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秦逻辑对阵“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悖论

【话题缘起】

一直以来,“哲学圈”(纯逻辑问题其实是伪哲学问题)流传一个古老的问题: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打开网络就能看到,不再赘言,文后见附录。

鉴于这个问题的无聊性,没人直接呼叫,我向来不参与。因为它和网络流传的垃圾言论“-----中华文明无逻辑”、“中国无哲学”一样荒谬。直到有一天,有人“打上门来。”(

【辩论区】

陈老师: 坤曰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此语怎解?

婴孩:直方,正也。直之于大,刚健之形容。乾之性。正  当然无需习。

陈老师:   我曰  直指之方大,不习则不利。;《易经》大还是我大?

婴孩:您说呢?

陈老师:   天地未开之时;你说呢?

婴孩:无我者大。您有我,有大小,自然小。

陈老师:你修为太低,你师父是谁?-----就是我。

婴孩:您可以发到各群讨论此问题验证自己对错喔。

妄想当人师傅,则更小(

)。

陈老师:你且不知,何况他人。

婴孩:

陈老师:我说我即非我,非我非非我。

婴孩:此“我”无大小。您所说有大小,所以心怀大小者小。

陈老师:大小是什么?

婴孩:谁问谁解释。

陈老师:先有我,还是先用(应为有)大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陶渊明的诗,还是先有邓林?

婴孩:您转到群里讨论吧。

陈老师:你群里有高人吗?

婴孩:你若无大小,人人是。

陈老师,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地未生之“我,”无《易》、无大小之念,《易》虽为物 但是无我无大小。所以我告知您“无我者大。”

婴孩:不能“一”者会纠缠此类问题,能“一”者无此问题

【总结语】

其实这场辩论的主题比前面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要进步一些,发问用词也比著名的“鸡蛋问题”高明一点,所以楼主给了善意的回复。但因发问老师 问题的目的性,和发问语言本身存在逻辑漏洞,最后还得和和那个著名”鸡与蛋“划为一类。

转到“鸡与蛋问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逻辑问题。

意会上面那场辩论模式的“观棋不语真君子们”也许此时早已神领心会,但是吃瓜群众众多,不妨罗嗦几句,让吃瓜群众和说“中国文化无哲学”、“中华文明无逻辑”的无知,见识一下先秦逻辑如何让逻辑悖论不攻自破。

之所以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逻辑问题,是因为问题本身存在巨大哲学漏洞,逻辑漏洞。不知道这个漏洞为何一直没被明确指出。是被这个问题本身所迷惑呢?还是出于对西方哲学的盲目崇拜呢?.......原因很多,不一而述。

回到辩论模式

问:先有鸡还是有蛋?

婴孩:首先,有了“鸡与蛋”这个名词,并且开始会思考“谁是谁是的妈”问题,说明问者本人已经到了人类文明高度发达阶段。是见识过“鸡与蛋”“双边”关系的。也就是说,他是知道“鸡是蛋的妈”这个问题的基本自然常识的。

其次,若是问的终极问题应该换一套相应哲学名词来问。比如《道德经》、比如《易经》都有相应哲学名词并对此终极问题有明确的阐释。

《易》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道德经》曰: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好了,说到这里,不知道吃瓜群众对“鸡与蛋”问题捋清了思路没?若是厘清了思路,不妨来几个真正的哲学问题-----

几个哲学问题

“天地未生之时”那个“我,”  你知道是谁了吗? 该用那一个辞来指代?

“天地”是万物吗?

若有兴趣请在本号文后留言,继续开辩。

【附录】----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一种回答是:当然是先有鸡。根据进化论,刚开始时它不是鸡,而是别的动物,后来它们的繁衍方式发生了变化,变成卵生的,才有了蛋。还可以追溯到更远:最初没有卵生动物,很多生物是无性繁殖分裂的,后来慢慢才进化成卵生的或哺乳的动物,所以按道理讲,应该先进化成生物本体,才可能有蛋的由来。但对此的异议是:“蛋”有可能来自外星球,后来适应环境而孵化,随后在地球繁衍,由此形成了“鸡生蛋、蛋又孵化成鸡”的循环。

  蛋和鸡这个古老的问题是“无穷倒退”最普通的例子。老人牌麦片往往装在一个盒中,盒上面的画是一个老人举着一盒麦片,这个盒上也有一张画有一个老人举着一盒麦片的小画片。自然,那个小盒上又有同样的画片,如此以往,就像一个套一个的无穷连环套一样。中国民间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从前,远处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远处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远处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爱尔兰作家乔纳?斯威夫特(J. Swift)在一首诗中描写了关于跳蚤的无穷倒退,英国数学家摩根(A. de Morgan)把它改写成:

  大跳蚤有小跳蚤

  在它们的背上咬,

  小跳蚤又有小跳蚤,

  如此下去

  没完没了。

  大跳蚤倒了个儿——变小

  上面还有大跳蚤,

  一个上面有一个,

  总也找不到

  谁的辈数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个和尚
【处事】挑水的和尚
山上有座庙,庙里汇集了六朝遗迹
儿童睡前故事《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
大师的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