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道·《道德经》智慧故事|什么是“道”,老工匠对齐桓公的启发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开始京京乐道的第二讲,也就是《道德经》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讲解这一章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把《道德经》全书的一个核心词给大家介绍一下,那就是“道”字,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字出现了七十多次 ,可以说是全书的灵魂、中心思想。
在解释这个“道”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老子《道德经》成书的时代背景。《史记》上明确说老子是周王室之守藏史,就是史官。做史官之前,老子的职业是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老子曾经是武将,为周王室在外面东征西杀几十年,然后退役以后才去掌管国家的图书和档案,又饱览了周朝及以前历代的典藏文书,感悟出那个时代杀伐屠戮,很多这个小国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这种惨痛的社会现象刺痛了老子。我个人认为老子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悲天悯人,他急于想找到一种方法,不光能拯救个人,还要拯救天下黎民百姓 。
这种方法是什么呢?他就想到了“道”,他觉得这个天下万物都在变化,那么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呢 ?如果有一种规律,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这种规律 ,如果能找到教给百姓,大家去遵守这个规律以此来调整个人的行为,就可以趋利避害,在乱世,西周末年也是一个乱世,可以全生保身,所以说这就是老子写《道德经》这本书的初衷。
那这种规律,或者说这种内核的东西,用什么词来称呼它呢?其实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称呼。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也说过,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就是说没法去称呼它,但是又要称呼它,那就姑且把它称之为道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可解释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用来说的名称,那就不是常名。当我们称呼一个名字,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个概念框住了这个东西,因为我们称它这是一个杯子,那它要具有杯子的一些属性,不管它是保温杯、茶杯还是水杯、玻璃杯,它都有杯子的属性,都可以盛水。杯子是它的名,能盛水是它的实,这是名和实的关系,但是旁边这个把扇子,它就不能称呼为杯子,叫杯子了就不能叫扇子,叫扇子了就不能叫杯子。
但是“道”,你要是用一种具体的概念去称呼它,其实就就框住了“道”,把“道”缩小了。在《道德经》里,老子多数提到“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用之不既 ,就是看,看不清楚 ,听,听不清楚 ,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用用不完,无穷无尽,可以为天下母,意思是天下万物的根源和起源。那你说能用一般的名字和概念去称呼它吗?所以说老子一再强调道可道 ,非常道。第一个“道”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道德经》最核心的哲学上的概念,道可道的意思就是说:一解释,一讲出来,“道”讲出来就不是常道了。其实这个“道”,一般学者研究它,实际上在这里面有三个含义。

“道”第一个含义就是讲这个专有名词,老子说的这个“道”,它是一个形而上的实体,它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实际存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它实际上是独立存在的,而且在不停的运转,生生不息的,但它的形象呢,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是很混沌的一个状态。所以说你很难去用一个词、一组词或者一篇文章去解释,给它定性定义。我们只能概括地说,“道”它是形而上的实物,同时它是宇宙的万物所从生者,就是它玉成了万物。比如我们很熟知的,《道德经》的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实际上是万物之所以从生者,能够那么欣欣向荣都是来自这个“道”,这是“道”的第二种意思。“道”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规律,《说文解字》解释“道”,主要就是从象形字来的,最初是道路,后来就引申成规律。“道”的第三层意思是生活中的准则。除了哲学范畴上的含义,辩证法,形而上,认识论,对个人来说,“道”作为规律和规则的这两层意思,指导我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更重要。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道”的不可言说,我觉得有一个齐桓公与工匠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有一次在宫殿里看书,那个时候可能还比较民主公平,在宫殿外面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工匠在做车轮,用木头做成那个大车轮,他就问齐桓公大王您在看什么?齐桓公说我在看圣贤之书。老工匠就问,那您看的这本书,写书的人现在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不在了,去世了。老工匠就说人既然不在,那书也没有用了,都是糟粕。齐桓公一听非常震怒,一定要老工匠说出个一二三,解释清楚,否则绝不答应。老工匠就不慌不忙的解释说:你看我做这个车轮,轮子中间那个车轴部件上是空的,如果太小安不进去,如果太大,安上去晃晃悠悠的,车轮又很容易掉下来。你看这个大小,方寸之间我自己是非常熟悉,因为我做了几十年了,但是我没法把它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没法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所以我现在七十多岁了还在亲自干这个木匠活儿,最好的东西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您说圣人他已经不在了,他的最精华的思想也没法表达和保存呀。齐桓公一听若有所思,也就赦免了老工匠。

这个故事说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这个哲理,真正宝贵的思想,语言是很难去完全地表达出来 ,有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说,词不达意。很多想法,老子这个想法,你可能有所感悟到,但你一旦表达或者一说出来,可能这个意思就流失了。而且老子一句话可能有好几种含义,里面有好几层意思,你只能说出其中一种,你说出这种,其实你就把其他的意思给损失了。所以说真正的最高等的道理 ,只能心领意会,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问题是我们芸芸众生,对于先哲高深的道理,如果圣人不言传,不把它写出来,不把它讲述出来 ,那更是没法去了解,茫然坠于云雾之中,所以这也是我今天开这个栏目的目的,希望通过对《道德经》的学习,大家一起来努力认识我们自己,做好我们自己。
好的,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道德经》第一章就说到这里,京京乐道,我们下期再见。

《中华诗文学习》主编、北京海淀区社区教育咨询顾问相京先生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到底什么是道?道有何用?
细读《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新解
第五集 究竟何为道(2)
我读《道德经》4
(67)《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