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狂欢节,唯一演变成节日的节气——清明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演变成节日的节气,并由此产生出许多习俗。此时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在屋里憋闷了一冬的人们顿觉“天边光景一时新”,于是不管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纷纷来到野外踏青,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南宋诗人吴帷信曾做诗一首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时节,和风吹拂,梨花飘香,人们大半呼朋唤友,出城赏春。日落笙歌散去,万株杨柳上黄莺宛转鸣唱,这真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有人把清明节说成是中国的“狂欢节”,因为除了踏青,还有许多有趣的游乐活动。文人雅士们喜欢把酒而歌,妇女们喜欢荡秋千,男人们喜欢斗鸡、踢球,小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可以说是各得其所。


唐朝诗人韦庄写的如下这首诗,勾画了当年鹿州(今陕西省富县)城外妇女们荡秋千时的欢快景象: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这首诗三、四两句的意思是:最有趣的是隔着竹帘看到花树摇动,那是女孩子们在荡秋千。

然而清明前后,也不都是风和日丽,有时会下起一阵蒙蒙细雨,给清明增添了另一种情趣,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描写的就是此情此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插柳也是广泛流传的习俗,清明这一天人们在房前屋后、井台渠旁插上柳条,以为这样做可以吉祥如意,这大概就是“井井有条”这一成语的原始含义。这个习俗到了明清时代演变成植树节。

将扫墓混同于清明节的活动,大概是从唐代开始的。因为自唐代开始,寒食节是指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寒食节早已没有了,而扫墓却成为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习俗及诗词欣赏 (图诗乐)
岁时的轨迹(15)清明,祭祖扫墓再踏青
又是一年清明至,品唐诗读宋词,才是清明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清明│那些事、那些诗
忆故人、寄相思、赏春景……又是一年清明至
节气节日:清明节的六大经典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