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从宗气不足辨证论治高血压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大多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论述。宗气不足所致高血压较少论及。然临床中实乃有之,亦非鲜见,其机理及证治值得研讨。故浅述如下。

  1 宗气的生理功能
  宗气是由肺吸入大自然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说明了宗气所在的部位,指出了宗气主要功能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说明从心跳的强弱,可以诊察宗气盛衰。所以有宗气为“动气”之说。谓之“心中气泵”。人之宗气旺盛,动力强劲,射血充盈,使心脏收缩舒张跳动功能保持稳健,和平而有节律的活动。推动血液畅通,营养着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功能,形神俱旺。《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可见宗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代医学认为,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是由构成心脏的心肌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而心肌生理特性,又是以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然此基础必须依赖宗气支配,才能稳固协调活力强旺。使心肌保持其旺盛生理特性,以保证心脏正常收舒活动。心脏收缩舒张跳动使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即作用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形成血压。血压反映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活动。保持一定水平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维持血流速度,保证各器官足够的血流量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可知中西医两种医学认识角度、观点、理论体系存在差别,说法有异。但是,据中揣西有着很大的内在统一性。

  2 宗气不足导致高血压病理机制
  宗气不足皆由老年体弱,久病失调,劳累过度及外感缠绵,邪气久羁损伤宗气所致。宗气虚弱,心血亏虚,冲动无力,血液充盈不足,心脏收缩舒张无劲,血流速缓慢不利。血液黏滞物质沉积壅塞脉腔,使脉腔程度不同的变狭窄,脉管失去柔软弹性而逐渐硬化,产生瘀滞。尤其是远端细小孙络(西医称毛细血管),最易瘀阻不通。所以《素问·调经论》说:“孙络水溢,则经留血”。即所谓“久病入络”而络阻血瘀也。由于心、脉病理变化,影响了循环血量与脉管内容积,缩短了全身血流线路,使脉腔内压力增大,反回心脏内压相应增高,迫及心脏收缩舒张失控,导致了高血压病发生。况且,瘀则气滞,阻碍肺气吐故纳新生理活动,使清气不能及时吸纳以充宗气。加之,心脏内压增高,收缩舒张跳动吃力,负荷过重,耗氧量大,反而又损伤了宗气,使宗气更弱。如此反复互损,互为因果。罹致全身恶性循环,严重破坏了体内环境平衡。可见宗气虚弱所致高血压,是高血压重中至重之证。宗气虚弱可贯穿于各型高血压病证之中,对各型高血压病的深化,转机及愈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所以《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及变化而生”。本证根宗是宗气虚弱所致,我就定为宗气虚弱型高血压。
  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血压形成因素是由于“每博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大动脉壁的弹性病理状态下所致,大意基本溶合,只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在概念表述上的差异而已。

  3 宗气虚弱型高血压病辨证论治
  本证沉痼,病程长,易复发,七情六淫,劳伤等皆能致之。况且兼夹邪气颇多,盘根错节,交结难分。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症状千变万化无循常,看上去一片混乱迷人之象,是乎无从下手。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以阴阳气血辨证为纲,脏腑经络辨证为目,提纲挈领,梳理归纳。其病位在心肺。证属宗气虚弱,心血亏虚,推动无力,血脉瘀滞,心脏收舒失控所致。证见:血压高,胸闷发憋,心悸气短,动则气不接续,全身乏力,头晕头痛,舌质暗紫有血丝或癍,脉沉涩兼有促、结代。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总之,临床上高血压类型颇多,但本型高血压经辨证分析,其切入点是“宗气虚弱。”着眼点是“全身乏力、动则气不接续,脉虚涩,舌紫暗苔薄白”。深层靶点是“血脉瘀滞。”三者相互影响,具体反映出本证病变机理全过程。临床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单从定义出发”。
  在治疗上,《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衰者补之,坚者软之”及“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为施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临床补攻兼施,心肺同治,疏理气血,以恢复重建脏腑的功能,为治病之本。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自拟补气养血化瘀汤:黄芪、党参(红参、白参)、当归、川芎、葶苈子、丹参、红花、橘红、薤白、桂枝、枳实、柏子仁、炙甘草组成。全方熔补、养、活、理、通为一炉。一方多途,综合调节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疾病或证候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病理机转,以达到双向调节的作用而收卓效,并对体质重塑有十分重要意义。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平正,长有天命”。
  人的体质有差异,兼邪有区别,以致脉证不同。本证常见阴阳偏虚,外感之证较多见:①偏于阴虚者:阴虚则热,则见失眠,多梦,舌质红干燥无津,脉细数兼促。加麦冬、鲜石斛、五味子增液养阴。鱼腥草、连翘散解血中郁火壅结及毒素。②偏于阳虚者,阳虚则寒。则见自汗,畏寒,易感冒,遇阴雨寒冷天气甚,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而滑润,脉迟弱或结代。治疗根据《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之意,加附子、细辛、麻黄助阳散寒开滞。近代研究,附子有强心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外彻,能升降,凡凝寒痼冷,伏于经络脏腑之证可用。徐灵胎说:“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无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用麻黄治疗本病,剂量控制在5g之内,配伍养血化瘀之品,既有良好温阳通脉之功,又有宣达华盖之能,并有空灵之妙。然又无“升压”之弊。虽非本方主药,用之得当,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③兼外感者,由于本质宗气虚弱,抵抗力差,虚不胜邪。外邪可直中脏腑,损伤气血,则见血压更高,胸闷气短,乏力等症更加严重。其外感症状不明显,体温不高反偏低,只感轻微恶寒。此时大多医患都不在意,只顾重视明显症状,忽视了细小轻微之症。然这细小轻微不起眼之症,正是本证祸根外在表现,实乃深藏杀机也。此刻医者务必至精至微,全面诊查。决不能放过一丝蜘丝蚂迹,透析细小轻微之症,求因抓本质。辨证“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症”。尚若医者有半点闪失,必犯“闭门留寇“之误,导致“千里长堤,毁于蚁穴”之恶果。可见医生诊治疾病务必慎至有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其症,必有其药。加葛根升阳解肌祛邪,舒筋活络。羌活、白芷解表宣散外邪。以达“邪去则正安”之目的。

  4 验案举偶
  付某,女,56岁,农民。患宗气虚弱型高血压8年之久,经余运用“益气养血化瘀法”治疗,屡治屡验。2009年6月份到河南省新乡市儿子那里居住,期间不慎犯病,到新乡市某医院,诊为“高血压心脏病”。服降压药及其他(药名不详)5d,血压居高不下,反而出现心慌心悸,气不接续,动则尤甚等重症。向儿提出回老家治疗。专车送至我院找余诊治。刻诊:血压24.7/14.7kpa,乏力甚重,头晕头疼,心慌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观患者着衣较厚,说明恶寒。体温36.5℃,患者沉疾又犯外感。方药:黄芪、丹参、鱼腥草各30g,红参、红花、橘红、薤白、桂枝、枳实、羌活各10g,当归、川芎、威灵仙、葛根、白芷、葶苈子、炙甘草各15g,浮小麦30g,大枣5 枚,葱3 棵。水煎服,连服3 剂。
  复诊:血压降18.7/12.7kpa,诸症皆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5 剂。血压降至14.7/10.7kpa,诸症尽悉。能从事正常农活及家务。
  本例经中医辨证论治,调整净化了体内环境,恢复了脏腑功能,血压便自降,充分体显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同时突出显示中医学独特优势和潜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1.2
邹时祯说中医基础三十七:中医的治疗观(四)
中医基础理论(一)
路志正临证要诀
《“六经”与“六气”》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