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室后裔的卫氏大宗祠

 

卫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388年。卫氏大宗祠在海珠区沥滘副四约,是该乡卫姓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清代重修。由头门、牌楼、拜亭、中堂和后堂组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卫氏大宗祠-大门

相传系春秋战国卫国后裔,南宋时族人南迁到今海珠区沥蛲,因为祖上有明嘉靖皇帝的外孙婿,才准许建造这气派不凡的大宗祠。仪门上的“燕子斗拱”是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建造的,现祠内明代红砂岩石柱、柱础、栏杆、瓦脊及石碑、长案等保存完好;清乾隆皇帝赐给当时卫氏103名寿星,高3.7米共12块的巨型屏风也在展出。这是目前岭南发现最大的屏风。大屏风的背面镶有—幅绢面「通景」古画「郭子仪贺寿图」,画中人物多达140多个,男女老少或官吏、或侍卫、或家奴、或主妇,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无一不工,令人最为心动是一个顽童戏虫的场景,图中的蟋蟀纤毫毕现呼之欲出,整个屏风背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脱脱一个「大观园」通景全图。

卫氏大宗祠-正面

卫氏大宗祠头门面宽五间,进深两间用三柱,前廊施三步梁。中柱明间设板门;后廊施三步梁,整个梁架遍施月梁,用驼峰、斗拱承檩;硬山顶,碌灰筒瓦,陶瓦当、滴水剪边。正脊塑灰塑龙船脊。牌楼为四柱三门三楼,正楼为庑殿顶,次楼为歇山顶,檐下均施有五跳交手斗拱,做工精细。右次楼的部分斗拱已毁坏,屋顶碌灰筒瓦,砌灰塑龙船脊。正门施四扇门,已毁,尚存门栓斗;次门用红色砂岩砌筑。次楼两侧砌有水磨青砖墙,各开一券形门洞,檐下端砌叠涩牙砖,上碌筒瓦塑灰塑脊。拜亭为卷棚顶,与中堂连建一起,两侧有门,通向外间,中堂面宽五间为十三架梁前后四柱,梁架结构简洁,硬山顶,碌灰筒瓦,正脊塑灰塑龙船脊。后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碌灰筒瓦,陶瓦当、滴水剪边,正脊塑灰塑龙船脊。

到了近代,卫氏大宗祠经历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经历了解放后的风风雨雨,但在卫氏子孙们的努力下,卫氏大宗祠虽历经风雨沧桑与百年战火始终还保存完好。

卫氏大宗祠的前堂左侧高大古墙上,烟熏火灼遍布斑斑惨痕十分刺目。据地方志载,鸦片战争时,沥滘村外的一片还是海,卫氏大宗祠离沥滘河距离不足100米,英国侵略者的战舰驶到海边对岸上,因为卫氏大宗祠规模之大吓坏英人,误当广州首府衙门进行了一番猛烈炮轰,卫氏大宗祠的大门前被轰了一个大洞,后来被补了回去。牌坊的东部曾经塌了一个角,后来也重新补上。

抗日战争前,这里曾作为村子里的书塾,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侵略广州的日本兵在这里驻扎而结束。和平后5年的时间里,这里再次成为书塾。

大宗祠目前占地近2000平方米,但据宗祠管理委员会称,原宗祠占地上万平方米,现四周仍被工厂包围,打开右侧门,就是一家电渡厂的车间。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州海珠区沥滘副四约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38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建|番禺石楼善世堂·明代宗祠
番禺区沙头汀根村刘氏大罗村刘氏丹山村刘汀沙村刘氏
北京九坛八庙之—寿皇殿
寿皇殿
【宗祠】广东番禹市头蒋氏宗祠 祠堂三进 每进都有“一段古”
杏坛镇杏坛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