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七次学习

温故知新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原文学习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nié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 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导读

这次南华老仙带领我等凡夫俗子开始玩“白骨观”了(坏笑)。

这次学习内容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此物理身体既然不是真“我”,那真的“我”是什么?

二是“夫随其成心而师之”包括前面的“大知、小知”吗?

三,注意“与”字用法。

《説文解字》:与,賜予也。一勺为与。与,與同。  分本意动词;引申义连词;介词三种用法。

以经解经

1.老聃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禅宗公案·他是阿谁:东山演师祖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3.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4.《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齐物论之问

1.百骸、九窍、 六藏组成的是“我”吗?

2.庄子所言“真君”是什么?

3.“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 刃相靡”让你想到了《庄子内篇》哪一个故事?

4.“其形化,其 心与之然”----说的是什么?心与形具化哪一个才是人生悲哀的原因?

5.你和南华老仙一样“芒”过吗?

6.“随其成心而师之”之人真的无药可救吗?

雅兰读经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骸hái,骨也。

“百骸”,这里指骨节众多意。

“九窍”,头部之耳目口鼻计七个,身体下面两个,共九窍。

“六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赅,同“该”,齐备。

谁与,与谁。“与”,作“和”讲,音 yǔ

读这句我们可以和"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对照。

文句大意

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部凑起来组成了我的这个身体,我跟哪一个器官最为亲近呢?

“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是谁把百骸、九窍、六藏这些东西聚合起来组成了“我”这个形体?有没有一个主宰?百骸、九窍、六藏、哪一样与我最亲?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其递相为君臣乎?”    

《黄帝书》曰:“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文句大意

你对百骸、九窍、六藏这些器官件件都喜欢吗?如果对它们产生喜悦讨厌之意,不就是对他们有私吗?有私心于它们,这样岂不是有多个“我”?如果百骸、九窍、六藏件件是“我,”便无有真正的“主宰,”它们不就成了仅供驱使的臣妾仆属吗?这些仆属似的器官能相互之约相互御用吗?还是它们职责流转,轮流作君臣呢?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    

“说”同“悦”

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

百骸、九窍、六藏这些器官如果件件都喜欢,那就算是有私了,这样下来,就会有多个“我”(坏笑),那就不得了了。如果百骸、九窍、六藏件件是“我,”那他们就是仅供驱使的臣妾,并没有一个真的“我。”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臣妾仆属之才,如果不安于他们的职责所在,彼此之间不服气,不能相互制约,不友爱,互相敌视,“我”这个生命就失去了平衡,那么“我”就病了。

由这里可知,人体的手足耳目,四肢百体,是一个各有所司,互相御用的和谐整体-----少哪一个都不行!

“其递相为君臣乎?”

百骸、九窍、六藏他们的运作如天自高,地自卑,人首自在上,足自居下,怎么可能会今天你管事明天我做主,身体各部件玩泛民主游戏?怎么可能会玩“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民主瘾(坏笑)!所以其中必有一个真君在运行百骸、九窍、六藏这些部件。

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身之不修,道之不行。修身修道,一也。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医治人之身,良相治天下之身。天下者,百姓也。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老聃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婴孩曰:天道人道治国治家之道被儒道历代圣人从各个角度阐释的淋漓尽致。

“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与不得,”此处“与”作连词“和”用。

关尹喜曰:“在己无居,形物其箸。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违道,道不违物。

我们的身体之所以每天能正常运转不息,其中必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真君”在运作百骸、九窍、六藏这些部件。

南华老仙在前面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到这里又说“其有真君存焉”——主宰我们生命的那个主宰在哪里?

这种层层递进追问都是对开篇"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句的再三呼应。南华老仙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他行文逻辑之严密之条理。

文句大意

运作我们生命的这个身体里一定有一个"真君"存在其间!无论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真君,”都不会对这个真正的生命主宰有所损益。

“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情”字含义请各位自动脑补上节“有情而无形”之“情。”

“ 如求得其情”假如我们找到这个生命的真君或者主宰了,我们现有的生命不会多出什么。“与不得,”找不到,现有的生命也不会损失什么,还会照旧活下去。“无益损乎其真”对于那个真正生命主宰或真君来说,不管你是否找到它,对它都没有损益。

关尹喜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

说一个禅宗公案,来看佛道之异同。

临济义玄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 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 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 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

为了更好的理解“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句深刻含义,我们再来一首颂——

颂曰:春风浩浩烘天地,是处山藏烟霭里。无位真人不可寻,落花又见随流水。

在这里我们看到,对于“怒者其谁邪”道家称之为“真宰、真君,”且主张找到找不到都无损这个“真君或真宰”之“真”。

禅宗则把“怒者其谁邪”名为“无位真人,”且戏之曰“干屎橛”(坏笑)。佛道两家之异同此处尽显。

如果找不到这个“真君,”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的?——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黄帝书》曰:“.......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无形者,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我存?”

文句大意

道家认为,人一旦禀承天地父母之气形成了这个物理形体,新生命成长的的开始,同时也是生命倒计时在等死的开始。这个有形的物理生命因为不知道以此“真君”相养,徒然令此血肉之躯被外部万物像刀一样相伤。在此过程中,虽然此物理生命看起来无限风光,实际确是这个生命,一天天像马奔跑一样奔向生命的尽头。若想把生命的时钟停留在最好的阶段,又没有什么力量使它停下来,这些还不令人悲伤吗!

这个生命被各种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役使着,却看不到成功,一辈子处于困顿疲劳状态,却不知道真正的归宿在哪,这些不令人感到很哀伤吗?

生命如此浑浑噩噩,其形虽长存,又有什么用处?人心逐物欲而不休,形与心一并驰骋沉溺于自己所好所为而不知悟不知返,导致人之真性也跟着这物理身体一块相刃相靡直至衰竭,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

人之一生,真的就是如此无知,莫名其妙的茫茫然吗?只有我自己如此无知茫然莫名其妙吗?人类中也有人曾找到此生命真谛而不茫然的吗?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列御寇道:“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粥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在,亦不觉其亏。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

前面南华老仙说“夫唯不作,作则万窍怒号。”父母给了我们这个物理躯体,使我们拥有了这个生命。于是我们都觉得自己在是活着,而且是自认为精彩纷呈地活着,无聊的活着,尊贵的活着,卑微的活着,无论怎样活着,若是找不到运作我们生命的这个“真君,”南华老仙说,不过是活着在等死(坏笑)。活了一百岁才死,不过是等了一百年,活了几岁夭折了,不过是速来速回。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与物相刃相靡”

这个有形的物理生命因为不知道以此“真君”相养,“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徒然令此血肉之躯被外部环境像刀一样伤害,欺骗、争斗。在争斗的当中,又觉得很享受——“其溺之所为之。”大家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好,实际确是这个生命,“其行尽如驰,”一天天像马奔跑一样奔向生命的尽头。我们若想把生命的时钟停留在最好的阶段——“而莫之能止”,又没有什么力量使生命停下来,“不亦悲乎!”这不是很可悲吗!

婴孩曰:大知守大知以等死,小知守小知以待死,愚者抱愚以至死。万窍怒号,群品纷纭,逆顺相交,各执其偏见而恣其所行——“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这样的不亡以待尽确实可悲得很。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疲役,疲惫于劳役。

这几句,南华把生命的真相全都揭示给我们了。

老聃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郭象曰:物之情无级,知足知止者鲜。得此止,复逐于彼,死而后已。故其成功无时日可见。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我们一辈子忙忙碌碌,首先被自己的物理身体所役使,也就是做一日三餐物质的奴隶,此所谓蝇营狗苟利禄忙。凡有形之物皆有此患,皆被自己的物理身体所拖累。所以即使被尊奉为道家神仙的老聃也不得不视此物理身体为大患。

再高一级一点的就是为自己爱好所役,今天喜欢书法,搞一阵;明天又喜欢音乐,又搞一阵.......至于疲困苶然。虽然看似蛮精彩的活着,实则还是不亡以待尽。

然后就是心甘情愿为儿女服役。忙活了一辈子的成果在哪里呢?——儿女自是儿女,爹娘自是爹娘(大哭)!

诗云: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大哭)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我们被各色物质名利,各种精神需求所役使着像马一样奔跑着,像牛一样负重前行着,导致这一辈子都处于困顿疲劳状态。虽然看似蛮精彩的活着,实则是找不到真正归宿在哪,“可不哀邪!”——这些不令人感到很哀伤吗?

上句“不亦悲乎?”这句“可不哀邪”到下句“可不谓大哀乎”南华老仙在玩催泪大法了。

“人谓之不死,奚益!”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请读者君自动脑补各种僵尸片(坏笑)。

世人如此浑浑噩噩,其形虽长存,又有什么用处?

关于留形于世,道家和佛家有截然不同的做法,我们看历史上道家的高人没一个让自己肉身留存于世的,你也看不到他们的什么法骨舍利。道家高人要走,就走的干干净净!相反,讲究四大皆空的佛家不是舍利塔就是法骨塔还有诸多所谓肉身菩萨留世供人膜拜。佛道之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说到“心与形化”想到了一首词——鸯鸳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忽然发现这首词是“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的最完美注解。小说故事情节请大家自动脑补。

南华老仙说“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列子言: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佛家言:相由心生。

人心逐物欲而不休,形与心一并驰骋沉溺于自己所好所为而不知悟不知返,导致人之真性也跟着这物理身体一块儿相刃相靡直至衰竭,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芒,无知貌。

人之一生,真的就是如此无知,莫名其妙的茫茫然吗?

“其我独芒?”

只有我自己如此无知茫茫然莫名其妙吗?

“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人类中也有人曾找到此生命真谛而不茫然的吗?

人心逐物欲而不休,形与心一并驰沉溺于自己所好所为而不知悟,不知返,导致人之真性也跟着这物理身体一块儿相刃相靡直至衰竭,人之真性的丧失在南华老仙这里在所有追求心灵生活的人这里,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常人并不以丧失真性为悲哀,他们所悲哀的不过是油盐酱醋茶和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已。这些人都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言其芒。

大块者,天地之名。噫气者,气块然而自噫。物之生,莫不块然而自生。生者皆不知所以生而自生,终者皆不知所以终而不得不终。万物殊异,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则无不同,故言天下无不芒。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荀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郭象言: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人自师其成心,则人各自有师。人各自有师,故付之而自当。以成代不成,非知也,心自得耳。故愚者亦师其成心,未肯用其所谓短而舍其所谓长者也。

如果一个人囿于自己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对某事某物形成了一种经验,一种观念理论,从而产生了某种立场,并且特别肯定的认为自己这种经验,这种观念理论立场就是世界上最高明的,空前绝后的盖世真理(坏笑),然后用自认为高明的这个真理,来解释一切,这就是“随其成心而师之。”

“谁独且无师乎?

由于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再愚笨的人也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身边的事物形成一种生活经验,产生一种观念立场,并且这种观念立场对于他本人来说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文句大意

如果人人都以自己囿于生活经历形成的知见为老师,哪个人心里没有一个老师呢?

"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老话说人人有自己一亩三分地,何必一定是那些“荅焉似丧其耦”的圣人才能发明这种“高明的理论”?自己就很高明嘛!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嘛!(坏笑)

“愚者与有焉”

“与有,”与,这里为动词,通本意。

怀嬴与焉。——《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愈笨的人,愈认为自己的理论高明,愈认为自己对。

这种“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的现象在各种自媒体“生活鸡汤、”“佛道鸡汤,”“人生难得糊涂鸡汤,”“法无定法鸡汤,”“理无对错鸡汤、”“泛民主鸡汤、”“养生鸡汤”的浇灌下越来越泛滥,造成了各种“大师,”“悟道高人”遍地走.......

文句大意

何必一定是那些“荅焉似丧其耦”的圣人才能发现这种“高明的理论”?愈笨的人愈认为自己的理论高明。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未成乎心”,如果一个人,心里不曾有主观的观念,而产生了是非就如同“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今日去越国,昨天已经到了。

今日去越国,怎么会在昨日就已经到达?

南华用此不可能之事来说明人若“未成乎心”——心里不曾有主观的观念,便无是非可生。由此点出是非者,万窍(坏笑)之所不能无,故至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文句大意

如果一个人,心里不曾有主观的观念,而产生了是非就如同今日去越国,昨天已经到了一样不可能。

“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聃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大道本一,歧路亡羊。惑于歧路者以无有为有,未得当做得,因是非彼,惑心已成,虽圣人也不能解,故圣人任其自若而不強其知。

文句大意

神禹智慧虽高,其知虽广,也只能知其所至之处。不能强使无有为有之人通晓大道的奥妙,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以无有为有,乃自欺之人,自欺之人以未得为得,以不知为知,故执己见为必是,视他人皆非。南华老仙在这里暗示是非不齐的病根在于自欺。从而引出下节齐   物论的方法。

参考译文

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部凑起来组成了“我”的这个身体,“我”跟哪一个器官最为亲近呢?你对百骸、九窍、六藏这些器官件件都喜欢吗?如果对它们产生喜悦讨厌之意,不就是对他们有私吗?有私心于它们,这样岂不是有多个“我”?如果百骸、九窍、六藏件件是“我,”而无有真正的“主宰,这些仆属似的器官能相互之约相互御用吗?还是它们职责流转,轮流作君臣呢?运作生命的这个身体里一定有一个"真君"存在其间!无论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真君,”都不会对这个真正的生命主宰有所损益。

人一旦禀承天地父母之气形成了这个物理形体,新生命成长的的开始,同时也是生命倒计时等死的开始。这个有形的物理生命因为不知道以此“真君”相养,徒然令此血肉之躯被外部万物像刀一样伤害。虽然此物理生命很享受这个过程,实际确是这个生命,一天天像马奔跑一样奔向生命的尽头。若想把生命的时钟停留在最好的阶段,又没有什么力量使它停下来,这些还不令人悲伤吗!

这个生命被各种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役使着,却看不到成功,一辈子处于困顿疲劳状态,却不知道真正归宿在哪,这些不令人感到很哀伤吗?生命如此浑浑噩噩,其形虽长存,又有什么用处?人心逐物欲而不休,形与心一并驰骋沉溺于自己所好所为而不知悟不知返,导致人之真性也跟着这物理身体一块儿相刃相靡直至衰竭,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人之一生,真的就是如此无知,莫名其妙的茫茫然吗?只有我自己如此无知茫然莫名其妙吗?人类中也有人曾找到此生命真谛而不茫然的吗?

何必一定是那些“荅焉似丧其耦”的圣人才能有这种“高明的理论”?愈笨的人愈认为自己的理论高明。如果一个人,心里不曾有主观的观念,而产生了是非就如同今日去越国,昨天已经到了一样不可能。神禹智慧虽高,其知虽广,也只能知其所至之处。不能强使无有为有之人通晓大道的奥妙,我又有什么办法呢?——鉴于本节原文含义太过含蓄(坏笑),这次参考译文全部由婴孩亲自捉刀。


本次学习结束!下周见!

初稿:2016-04-08 10:53

第二次修改:2019-08-21 8:4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博: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
3-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二
道家的清静经
道家文化古籍《三天断邪符》
观念上的打架到底谁对?
《庄子》导读(六)——《内篇 · 齐物论》1.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