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数象与义理之四象

说明:

黄庆萱教授的《周易数象与义理》一文,“曾凡朝读经荟”曾发过前三部分:引言、太极、两仪




肆·四象

 

  关于四象,历来的注解表面看来似乎相当分歧,事实上却是可以互通互补的。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

 

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

 

认为四象就是四时一一春、夏、秋、冬。

  孔颖达《周易正义》: 

        

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唯云四象也。

 

认为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值得注意的是“土则分王四季”一句,暗示金、木、水、火各当四季中的一季。所以《周易正义》疏解“四象生八卦”,直说: 

 

  震木、离火、兑金、坎水,各主一时。

 

这就是说:震木为春,离火为夏,兑金为秋,坎水为冬。与虞翻四时说是相通的。皆偏就“象”上说。

  朱熹《周易本义》: 

    

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才之象始备。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

 

《周易启蒙》更详乎言之:

    

太极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为一画者二,是为两仪。其数则阳一而阴二。两仪之上,各生一奇偶,而为二画者四,是谓四象。其位则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其数则太阳九、少阴八、少阳七、太阴六。

 

认为四象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其数为九、八、七、六,则偏就“数”上说。

  如果参考《易纬·乾凿度》卷上:

 

  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又卷下“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下,郑玄注云:

    

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

 

已把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木、火、金、水,七、九、八、六,全配合在一起了。只是郑注所说:“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依据的是扬雄《太玄》:“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如改为:“七在东方,象木;九在南方,象火;八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似乎更合理些。

  由《易纬》回到《周易》经传原典,在《系辞传上》可以发现另有一处提到四象: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疏云:

 

何氏以为:“四象,谓‘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一也;‘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二也;‘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三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四也。”今谓此等四事乃是圣人易外别有其功,非专易内之物,何得称易有四象?且又云:“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然则象之与辞,相对之物。辞既爻卦之下辞,则象为爻卦之象。则上“两仪生四象”,七、八、九、六之谓也。故诸儒有为七、八、九、六,今则从以为义。

 

原来孔颖达疏解四象,不但以木、火、金、水,和春、夏、秋、冬之象来解说,也曾以七、八、九、六来解说四象的。孔颖达所说“何氏”,是隋朝人何妥,著有《周易讲疏》。何妥以为此处四象是承上文“圣人”四则而言,其实是值得考虑的意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侯果曰:

 

 四象,谓上“神物”也,“变化”也,“垂象”也,“图书”也。四者治人之洪范,《易》有此象,所以示人也。

 

候果,疑即唐国子博士侯行果。此释四象与何妥同。四象既为“圣人”所则、所象、所效,其对人事义理的启示是十分明显的。

  四象之外,《周易》多处提到四时。如《文言传》释《乾》九五之“大人”,曰: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彖传》释《豫》卦: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又释《观》卦: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又释《恒》卦: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又释《革》卦: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又释《节》卦: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系辞传上》也曾三次提到四时:

 

  广大配天地,交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操之以四以象四时。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交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周易》提到四方或四国有三次:《大象传》解释《离》卦,说: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又解释《姤》卦,说: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小象传》解释《明夷》上六,说:

  

  初登于天,照回国也。

 

  参考“四象”的注释和《易纬》,以上所引的四时、四方、四国,与“四象”自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文言传》、《彖传》、《系辞传》之言四时,每与天地、日月相提并论,并且与神道、圣人之道、制度、易简之善,甚至汤武革命合在一起说。《象传》之言四方、四国,也全与政治有关。以上都充分显示四象在义理上的含义。

  《文言传》说“大人”要“与四时合其序”,四时之序是什么?上引《易纬》说是“生长收藏”,《周易》则言“元亨利贞”。《乾》、《屯》、《随》、《临》、《无妄》、《革》,六卦的《卦辞》都提到“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有种种不同的标点法和诠释,其中一种是“四德说”,见于《文言传》: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南朝陈代周弘正《周易讲疏》:

    

元,始也,于时配春,言万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发育长养;亨,通也,于时配夏,夏以通畅,合其嘉美之道;利者,义也,于时配秋,秋以成实,得其利物之宜;贞者,正也,于时配冬,冬以物之终,纳干正之道。若以五行言之:元、木也;亨,火也 ;利,金也;贞,水也;土则资运四事,故不言之。若以人事:则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信,不言智者,谓此四事,因智而用。故《乾凿度》云:“水土二行,兼智兼信。”是也。 

 

 

把元亨利贞四德,和春夏秋冬四时,木火金水四物配合起来,显然受《易纬》的影响,下启孔颖达《周易正义》对“四象”的疏解。而周弘正结穴于仁礼义信,于是四象的义理就更彰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名言名句
《易经》译注集注 豫
《周易》之“恒卦”
10副易经对联赏析
《周易》系辞下传句读(1-2章)
陆氏易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