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平:榆树钱 文化抚顺

    早晨起来,去农贸市场买菜。路过浑河河堤,暮春时节草木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节令已过了谷雨,不过辽东节气晚,气温回暖慢,春天的脚步迟迟的,一切还是万物刚刚复苏睡眼惺忪的样子。桃花、杏花刚刚谢了,樱花、梨花渐次开了,一片粉红一片洁白,连翘、刺梅绽开了花蕾,偷偷地打量着周遭世界。野草是一片一片地葳蕤起来,蓬勃起来,铺满了原本就属于它们的领地。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嫩嫩的芽苞一点一点地拱出绿芽,舒展成不知不觉间长大的叶片。于是,除了高耸的楼宇,蔚蓝的天空,还有眼前波澜不兴的浑河,扑入眼帘的便是满满的喜人的绿色了。

(图片选自网络)

  我陶醉在这养眼怡情惬意的绿色之中。蓦然,我的目光被一株榆树吸引住了。那是一株并不高大的榆树,粘住我眼球的是树枝上一串串,密密匝匝地挨挤在一起肥厚嫩绿的榆树钱。我从未见过榆树开花,只知道中间包裹着一枚小小果实的圆圆的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失去水分干瘪了成熟了的榆钱离开枝条,随风四处飘落。榆钱的生命力极其顽强,被风裹挟到哪里,如果有一点土,有一点水分,它就会在那里存活下来,然后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榆树。山坡上,河堤上,田脚地头,小区绿地里一个角落,甚至农家高矮参差的墙头,城里高大的楼房顶上,都可以看见榆树瘦瘦的然而却顽强不息的身影。这是春风的功劳,也是榆钱生命力的证明。

  我忽然有了一股冲动,想放下手中拎着的蔬菜、水果,立马爬上榆树,不管不顾地捋几把榆钱,饱尝一顿久违的清香的甜甜的榆钱。再将那肥厚的嫩嫩的榆钱装满口袋,拿回家去,和了面粉蒸浅绿色的榆钱饽饽,和苞米面一起做甘美如饴的榆钱糊糊,或者做一锅清香可口的榆钱汤。

  不由得想起儿时的往事。那时城里的榆树很多,除了高大笔直的杨树,枝叶茂密披拂的柳树,就是高高大大树冠如盖的榆树了。这些或散落在居民大院里,或一排排整齐地生长在道路两旁的杨树、柳树和榆树,几乎就是我们男孩子的玩伴。夏秋两季,树木枝叶茂盛,我们常常爬到树上,选一处弯曲度合适的树杈,折几根柔软的树枝铺垫好,便可以美美地坐在上面躺在上面,甚至可以放心地睡上一觉。那时,我们每人都有一二处搭在树上的“窝”。小伙伴们玩红军和白军打仗游戏的时候,树上的“窝”便成了我们的藏身之处。

  我们捡拾叶柄粗壮的杨树叶子,两个人将彼此手中的杨树叶柄勒在一起,比试着哪一个更结实。叶柄被勒断了的算是输家。我们将柳枝用刀截成小段,把柔软的树皮完整地剥下来,做成一支精巧的柳哨,可以吹出嘹亮悦耳的哨音。最美的莫过于捋食榆树钱了。三下两下敏捷地爬上榆树,选一处树杈坐稳了,将身前身后的枝条揽过来,捋一把榆钱塞入嘴里,既解馋解渴,还可以充饥。我们小时候家里都比较拮据,生活清贫,平日里很少买水果。那时,我们常常把黄瓜、水萝卜、西红柿当作水果吃。逢年过节才会买几只苹果和梨,大人还要将水果切成几瓣,一家人分着吃。而此时榆树挂满枝条的榆钱,不必花一分钱便可以大快朵颐,怎能不让我们开心?

  与榆树相关的还有一件往事,藏在我记忆深处一直不能忘怀。上世纪60年代初,挨饿最狠的是种庄稼打粮食的农民。当旱涝、蝗虫连年袭来,颗粒无收。

  那时,我50多岁的姥姥从湖北老家来到抚顺,帮妈妈照料我和哥哥,做做家务。城里人尽管有按月定量供应的粮食,但是由于副食供应不足,肚子里油水太少,一日三餐也难吃饱,不过比起乡下人的日子已然好过了许多。姥姥生长在旧中国,家里日子贫寒,自然知道生活的艰辛,知道榆叶、榆钱可以充饥。姥姥裹了一双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依然不顾艰辛每日到外面找寻杨树、榆树,摘些杨花(俗称杨树吊吊)、榆叶和榆钱。杨花用开水焯一下,剁碎了,放上盐,包菜团子吃。榆叶和榆钱可以蒸饽饽,做面糊糊,做汤。我现在还记得,我和哥哥更喜欢吃榆钱做的饭食。

  那天,姥姥一早就出去找寻榆树,捋榆叶和榆钱了。我家住宅楼东面有一个院子,北面是一道山坡,生长着不少榆树。可能是吃不饱的人多,捋榆叶榆钱的人自然就多,近处的榆树枝条早就光光的了。姥姥只得往远处走,希望寻得到榆树,捋得到榆叶榆钱。妈妈下班了,姥姥尚未回家。妈妈做了饭,我们娘仨吃了。天早就黑了,已经八九点钟了,姥姥还没有回来。妈妈急了,这才求邻居帮忙,大家出去分头寻找。结果不见姥姥的踪影。无奈,妈妈通过居民委员会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夜半,从榆林派出所传来消息,那里“拣”了一个老太太,说一口谁也听不懂的南方话,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妈妈听说是南方老太太,急忙赶过去。果然就是满脸无辜手足无措的姥姥。那时我才三四岁的样子吧,却一下子就记住了“榆林”这个地名。想来,那里应该生长着许多榆树,有许多榆叶和榆钱吧。

  上世纪90年代,我改行到林业部门工作。其时,大山里和村落旁还生长着许多高大粗壮的榆树,有的甚至是树龄几百年的古榆。两次参加全省古树名木调查,面对历经沧桑的古榆,不由得心生敬畏,感慨系之。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古榆经历了自然界的风霜雷电,旱涝灾害,经历了动荡社会中的战火硝烟,肆意砍伐,它们侥幸存活下来,终于成为参天古木。那时的人们生活还比较朴素,年纪大些的人喜欢用原木做的菜墩。由于工作的便利,我常从乡下带几块菜墩,而且多是榆木菜墩送给同志或亲友。得到散发着树木特有的芳香的菜墩,人家自然是极喜欢的。

  今天,我们厨房里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菜板,轻巧精致自不必说,不过说起绿色环保则比不了原木菜墩。而且现在再想用原木菜墩已经不容易了,因为乡下高大粗壮的榆树早就难觅踪影了。

  望着眼前这株榆树,望着枝条上满满的榆钱,回首往昔,我不由得感慨万千。想想看,生长在山野间、村落旁、城市居民小区里的榆树,为人遮阳挡雨,为人提供烧柴和木材,甚至于灾荒年里为人充饥果腹。而人类又为榆树做了什么呢?我们任榆树风吹日晒,野火焚之,天雷击之,病虫害侵扰之,甚至斧锯加之。面对榆树,人类应该心生愧意悔意吧?

  人啊,要知道感恩,懂得敬畏。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感恩教我成人成才的师长,感恩一切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人、农民、商人、军人和科教工作者。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天地神明,敬畏大自然,敬畏一切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楝树花开 (散文) /平淡如水
榆木疙瘩的美味,都藏在这碗榆钱饭里
【内蒙】封苏城《姥姥家的大榆树》指导老师:郭明昊
农村树上这种菜,一年吃一次,给肉也不换
春天,你捋榆钱儿了吗?
榆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