章来自:中国美术家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的取暖神器,有些你也用得上
这些古人的取暖神器,温暖了一整个冬天
古人为了取暖,都发明了哪些神奇的“玩意”?
古代取暖家具是如何制作的?
香器文化
古人如何取暖?一起揭秘他们的取暖神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