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蚝墙千载凭谁问

□伍嘉祥文/图

笔者近来在珠三角看到不少建筑年代颇久的“蚝屋”,遥想当年满村落里白花花的蚝壳屋鳞次栉比,比起现在的瓷砖马赛克小洋楼,绝不逊色。当人们为先人的妙手奇作叹服不已时,大多并不知其始作俑者。

旧时珠江口外的岛屿及三角洲的水乡,蚝壳屋比比皆是。“蚝蛎房也,民取之海,砌墙环诸,十室而九”(新会县志)。广州市郊的小洲和深圳的沙井至今仍有不少遗存。蚝壳屋墙身厚重,冬暖夏凉,经久耐用,其建筑形制不离岭南风格,不同者垒墙材料并非砖石土木,而是蚝壳而已。蚝壳内墙抹灰平滑,外墙则裸露蚝壳,更显得“蚝”气十足。番禺茭塘大岭村的两塘公祠,墙高五丈余,耗壳十多万个,历600年风雨依然屹立,堪称“大蚝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蚝,咸水所结……以其壳垒墙,高至五六丈不仆……番禺茭塘村多蚝。今掘地至二三尺,即得蚝壳,多不可穷,居人墙屋率以蚝壳为之,一望皓然。”

说起蚝壳墙的渊源,不得不提到“卢亭”——这个陌生而又古怪的名字以及广东人熟悉的疍家。

东晋年间,南迁浙江的山东世家大族子弟孙恩,以“五斗米道”煽惑贫民暴乱,占海岛为据点历三年,后为官军扑灭,孙恩及数百教众投海自尽。

孙既死,其妹夫河北涿州大户卢循,率残部泛海攻广州。破城,烧民居3000余家。后又在今日海珠区万松园一带另筑城堡,称“卢循城”。当时已有“疍家”之称的“广州南岸不宾服者”,纷纷麇集卢循旗下。之后卢循被朝廷招安,获任命为广州刺史。以后又再次反叛,直逼东晋都城建康,被朝廷派名将刘渊迎头痛击,结果狼狈返粤,最终败亡于粤西。

右图:珠三角独具特色的“蚝屋”

学界一般将“卢亭”这个古怪称谓解作“卢循的余党余部”。其实“卢亭”一词之创,乃是卢循虚荣心态的大暴露。卢循虽出身世家却没有封爵,对朝廷仅授之予官衔(刺史、平越中郎将)而未授予爵位,大为不满。于是自封“亭侯”,把“卢循城”包装成自己的采邑,更名叫“卢亭”,在心理上过了把贵族瘾。亭侯,乃秦汉时的爵位名,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如三国时的关羽获封汉寿亭侯)。卢亭是个徒有虚名的“自制”封邑,却因地及人,使卢循之党众也因此被民间指称作“卢亭”。历史上以地物名来指称代称某些特殊人群,恕笔者孤陋寡闻,除“卢亭”外实在找不出第二个。

由于卢亭这些“社会边缘人”大多擅舟楫水战,且早前已纠集众多“疍家”人,因此一旦卢循被剿灭,其数万卢亭部属作鸟兽散,很自然便融汇入“疍家”民系中,散落于珠三角及珠江口外的荒岛,如现在香港大屿山等岛屿。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广州有疍一种,名曰卢亭,善水战。”

这些原籍江浙一带善水战的卢亭们难改“脚踏实地”的陆上居住习惯,不似土著古越人“疍家”乐于浮家泛宅做水上人家(即使岸上的传统居所,土

著疍家也是沿水边以竹木建吊脚水棚,名曰“干阑”)。卢亭所处之荒屿,少土木,无砖块,却盛产蚝蛎。蚝生于咸水滩涂,其壳坚硬,千年不腐,代代堆积,采之不尽,于是以蚝壳垒墙建屋便“应海而生”。唐刘恂《岭表异录》对此作了生动的记述:“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卢亭作为疍民中的特殊一支,不晚于唐宋,已完全融入疍家而消失其独立性,而其蚝壳垒墙的“发明创造”逐渐为珠三角岸上居民仿效采用。可能是就地取材方便又不花钱,或因蚝壳多而价贱,故耐用的蚝壳墙纷纷为乡镇平民所乐用,因而成为珠三角地区建房筑墙的普遍特点之一。

左图:哗,“蚝”气十足

以东晋年间算起,蚝壳墙已有1500年历史,且仅见于广府方言区的珠三角一带,而同样盛产蚝蛎的粤东、粤西沿海民居却鲜见,此足可为卢亭的“发明专利”作注脚。谁曾料到区区宅墙,居然藏匿着如此丰富的“历史档案”,真可谓:蚝墙千载凭谁问,竟自海上话强梁。

(蕥 嬉/编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人毅小榄风情诗书画——镬耳老宅图
沧海桑田的见证
广州城郊的岭南古镇,古民居用蚝壳建造,坚固无比能抵挡枪炮攻击
「古建中国」蚝壳墙——岭南建筑中独特的建筑材料
寻访“蚝宅”,珠三角蚝壳墙古建筑调查
帝国的混乱——27刘裕平定卢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