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杂书”和做“学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鸿燕教授分享阅读体验

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我,给小学班主任打电话。听他饱含感情地说“从小你就是个读书的孩子,你的思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心头涌起异样的激动。不管走了多远,磨砺了多少年,我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孩子,一个“读书”的孩子。

从小,我总爱磨着爸爸,跟着他上市里的图书馆。一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回家就不分昼夜地阅读。那时候的我,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兴趣从“王子公主结婚了,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到“公子落难,小姐后花园定终生,考上状元,花好月圆”,再到侦破故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唐诗宋词元曲、世界文学名著……五年级的时候,买到一本逻辑学的小书,里面的故事很有趣,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逻辑”。六年级的时候,在好朋友家里看到一本卢梭的《忏悔录》,自此知道了读书拥有哲思和“深刻”。手捧一本经典的作品,就是在与一个优秀的灵魂对话,同时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美极,到沉静,到酸楚……其妙处、难以与他人言说!阅读使我快乐,而快乐则开启了我最初的智慧。

有位学哲学的邻居偶然到我家,看到我书架上那些藏书。他很惊讶地问我:“你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吗?你的书架上怎么这么多新闻传播的书呢?”其实,我家书架上除了国际关系之外,还有很多看似和国际关系没有什么关系的书,比如传播学、符号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学等。我所从事的公共外交、政治传播研究需要这些多学科、跨学科的智慧养料作为支撑。科学研究是一个探求真理、接近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逻辑思维过程与文字的精确表述。为此,我的研究需要文学、哲学、逻辑学……公共外交是政府面向外国公众的传播。为此,我的研究需要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丘奇曼在《系统方法》一书里批评了“清扫”(sweeping in)方法,也就是在研究中越来越狭窄地看问题的倾向。他提出,“我们需要以一种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方式更广泛地看问题。许多社会科学的解决办法都可以在两个或以上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而不是在一个单一学科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上,“读杂书”意味着“科学视野方面一个宽广的转折”。

         听闻有老师对学生说:“我不希望你们都能做学问,但你们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做学问难,做有学问的人亦难。做学问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和坚持,有学问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和思考。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连接无为世界与自在世界的虫洞是书。读书启迪思想,读书使人强大。读书能让我们站在巨人肩上,获得心灵的滋养、精神的依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在读书的时候,我是快乐的。因为我读的书,是我自己的选择;当我在做学问的时候,我是快乐的。因为我做的学问,同样也是我自己的选择。记得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当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觉出了自己的成就感和尊严。我相信,“天空一定会留下我的痕迹,因为我飞过了。”

犹记一位科研同行感慨“做学问需要天赋”。天赋很多时候来自兴趣。如果失去了兴趣,才华也将随之殆尽。而兴趣则来自发现。如果缺乏自主的发现,研究的动力就会逐渐消解。思想的发现从哪里来?答案是必定的——阅读。思想,是快乐之萌生,行动智慧之善。思想的快乐,是超越娱乐之乐、功利之乐的最善。在有限的生命谱系上标出有意义的发生,我们总能从文本阅读的愉悦、零度写作的陶醉、智慧火花的捕捉,以及痛彻心扉的对忧伤和死亡的洞见中觉察出工作的幸福感。

凡思想有所得者,非有闲暇不可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是在他清晨起来刮胡子的时候,这一瞬间他实现了 “思维转场”;而他思想的火花,则萌生于他阅读的一个古希腊哲学家的手稿中。给思想一个高度,给心灵一个广度,给知识一个宽度,给积累一个厚度,给研究一个深度,非有闲暇不可为,非“读杂书”不可为。日积月累,默默耕耘,终有一天,豁然开阔。我想,做学问的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珊阑处”所必经的第一境“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描述的就是在“读杂书”过程中逐渐聚焦自己方向的寻觅吧!

当我的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时候,我读书;当我的研究遭遇瓶颈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这个时候,我读书,在前人的成果中去吸取营养;而当我感到浮躁和烦闷的时候,读书让我“心远地自偏”,回归平和。

阅读使我懂得了知性与理性——“知性是心灵中较低的能力,只赋予世界以结构;理性是一阵超越单纯的现象把握深层现实的能力”。阅读使我懂得了将坚持不懈和潇洒超脱并存。晨起读《第一个人》,加缪说“同时出于对生活的一种提防,他们都本能地热爱着生活。但经验告诉他们,生活常常毫无迹象地播下灾难。”房龙的《宽容》告诉我们:“真理只有一个,但通往真理的道理不止一条。”而当我读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写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两位大师的友谊让我心生向往,他们在序言中愉快地写道“我们发现,享受自然美景、锻炼身体和友谊的欢乐都提高了思考的质量”。

有时,我读一本厚厚的学术史可以读到感动。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一书记载,斯托弗向哥伦比亚大学推荐拉扎斯菲尔德:“他不是一个有条理的工作者。如果他有了一个闪光的思想,他有可能以损害常规的代价去追求它。我自己非常敬佩这样的家伙......我会给保罗极高的评价,尤其重视他的独创性和发明才能,而不是他对某类文献的系统知识。”

        经历的艰辛与磨难无可挽回,但阅读的心灵依然保持美好的魅力,向纯洁的印象开敞。我们不能止于为活着而活着,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去付出。在阅读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神圣价值。如今的我,总是习惯于将自己还原为一个学生,热烈地去阅读、学习、吸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积累、创造。一个好的研究者必须正确衡量既有发现,踏实研析前人著作,充分吸纳同行批评。如此,才能渐进地接近真相或真理。如此,有限的生命孕育出无限的价值!

曾经有学生问我:“能把自己美好的故事写成文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我说“是”,然后我就幸福了。写完此文,我亦感到幸福。因为我把自己美好的阅读体验写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我这般的幸福。(赵鸿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7.4.10写给《贸大摆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君毅《学问之方法》
欧明俊:问学小言
孤烟直:拿什么回答“钱学森之问”?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张立文:如何学好哲学
朱熹的思想是一流,诗歌同样是一绝,这首诗就写得很有深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