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翼书院·管子·形势第二】----第五次学习

温故知新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极,至也)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运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蜀:祠器)不言,而庙堂既修。鸿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訾讆(zī wèi)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於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於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导读

《形势第二》到这节,已是本篇内容的一半了,读者君若能参照本号【雅兰读经】、【以经解经】模块提示并反复阅读原文,今天这节及以下段落几乎不用再解读了。本号在前面几篇经典解读中说过,先秦诸子想陈述一种观点,自己会从各个角度反复阐释论证。细心阅读原文并把这些线索综合起来就会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作者思路在哪,从而跳出文字本身做到和诸子直接对话,到那时才算是真的入经了。

举个例子,“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这一句就是“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的进一步阐释。而这两句又是在陈述如何做到前面的“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鸿鹄锵锵,唯民歌之;”而本篇所有的此类为政思想则和《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  《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思想保持一致。这些经典间的详细关联细节请有心读者君回看本号《管子·形势第二》第一、二、三、四经解内容。

原文学习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以经解经

1.《易》言:履霜坚冰至。又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2.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德经》

3.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列子》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子谓房玄龄曰:“好成者,败之本也;愿广者,狭之道也。”玄龄问:“立功立言何如?”子曰:“必也量力乎?”---《文中子》


雅兰读经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怠倦者不及

这句说什么呢?

身心倦怠之人,做事简慢有始无终,与人谋不能尽忠,与朋友交不能守信,侍奉父母不能竭尽其力,与学业半道废滞,故言:“怠倦者不及

在《列子》中,也记载了一起孔门著名弟子子贡也曾经因为“倦怠”想不干的故事。可见有始有终,始终如一的做一件事直到成功是多么难(这下各行懒汉们都有借口了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

大意是,子贡不想学习了,可能是学习疲倦了,也可能是喜新厌旧了,反正就是不想进取了。于是就对孔子说道:“先生啊,我不想学了,想休息了。”孔子是怎样引导自己心爱的弟子呢?他说:“人活着就没有休息的时候。”子贡不干了,就说:“世界这么大就没有让赐休息的地方吗?”孔子继续说:“有啊,看见那一个个形貌不一的坟墓了吗?那里就是。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弟子冉求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倦怠”还替我们说了何谓“不及”----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不仰慕先生之道,只是力量不足呀!”孔子说:“力量不足,走到半路而停滞,你现在是自己划下界限不再向前了啊。”

说了倦怠之害再说凝神之功。

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老聃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庄周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刘绩言:无广者谓操其要而不泛求者。

婴孩曰:这是一种遇事善于抓住核心本质问题而不被次要问题所干扰从而牵扯过多精力的人。这样的人是各行业达人或者近乎知几之人。婴孩就属此类人之一,这类大神长于宏观,短于细节。

人,能无广者必善止,善止者能定,能定者则静,能静者,神自凝也。老聃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这是老聃给我们讲为何“无广者”能“疑神。”

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假,借也。

神虽无形,能凝其神者自不驰于外而存于内。故曰:“神者在内,”

倦怠者心神驰骋于外被人所见,多不能及时成事,故曰:“不及者在门。”

老聃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常者,在内者将借此以行事也。此为在内者将假。”

倦怠者若能做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因凝神善操要者所成之事也不是没有希望。故言:“在门者将待。”这算是管仲作为千古一相对倦怠者的鼓励之语。正如孔子勉励冉求和子贡。

文中子谓房玄龄曰:“好成者,败之本也;愿广者,狭之道也。”玄龄问:“立功立言何如?”子曰:“必也量力乎?”

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这是管仲传授的自我管理之道了。

这几句行文直白,直读即可。

婴孩言:一天之计在于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曙,东方明也。——《玉篇》

玄龄言:每曙而戒   所以戒此日之事以待。曙戒, 戒 勿为倦怠也。

简单说就是每天天蒙蒙亮就暗示提醒自己一天要做的事项。这一点类似于今人记事簿、手机上的各种提醒事项等。

“曙戒勿怠”这事,看来是所有想成功和已经成功人士的一项必备神技。

稚,弱也。

《易·蒙》言:蒙,稚也。此处也可互训以会其义(

)。

后稚”绝不能理解为“后面的小孩子”

“曙戒  、后稚”  词义可比照表示月亮变化的“朔、望”来理解。

文句大意

黎明时不知为一天的事项做准备,日暮时就有可能倒霉遭殃。此为后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文句大意类前

早上忘了一天应做的事情,不努力求进,晚上就别指望有什么成果。

《乾·文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此节之谓也。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这几句是在讲为君者修身之道了。本节文句行为直白,无艰涩辞汇。多读上几遍即可意会。下面我们加快节奏。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邪气”可和 《论语》中的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邪”互相印证。

诚者无邪。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者也。

中医讲究“邪不干正”

佛家言“相由心生”

一个人邪气邪念入于体内干扰心神,自会显露于外表。故言:“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读这几句请读者君自动回放“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及本篇【导读】。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中庸》言: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中庸》云: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若读者君能因此引文而一隅返,下面章节也就不用再继续解读了。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

为人之君不用君臣之大节以正己,臣下就不会用为臣之义来事君。此为:"君不君则臣不臣。"

为人父不明父子之理,不用此身体力行引导子女,子女也就不知用为人子之道来事父。此为:"父不父则子不子。"

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易》言: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为人君者言行逾越自己的身份,臣子们也不会遵守臣下的礼节。这就是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君臣相亲,上下协调,万民和睦,国君有命令,臣下百姓就会实行;上面有禁律,百姓就不去违犯。反之则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这就是:"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下句文义类此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中庸》云: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君主的衣冠不端正,礼宾的官吏就不会严肃。君主言行举事不合乎礼节,政策法令就不容易贯彻。故云:"衣冠不整,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且怀”句参考前面章节“美人之怀”句。

文句大意

作君主的,温良宽厚,人民就会爱戴他;言行肃穆庄严,人民就会敬畏他。人民爱戴就会同他亲近,被人民敬畏就可以为他所用。如此,为君之道,才算完备。此为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读这句还是请读者君自动脑补“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以及前面【导读】。

老聃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

《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文句大意

君主不能使臣民安乐,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分忧解难。此为“莫乐之,则莫哀之。”

君主不能使臣民生长繁息,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牺牲生命。这就是“莫生之,则莫死之”的道理。

百姓之所以甘愿为国杀敌至死不悔,是因为君主对人民施予了厚恩。君主若反其道而行,施惠少而求索多,就别想从百姓手里得到想要的。故言:"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参考译文

倦怠的人做事难以成功,善于抓住本质的人却常常突然成事。善于抓住本质之人经常凝神于内,倦怠者却常常神心驰骋外见。凝神在内之人时刻准备行事,倦怠之人若能时刻警戒勉励自己也不是不能做成事情。

黎明时玩忽怠惰,日暮时就要倒霉遭殃早上忘了一天应做的事情,不努力求进,晚上就别指望有什么成果。

一个人邪气侵袭到体内,正色就要衰退。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臣子当然就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当然就不像儿子。君主不按照他的身份办事,臣子就会超越应守的规范。上下不和,政令就无法推行。君主的衣冠不端正,礼宾的官吏就不会严肃。君主的举动不合乎礼节,政策法令就不容易贯彻。作君主的,温良宽厚,人民就会爱戴他;言行肃穆庄严,人民就会敬畏他。人民爱戴就会同他亲近,被人民敬畏就可以为他所用。如此,为君之道,才算完备

君主不能使臣民安乐,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分忧;君主不能使臣民生长繁息,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牺牲生命。百姓之所以甘愿为国杀敌至死不悔,是因为君主对人民施予了厚恩。君主若反其道而行,施惠少而求索多,就别想从百姓手里得到想要的。---译文来于网络,本号仅就明显谬误作了几处修改,仅供参考,文句大意以经解为准。

----《管子·形势篇》第五次学习结束!下周再见!

初稿:2014-03-10 10:57

再次修订:2019-07-29 10:46


不媚俗  不苟合  传承经典  尽在雅兰在世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子:形势解篇(十九)
5. 善于抓住时间、利用时间的人是人材
人如何不被别人看透
君主有道无道的7条标准?一?管仲答齐桓公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管子》法治思想 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