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榕树遐想
userphoto

2023.03.21 广东

关注

  

榕树遐想


牟建新



我的邻居罗保华,既是单位同事,也同是摄影发烧友。一天,他拿来一张在镇隆拍摄的榕树照片(见上图)让我欣赏。照片上如同大写人生的老榕树,一下就吸引住我,令我浮想联翩。

镇隆是惠阳市的一个山区镇,乾隆年间称镇龙圩。相传,附近有一座状似龙形的祁龙径山而得名。原先用的是龙字,龙与隆同音,改用隆字,不知是否与乾隆朝有关系。

镇隆还是革命根据地之一,大革命时期,恽代英等人曾在镇隆的沙径、连湖等地建立过红色苏区。这些,老榕树也许都见证过。

老榕树虽然苍老,但生命力却很旺盛。不知何时折断的树干,一头深深地扎进大地,另一头却眷恋着原来的身躯,斜欹成一个“人”字。枝叶,在这“人”中长成茂盛的树冠;生命,也从这自强的崛起中得到延续。

老榕树身上有疙瘩,那是历经沧桑的凝结。它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它的生命,它的品格,是受当地村民的影响。这里居住的是客家人,他们的祖先,为逃避战乱,从中原沿着淮河到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广东边界,然后又到广东梅州一带,再到惠州。老榕树身上的疙瘩,正是凝聚着他们移垦镇隆的故事。老榕树的生命经历,不也就是客家先民在迁徙中求生存,不管遇到什么坎坷曲折,一旦在某地扎根,就会在安居中繁衍,在自强中发展的写照吗。

老榕树下,还有两个少年,他们是在玩耍着古老的儿童游戏,还是在询问着祖辈的故事?是在辨认着父辈的生活烙印,还是在幢憬着未来的梦幻?老榕树说,不,他们是在盘算着如何实现父辈的希望。看,旁边用土砖砌成的房子,那不仅是家,那还是客家人结群居住的缩影。客家人南迁,大多居住在战事较少的山区,先是用茅草搭成寮棚躲避风雨,后来是就地取土垒建简单的土砖房。繁衍到一定规模,生活水平又有所提高后,便聚集同姓家族,用砖瓦建造围龙屋。围龙屋是客家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镇隆有一座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叶氏围屋。它的规模和完好程度,在广东排列前茅。

客家是中华汉民族的一支特殊的民系,与整个汉民族同根同源。万里迁徙,客家人在拓荒中坚定和自信,他们执着地继承古代中原文化;千载移垦,客家人在新住地自觉地适应和不自觉地同化土著居民,形成了客家文化。这种客家文化的承传性和适应性的特征,在老榕树身上也得到体现。年年不断地撑展冠幅,默默地为村民们奉献绿荫,不就是对客家精神的领悟,对客家人品的物化。

看着照片上的老榕树枝繁叶茂,我真想到镇隆走一趟,到老榕树旁,告诉它,现在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住着七千多万客家人。他们仍然象客家先民一样,总体上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认同,没有被异国他乡文化所淹没,他们正与时俱进,正在用新的生活演绎着新时代的乐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古镇汇集:上里、黄龙溪、西来、昭化、洛带
洛带古镇,千篇一律的古镇,不一样的客家文化!
秋长,客家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名镇
广东梅州围龙屋:天才客家人的疯狂杰作
东莞客家人分布?
深圳·客家文化|客从何方来,到何处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