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榆树县公署的历史变迁

榆树,地处吉林省中北部,位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围成的“品”字形经济区域中心,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都从榆树市穿过,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钙土质赋予了它“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你知道咱们榆树的县公署从民国至今一百多年的变迁史吗?下面小编就和你叨咕叨咕榆树县公署的变迁过程吧!

天下第一粮仓牌楼

民国时期的县公署(1912年——1932年)

民国初年,榆树的行政机构仍沿用清朝旧制。县置行政公署,设知县一人,为一县之行政长官,依据法律、命令、执行行政事务。民国时期首任县知事赵邦彦,许无震、李奎保、舒凤仪、周敬熙、王文治、莫德惠、卢维时、王惕、谭书绅、宋云同、历维成先后任榆树县知事。

民国时期榆树县公署正门

民国初年榆树地图

1931年改“六房”,设行政、司法、会计科。后改行政为第一科,设科长1人,佐理县的行政事务; 会计为第二科,设收发、会计、庶务、统计等科员,归第一科长领导; 司法为第三科,设承审1人,充科长,佐理县的司法,下设书记,录事等。裁“四班”,设司法警察20余人。设清乡办事处,办理清乡事务;设督学1人,督视全县教育。还设有公安总局、教育局、地方财务处、保卫总队、守卫总队、军用电话局、实业局、邮政局、电报局、税捐局、永衡官银钱号等。

吉林永衡官银钱号票

榆树县税捐局(财务处)完捐凭

榆树老街景

榆树县城内市场

民国时期县城外环绕呈长方形的城壕。城内南北达一千五百五十米,东西宽平均为一千二百米。城的周长为五千二百三十三米,约为十华里半地。当时的城壕原为一八七七年城内绅商募款修建,这源自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十月初三,榆树县城遭受王洛十率领的六十多个马贼大肆抢掠,就连巡检衙门也被放火烧掉了,这次匪患,例城内商民受到很大损失,这才有了这护城壕。

城壕修成后,又于四角建起四座小炮台(后又增筑四个),壕两侧全种上了榆树,籍此作幛以防匪患。同时,城壕四面的中间还修了城门。东门叫迎旭门,南门叫向阳门,西门叫承恩门,北门叫星拱门。这四座城门名的取意是:东——迎初升旭日;南——对着五行中说“南为丙丁火(火属阳)”;西——承浩荡皇恩(帝都北京在西);北——有北极、北斗诸星拱卫。城门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不外乎图吉庆或颂皇恩的意思罢了。1914年(民国三年),这四座城门由土木结构改建为砖瓦结构。重修和城门格局,四个全是一样的,都形似起脊的大瓦房,但不同的是每座城门上都设有守望楼,并砌有施放台轮的垛口,下面有守望人员的住室。

民国时期榆树县城南门——向阳门

伪县公署(1932年——1945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县仍用旧制。1932年3月,伪县行政机构称县公署,设县长1人。参事官、副参事官、经理官、产业指导官、警务首席指导官、警察指导官6人由日本人担任。伪县公署首任伪县长姜恩之,吴廷绪、谢雨琴、熊希尧、林珪、常荷禄、宋天人先后担任伪县长,成为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人的爪牙。日本人安井寻志、村田源次郞先后担任伪县公署参事官,平岗修治、米光作太、金子昌治、金重义明、日和崎栋男先后任伪县公署副县长,其中日和崎栋男是日本侵略势力在榆树的总头目,双手沾满榆树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伪满时期榆树县地图

当年曾任伪县长的宋天人,民间还编说了民歌来嘲讽、恨斥他。

《伪县长宋“天火”》

康德末年真难过,

税多捐多灾害多。

来个县长宋天人,

上任不久失大火。

榆树烧了半截街,

遭灾市民无法活。

县衙门前贴布告:

“天降灾,失大火,

一切损失概不负责。”

看着布告眼含泪,

两手气得直哆嗦。

骂又不敢骂,

说又无处说,

逼的百姓无可奈何。

给它“人”字添两点,

从此叫他宋“天火”。

后来,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宋天人罪大恶极,1951年镇反时被人民政府处决。

伪县公署下设总务科、内务局、警察局、财务局、教育局。

伪满时期伪榆树县公署官员(中为伪县长吴廷绪)

总务科设庶务、文书、会计股;内务局设行政实业股;警务局设警务、保安、司法股;财务局设理财、征收股;教育局设学务、礼教股,各股置股长1人,科员、雇员数人。1941年,伪县公署设7科:庶务科、行政科、警务科、财务科、教育科、实业科、地政科。科下分股,股下分系。还设县邮电局、电报电话局、税捐局、三岔河自动营业所、中央银行榆树支行、兴农合作社、警察署等。

伪满时期榆树县黑林村公立国民优级学校

东北沦陷后,伪满洲国时期,榆树县城的四座城门上守望人员的住室成为警察派出所的驻地。城门的拱形门洞,高约三米,洞宽约五米,能通过一般的载重大汽车。门洞深同城门整体建筑的宽度相等约为五米。门洞靠外面的一面,安有向里对开的两扇十厘米厚的大木门。门的外面全用直径四厘米的圆铆钉铆上。靠里边的一面,安有鹅蛋般粗的横铁栓和装有加锁用的粗铁链子,供关闭城门时用。门扇造得十分笨重,十分坚固。

城门有规定的启闭时间,早启以日出为准,晚闭以日落为限。而遇有阴雨(雪)天气时,那守门的警察就随意启闭了。不到开闭的时间,任凭在天大的事也休想进出。如果遇有紧急情况,守门的警察白天也关门落锁,或布上铁丝网并加岗放哨。

这四座城门的具体位置是:南北六位于当时榆树城内唯一的一条大街(即现在的榆树大街)的两端;东门位南端移向东南,北端移向西北于当时的胡仙堂北;西门在那时的李篓铺的西面。它们现在的位置是:南门在县新华旅社的西侧;北门在县扑克原纸厂西北墙角的西面;东门在通向柴油机厂南大门的坡道开始下坡的地方;西门在榆树镇第四小学的西北墙角的北面。

榆树县城城壕,到东北沦陷时,两侧的榆树已种植五十多年,都长成直径(根部)四五十或五六十厘米,高达十多米的参天大树。从城周远眺城区一片郁郁葱葱,十分壮观。据历史文件记载,一九一六年时,城壕两侧榆树经警察所逐棵查点,共有三千二百零二棵,株距三米左右。

伪满时期榆树人民被出荷粮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政府曾几度进行修补壕身,清理壕底和叠堵豁口。同时还在城壕两侧树上拉上了铁丝网,树上钉有“小心有电”和“有电危险”的一些木牌子。但只在架设完时通过一次电,并用小猪做三次试验(当场击毙)来造声势,用来吓唬偷爬城壕的人们。另外,在沿着城墙内外,都有环行全城的大道。城内的这条环城大道临树的一侧,分为四段,各段上都设有一个木制的“巡逻箱”。四门的警察分段巡逻到这里时,要打开小箱,把名章按在箱内的巡逻单上,然后锁上小箱,这样就算他们每天要做的例行公事。

伪满时期,驻守在四个门上的警察,大施淫威,以稽查“经济犯”为名,经常盘查、勒索、刁难和打骂进出城的黎民百姓。那里,一般老百姓进城给亲属带点肉蛋或大米、白面之类的东西,他们查出来,不全给没收,也得扒下一层皮。特别是南门和东门两个派出所,卡的更严更紧。两个派出所里都有当时人送外号“大巴掌”的警察:一个是周大巴掌,一个是程大巴掌。他们见“油”就卡,见钱就勒,见物就拿。被勒索的人们稍微露出不满,或略加争辩,他们就给你一顿巴掌(打嘴巴)或用皮鞋暴踢你一顿,打你告饶、服软、陪笑才算完事。

县民主政府(1945年——1946年)

1945年12月27日,榆树人民获得解放。结束了日伪长达十四年的统治。1946年1月1日,县民主政府成立,下设秘书厅、民政科、教育科、财粮科、建设科、粮业科、贸易局、公安局、邮电局、金库。一九四六年春,由于战时需要,榆树县民主政府动员城内及城外附近居民填壕锯树,人们积极响应,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把榆树全部锯倒,把壕统统填平。从此,榆树县城的城壕、城门荡然无存。

县人民政府(1946年——1955年)

1946年5月22日,县民主政府改名为县人民政府。9月,民政科和教育科合并为民教科。贸易局改为工商管理局,财粮科改名财经科,建设科撤销并入财经科。首任县长张清华。

榆树解放后首任县委书记李隽

中共榆树中心县委书记 王一新

1948年榆树县委部分委员合影

榆树县民主政府县长范彩章签发颁布政府令

榆南县(1947年)

1947年2月,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吉北地委指示,松花江办事处改称榆南县人民政府。县政府下设:秘书室、民教科、财粮科、建设科、公安局、工商税务局。县长杨华,驻地原榆树县辖区黑林子镇。榆南县下辖国个区,有原榆树县的黑林区、秀水区、大坡区和舒兰县的法特区。1947年秋,九台、德惠两县相继解放,党政军干部大部分返回九台县任职。11月撤销榆南县,黑林、秀水、大坡复归榆树县。

榆南县民主政府领导合影

县人民委员会

1954年,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县长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原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设县长1人、副县长2-3人。县人民委员会机关设秘书室、民政科、人事科、农业科、文教科、交通科、工商科、企业科、财粮科,后又增设计划统计科,监察委员会。

榆树县长久乡选民证

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58年10月1日,县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榆树县人民公社(县人民委员会同时并存),将原40个乡并成一个人民公社,乡为作业区。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经济计划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司法公安部、人民武装部、文教卫生部、内务部、财粮部、工业交通邮电部、建设部、农林水产部、畜牧家禽水产部、商业部、妇女工作部,部下设科室。1959年初,内务部改为劳动福利部,工业交通邮电部改为工业交通部,司法公安部改为政法公安部,监察委员会改为监察室,增设科学技术委员会、人事科。撤销建设部,家禽水产部并入农林水利部。1959年5月,根据中共长春市委决定,撤销榆树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榆树县人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经济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农林水产局、财政局、文教局、粮食局、商业局、工业交通局、公安局、劳动福利科、人事科、卫生科。原40个乡改为40个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初期,县人民委员会机构瘫痪,行政、经济、生产等事宜,由县人民武装部成立的生产指挥部负责。县生产指挥部下设:政治工作部、综合组、生产组、后勤组、接待室。

怀家公社喜报

县革命委员会

1968年7月26日成立榆树县革命委员会。县革委会工作机构设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办公室和斗批改领导小组。政治部辖组织组、宣传组、报道组、群众专政指挥部、人民保卫部。生产指挥部辖工交组、农林组、财贸组、计划统计组。办公室辖秘书组、总务组、档案室、接待室。

战天斗地小乡带头人齐殿云

1973年6月,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调整,设办公室、民政局、公安局、人事监察局、计划委员会、劳动局、物资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局、交通局、城建局、统计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机局、水利局、农电局、畜牧局、商业局、县供销社、粮食局、财政局、税务局、人民银行榆树支行、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体育运动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

榆树县人民银行旧址

县人民政府

1980年9月18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榆树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1980年到1988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办公室、民政局、教育局、体育运动委员会、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粮食局、财政局、商业局、畜牧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司法局、计划委员会、卫生局、税务局、县供销社、交通局、二轻工业局、人民银行、人事局、劳动局、统计局、农机局、物资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农电局、城乡建设局、环境保护局、乡镇企业局、档案局、标准计量局、经济委员会、气象局、审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局、土地局、外贸公司、烟草专卖公司、信访办公室、县志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监察局、体改委、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

榆树县地图

市人民政府

1990年12月撤县设市。

榆树市政府办公大楼

(本文走访相关人员,参阅《榆树县志》《榆树市志》《榆树乡镇志》《榆树文史资料》等相关资料,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37年9月28日,日军攻破山西朔县县...
洮南旧影丨洮南县公署大楼,1933年秋始建,二层砖木结构
民国时期政府机构与官员设置
​ 静宁县及周边日伪政府简介
这里是白城——县衙机构
民国期间绥宁县知事和县长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