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翼书院《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三次学习

前言

上周本号预习了《齐物论》开篇,南郭子綦和颜成子游对话。并就这段师徒对话提出了10个问题。这些问题旨在引起读者君思考,指出“齐    物论”的门径。待学习结束,诸位即能自己找到答案。因为答案就在问题里。

温故知新

庄子就像一个超级导演

《齐物论》开篇既以“南郭子綦和颜成子游”这对师徒对话展开。学习时如不能把这段对话置于通篇中思考,则很难理解师徒二人言外之义。在这段场景对话中,庄子借南郭之口运用了大量物象比喻,比如“苔焉丧其耦”“大块”“天籁、”“地籁、”人籁、“  ”前者、“ ”随者、“......

这些都需要读者君深思才能得其三味。因为庄周正是借助这些物象比喻展示了”齐  物论“之方法。得到此方法,余下章节权当遮眼,可以攘臂而扔之了(

)。至于方法是什么,本号《齐物论》第一次、第二次学习、《雅兰古风说齐物论》都做了简明扼要解答。庄子自己更是以明暗两种方式给了阐述。读者君只要多读几遍原文,就能轻而易举发现其所在。

鉴于这段对话的重要性,本号决定用三周时间来展开其内容。

原文学习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 ,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 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 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

他山之石

1.禅宗公案·他是阿谁:东山演师祖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2.《楞严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齐物论之问

1.该如何理解”物论“?

2.南郭子綦和颜成子游在说什么?

3.何谓“苔焉似丧其耦?”

4.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个什么样子?

5.何谓“天籁、地籁、人籁?”


【雅兰读经】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

雅兰笑曰:庄子这个大导演,开篇就让我们看到一个道家高人日常闲居的形象(

)。

“南郭子綦”子綦qí,有道之士,道家神仙传里的高人。隐居南郭,故名南郭子綦。

春秋战国习俗,常以所居地为姓。例如大名鼎鼎的东郭先生、北郭先生、北宫子、西门子......

“隐机而坐”   “机”同“几”。

这里指南郭子綦端居忽而忘身-----可脑补“葛优躺”(

“仰天而嘘”----  因忘身而自然做出的一个动作----长长呼出腹中气。

“苔焉似丧其耦ǒu” “苔焉”离形去智貌。

耦:古指两个人一起耕地。

这句“苔焉似丧其耦ǒu”读者君一定要好好品。因为它是“齐物论”的文眼。

雅兰叹曰:自是非彼,美己恶人,人多如此。虽然引起是非的具体事件不同,但引起是非的根源却一致----“我、他”对立。

东坡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先生真得道高人也!

雅兰曰:若此“我”苔焉而解,“那个”(丧其耦)失其匹配,是非焉存?

文句大义:南郭子綦靠着几案坐着,身体忽然软下去,好像不见了。他仰首向天长长的嘘了一口气,那悠然自得离神去智的样子,就好像原来的他不见了。

读者君注意,离形去智(“旧我”不见),不一定非得“隐几而坐。”那样认为可就真的教条了。能让“旧我”忽然不见的时候很多,起因因人、因时而异。喜欢读书的,读到书中会神处做到了和作者同频呼吸既是忘我;喜欢运动的运动到四肢百骸不属于自己既是忘我;喜欢摄影的全神贯注于目标也是忘我;喜欢色相的被忽然出现的帅哥美女刹那吸引流了哈喇子也是忘我(

)......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 ,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 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 故名颜成子游。

子游“立侍乎前,”这是古代师生相处的礼节。先生、长辈坐着,学生不能和老师、长辈并行、并坐。在《论语·宪问》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闪现-----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论语这段情节说什么呢?-----

孔子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古礼:童子隅坐无位,成人有位。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这个童子行不知礼节和长辈走路不知让先,所以孔子说他于先生并行。并因此给出了“不是求上进而是急于求成”的评价。

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他的学生颜成子游当然只有“立侍乎前“的份了。

回到庄子给出的场景----

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 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文句大意:颜成子游看到他老师这么一个情形,就问了“先生啊!您今天好古怪!今天的您整个样子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气的干枯木头,内心似乎像冷却的死灰一样。您这是怎么啦?形体固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头,心神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您今天这种情形,跟以前太不一样了!”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 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雅兰曰:“吾丧我,”自忘也。我自忘,既能以物观物也!

,萧管乐器。“人籁”既管弦之乐

萧管之声参差,宫商角徵羽异律,所以有了长短高下的不同乐声。乐声纵有万般不同,但所之度维一。

“地籁,”   长风一鼓万窍怒吼之声。

“天籁,”  众人之言。

天、地、人皆物也。在道家这里,人之言本天机所发,人果能“丧我,”  所言既为无心之言,若长风呼号,是非何有?

雅兰叹曰:“人籁、地籁、天籁”之相同、之不同由此可见也。

文句大义:南郭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此时此刻,我已经没有我了。你知道吗?人境界的音声你可以听得懂,但是你却听不懂地境界的音声。地境界的声音你听懂了,但是也没有办法懂得自然的音声。”

子游曰:“敢问其方。”

方,正也;比也;表也;始也; 矩也;圆之对,矩所出也。

《易·系词传》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综合以上,“方”何义留给读者君自己总结

“敢问”是学生对老师,下辈对上辈、及地位悬殊之人的礼貌谦虚用语。“敢问”意通“斗胆、冒昧。”请读者君自动脑补古装影视剧师生,前辈后辈,上下级人物对话。

颜成子游说:“天、地、人这三种音声的秘密,请老师给我说说他们真实的关系。”

参考译文

见本号第二次学习内容        

      本次学习结束!下周见!

初稿:2016-04-01 15:56

第二次修改:20 19-07-25 09:48


雅兰在世间  不媚俗  不苟合  致力于打造微信一流学术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怀谨《庄子》·《齐物论》之一
庄子《齐物论》:我的情绪我做主
《庄子》导读(五)——《内篇 · 齐物论》1.2-1
北大演讲|真知之路:庄子哲学的精神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解-内功秘籍(1)
《庄子》优游自得的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