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岛与即墨


   

  即墨之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距今已两千多年。史书上说,因其濒临一条墨水河,而取名叫即墨。即,就是濒临、靠近之意,墨,指的就是墨水河。在清代,青岛的市区一带,即隶属于即墨县仁化乡。所以青岛与即墨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语言和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即墨历史悠久,远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商周时期,即墨属莱夷国。公元前567年,莱夷国被齐国吞并,成为齐国的一部分。战国时期,即墨已成为齐国很有名的“大邑”,城址在今平度市东南部的古岘镇朱毛村一带,现在这里的城址遗迹仍在,是我国最早的古城遗址。即墨之所以能在战国时期翘首于强齐,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已成为齐国东部的经济中心,其商贸海运业也很发达。即墨在这一时期发行的货币,叫做“墨法化”等数种,一度成为齐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这里的“”与“即”是通假字,“墨”就是即墨。“法化”,就是法定货币。“化”与“货”同假。楚汉相争时,项羽曾在即墨设立过胶东王。到了西汉时期,即墨还成了胶东国的国都,富庶而繁华。王莽篡夺了汉朝天下之后,感到即墨有靠近黑暗、近墨者黑的嫌疑,不雅观,便将其改名为“即善”。结果,这个“即善”的名字仅仅保持了十几年,就在王莽政权的倾覆中消失了。即墨这个名字后来再也没有改动,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现在我们常常被即墨之名的读音所困惑。为什么呢?普通话对它的读音( j i mo)大家都知道,而青岛方言或即墨本地方言,却称做是“挤米( j i mi)”。为什么会将“墨( m o)“读成了“米( m i)”呢?有人考证说,这是即墨人将“即墨邑”连起来念的结果。其实不然,这只能算作是一种假说。因为,“即墨邑”并不是一个经常被反复使用的固定名称,也不是即墨的一个代称或简称,这一点已在众多的史籍文献中得到了证实,故不存在读讹了的条件。倒是因为即墨人将“墨”字读作“妹( m ei)”,才有了今天读作“挤米”的效果。

  还有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证明即墨人将墨读作“妹”。这就是浮山湾东面的一个小岛,名叫“墨岛”。关于“墨岛”,我们在清代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可以找到这个岛的名字。这里所说的“墨岛”,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麦岛”,青岛人仍读作“妹岛”。在普通话里,“墨”和“麦”的发音完全不同,而在青岛方言中,这两个字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都读作“妹( m ei)”。如“大麦岛”、“王家麦岛”,青岛人都读作“大妹岛”、“王家妹岛”。在清末以后的一些书籍和地图中,“墨岛”渐渐就被写成了“麦岛”。这大概是因为麦子的“麦”,比“墨”更好写、更熟悉、更易记的缘故吧。

  即墨是个民风很纯朴,方言味很浓的地方。从当地的地方戏柳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墨方言五味杂陈的魅力。青岛人现在常常挂在嘴边的成语,“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就出自传统剧目《寻工夫》:“日出东来准落西,光棍家里没有妻。衣裳破了没人补,两只破鞋打哈嘻。富的不知穷的苦,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穷汉日子不好过,一天不作没吃的。锄镰锨镢交朋友,土坡杂草当亲戚。风不离(即“不错”),雨不离,天天陪咱卖力气。背朝天,头拱地,脊梁杆子爆了皮。好地锄过上千亩,锄来锄去是人家的。干上一天穷一天,忙了一年穷四季……”你看,即墨方言是不是很有韵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夜话即墨城
青岛即墨方言
即墨有一座城,竟然藏了2200年的历史,年纪是青岛的20倍
皋虞!二千年,描绘不了您的容颜
不用下江南! 10大绝美古镇古村, 就在青岛周边
什么是青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