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文化丨道家养生术影响汉语词汇

在道教的生道相守的生命理念指引下,为了达到长生不老,道教发展出多种养生修炼的道功道术。其中既有吐纳、导引、服食、金丹、养气、炼气等养生方术,又有存想、存神、主静、坐忘等养神方法。这些道术道功等在汉语中有全面而生动的体现。下面举数例加以说明:

吐故纳新

道教将以气息吐纳为主的炼养方法称为“行气”、“调息”、“服气”等。《太平经》说“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葛洪对吐纳之法作了具体论述:“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正是基于道教的世界观和修炼方法,“吐故纳新”才获得了深刻的内涵。“吐故纳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原指人的呼吸,吐出体内废气、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但在道教的影响之下,这一词汇的内涵却要深刻得多,指的是一个有机体除旧更新、保持生命力、与时俱进的必要途径。

不食人间烟火

道教的辟谷炼养术也在汉语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辟谷本是先秦神仙家的一种炼养方术,道教对其加以发展,认为人体内有三虫,又名三尸,其好宝物、好五味、好色欲,是毒害人体的邪魔,是人欲所生的根源。

三尸的生存依赖谷气,如果人不食五谷,断其谷气,则三尸便亡,人体内的邪魔也就斩灭。有此炼养术为文化渊源,便有了“不食人间烟火”、“吸风饮露”等词语。“不食人间烟火”亦作“不吃烟火食”,本是反映道教不食五谷的辟谷修炼。宋代阮阅《诗话总龟》引王直方《诗话》云:“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另一词语“吸风饮露”也与辟谷炼养术相关,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吸风饮露”意为吸清风、喝露水,指传说中的仙人绝食五谷。

熊经鸟申

道教发展出的一整套导引修炼方法,也是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渊源。导引即“导体令柔,引炁令和”之意,以形体运动配合呼吸吐纳,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熊经鸟申”一词即由此而来,指通过模仿熊之攀枝、鸟之伸脚的活动形态,伸展肢体,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炉火纯青、灵丹妙药、金丹换骨

围绕着道教的炼丹术,也产生了一批汉语用法。如“炉火纯青”一词,出自唐代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烘焰翕赫;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原指道士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最佳的火候。转化为习语后,意指技艺或学问、修养等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灵丹妙药”指非常灵验有效的奇妙药物,用来比喻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

“金丹换骨”也来自于道教的炼丹典故,指道家仙丹之灵验,能使人脱胎换骨。如陆游《夜吟》诗:“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他借用道教的修炼思想,以“金丹换骨”比喻学诗功夫由渐修而进入顿悟之境,后来也用来比喻文学艺术等的创作达到了造道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画中的行气导引术
武术中的呼吸修炼方法
金丹大道修行入门方法
道教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简述
不花钱不遭罪减肥
道教炼外丹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