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伶仃洋里“怪鱼”徜徉——珠江口
  珠江口的洋面,不时有鱼儿跳出。
  在伶仃洋水域打捞起来的都是一些小鱼。
  在狮子洋水域,渔网捞起来的东西很沉,但不是大鱼。

  南沙如一片碧绿的叶子,静静地浮于一片蔚蓝之上。船过狮子洋,更为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从天边无尽铺展而来。在这里,珠江入海,苍黄碧蓝泾渭分明。

 

  对广州水生动植物本底调查而言,广泛意义上的珠江口,无疑是最为浩瀚壮观的一块调查水域,大陆架平均水深20—130米:一年多来,一连数周漂泊于沧海之上的调查人员,不顾日晒雨淋,终于看到了生态局部恢复的出河口段鱼虾丰美,看到了石多鱼少日益收缩逼仄的狮子洋,看到了伶仃洋里奇形怪状颜色艳丽的海底来客……

 

  截至2008年冬,水考调查队已共在珠江口调查发现了40多种咸淡水河口与海洋鱼类,以及锯缘青蟹、方蟹、招潮蟹、里脊白虾、弹涂鱼、秋茄桐花、原始低等生物纽虫等一系列水生生物。海阔凭鱼跃,调查队项目负责人赵老师乐观估计,珠江口全部河口鱼的种类,至少还可以再增加一些新品种。“眼下珠江口鱼的种类还不少,但资源量已明显下降”,在番禺莲花山渔业站干了28年的退休老站长陈大山称。

 

  “对面就是小虎岛,左侧不远处是小虎桥”,在南沙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只见河道对岸到处是巨大的白色圆罐。裸露滩涂上仍有不少灰褐色的弹涂鱼在蹦来跳去,一些胆大的沙蟹,将洞口大大方方筑在了堤岸边。

 

  珠江大学城段

 

  休渔效果显著 鱼儿成群且肥

 

  2008年7月,正是广州休渔期。此时出海调查需要渔政部门的特定批条。科考队一早赶到渔政码头候办放行条,等办完已是午后一点。为节省时间,队员们在岸边简单吃了点干粮,便搬着成箱成筐的调查设备上了船。

 

  船老大老郑住在黄埔渔民新村,对珠江河口一段甚是熟悉。如果不是调查队要求,他自己平时根本不可能在珠江外河口一段浪费时间。这次,老郑带了两个儿子来协助调查队。渔船从大学城附近出发,这次拖上来的鱼网内,除了大量花花绿绿的垃圾外,居然还有一两条青色赤眼鳟和大大小小的草鱼。搞鱼类调查的小芳数了一下:15条。紧接上来的第二网,再次在船板上抖出三五条小鱼来。

 

  到达调查样点,船老大老郑机灵活泼的小儿子阿文跟沉默内向的二哥阿彬一道,熟练地再次从水底叮里哐当拉起一网来。第一网除了三五条小鱼,剩下的全是大团大团的黑灰泥巴。而第二网拖上船后,一解开网兜,甲板上已到处是惊慌失措四处乱窜的方蟹。随后,有着长长飘尾的银白色凤鲚、嘴巴红似胭脂的海鲈、以及一身黑白盾甲的清道夫,都被一一捡了出来。“凡是活鱼都收集起来,还要计算渔获量”,孔老师一边指导博士生小王收集标本,一边很细心地让阿文将网眼上粘着的小鱼也取下来。

 

  这一网真是大丰收,负责底栖调查的小罗在船头光脚拾捡底栖生物,一捡就是小半标本袋,而那种优雅的凤鲚鱼,很快捡满了一小盆。而接下来的几网,更让人兴奋:大个的锯缘青蟹在甲板上窸窸簌簌地争相逃命,勇敢的小方蟹果断从高高的后舱甲板洞里跳下了海,那种小钢炮一样结实有劲的黄鳍鲷,一上岸便竖起背上尖利鳍骨,如同撑开了一柄乌金铁骨扇;而因受惊而鼓成一个个白色小圆球的东方弓斑鲀,最终被一一卡在了鱼网缝里。

 

  阿文一边帮忙抓鱼捕蟹,一边忍不住开心笑道:在伶仃岛那里,还有碗口那么大的螃蟹呢!而这一地带捕到的草鱼、鲤鱼等常见经济鱼类,身形也明显丰腴了不少。“看来休渔效果还是蛮明显”,船老大老郑可能受了后舱惊喜的感染,少有地也过来看热闹了。小王一清点,发现这一调查样点共捕获了草鱼3条、广东鲂58条、海鲈2条、弓斑东方鲀4条……凤鲚235条!要知道,在整个珠江市区段调查两三天,渔获总数也抵不上这么一个样点的收获量。

 

  狮子洋

 

  偷倒建设垃圾 鱼虾家园被占

 

  海上的调查样点之间,动辄就隔了一两个小时的水路。一个样点调查结束后,往往人困马乏,在渔船单调的轰隆声中,大多数科考队员忍不住闭眼小憩。约午后两点,一直坚持在做标本生物量测量的王博士悄悄走进舱,说:“(按)经纬度已经到了。”

 

  渔船以每小时4.2海里的速度向小虎岛靠近,此时岸线已经越来越模糊。江水昏黄,拖上船来的第一网似乎全是泥巴砖块,阿文拿了水管,不停往倒在船板上那黑乎乎的一团冲水。好在没有空网,冲出了一条泥鱼,扔进标本桶后,淤泥层层褪去,原来是一条两斤多重的海鲈。

 

  船上的滑轮不停地将粗大网绳卷起松开,一连三四网除了巨大的石头和偶尔一条小小黄颡鱼外,船板上堆满了巨大的石头和污泥。按理说,越往大海走,水生资源应该越丰富才对,怎会如此不合逻辑?

 

  “这两边都是建设单位,经常晚上开船来这一带倒淤泥”,“建码头的人,也将泥沙、水泥建筑硬块等倒航道里了”,老郑话不多,因为心疼鱼网,不紧不慢说出两句话。船尾的小伙子一阵折腾,这次拖上来的又是两块巨石,糟糕的是,渔网破了!老郑见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纳,不吭声地走到船侧,拿出一张新的备用网换上。按事先约好的规矩,每破一张网,科考队都得另外赔付。从渔网显示的深度来看,这里水深3米。事后,番禺渔业部门相关人士证实,这一海域不仅有单位大量偷倒建设垃圾,东莞一带的电镀厂等不少化工企业还用船装了废料来海鸥岛倒,“一倒进去,马上鱼虾就起来了,一大片一大片,很多人投诉,可等执法人员去抓又很难抓,因为都是晚上偷排,搞不清是哪艘船”。

 

  伶仃洋

 

  多数鱼种尚存 尽显深海本色

 

  文天祥有诗云“零丁洋里叹零丁”。为了不至于孤苦无援,第二天一早,科考队准备了一大包干粮带上船。这次调查队要去的,是距岸最远的伶仃洋。船离开南沙黄山鲁岸边时,白森森的海浪正一阵阵扑上岸来。

 

  海上的阳光很烈,四周白茫茫一片看不到岸。船近舢板洲,孔老师提出想单独上一次小岛,查看有无收获。面积仅0.0125平方公里的舢板洲,因形似一板漂浮的小船板而得名,岛上有草有树还有一灯塔,附近渔民都喜欢在这个小洲上捕鱼并临时歇息。在风浪中,小洲渺似一黑线,完全模糊不清。孔老师麻利地穿上桔红救生衣,跳上辅助调查的渔政快艇,一眨眼便消失在了海面上。

 

  船停在海面之上,更是晃荡得厉害,仿佛脑浆胸腔都整个晃了起来。挺不住时,不少科考队员干脆趴倒在船上,以尽量减轻难受程度。约20分钟后,孔老师乐呵呵地拎着鱼赶回了渔船。“运气挺好的,再去迟一点,就没了”,原来一早果然有渔民在小洲旁收网。红狼牙鰕虎鱼和东方弓斑鲀都不稀奇,但另一种威风凛凛的金钱鱼是第一回见到:方形身体,穿一件五彩花袍子,背鳍宽大且锋利,身体两侧均是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在抓金钱鱼进标本桶时,阿文在一旁急叫:“小心啊,背上的刺有毒!”老郑称,被这种鱼刺伤,通常要痛上一天一夜,还得擦上止痛药才成。

 

  船向外伶仃方向行进,渔网也一路抛了下去,这次换作两张网交替起网。等第一网上来,除了灰色底泥,不少通体莹白的里脊白虾在网里跳跃,网内一条奇形怪状的鱼引起了孔老师注意。这种鱼头大尾细,头都快占了身体一半,头上还顶有一圈冠状细刺。“是棘头梅童”,孔老师对捕捞上来的海鱼兴致盎然,顺手将一条底栖鲬鱼收进了标本桶。接下来第二网里,又上来一种鰕虎鱼,细长如蛇,全身无鳞,周身红通通如剥了皮般一怪物,还有一只大半筷子长的斑节竹虾,腿上尽是蓝色黄色的斑腿纹,见有人走进,就举钳还击。易老师也在船板上找到了晶莹亮泽的亮蚌,以及一对蛏子壳。

 

  远处刺眼的阳光下,有巨大白色舰艇骄傲地驶过,激起一阵阵大浪,现在在大海上的每一个调查动作,都如同进了太空一样,变得缓慢而艰难,好在收获尚可。“所有的鱼都要先收集齐标本,很多种类要等到回去后鉴定”,小王博士不住手地拾捡标本,现在每一网上来都不再是空网,而网内的鱼类长得越来越神奇,不是颜色绚丽,便是怪模怪样。这一海域,陆续捕捞上来了不少修长水灵的凤鲚、全身薄亮透明如柳叶般可爱的银鱼以及浅白色的癞尿虾、两只眼睛全部长在脑袋左侧的舌鳎、青脊溜滑诡异的海鳗、躲在螺壳里贼眉贼眼的彩色寄居蟹……从鱼种类来看,这里的海洋已经很深了。

 

  船过龙穴岛,孔老师和王博士开始清点收获物,此时苍茫大海之上,后边珠江八大河口源源涌进来的淡水已到尽头,一片苍黄,前边蔚蓝色的大海则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尽管这一天调查到的海洋性鱼类总量不算多,但种类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总体来看,珠江口除少数鱼种基本绝迹外,大部分鱼类种类还在,就是资源数量极大减少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渔业资源观察的番禺莲花山渔业站,有一套完整的渔业笔记。老站长陈大山的笔记记录显示:尽管数量在锐减,1984年3—4月春汛时,还有七丝鲚汛;5—7月,还有鲥鱼汛期。但到1987年时,早春的凤鲚鱼汛已基本不成形,而初夏的鲥鱼汛彻底失败,降到历史最低单产水平。“这两年珠江口环境比以前好了些”,已退休的陈大山肯定地称,(珠江口)河鲜受影响较多,海鱼相对要好一些。

 

  文/本报记者 杨晓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庚子冬于珠江口遥望伶仃洋[五绝]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 — 中华白海豚
鱼鹰
珠江口广州南沙区野钓
摄影 大峡谷剪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