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只有3个国家完成全体系工业化|英国|莫迪

01 什么是真正的工业化?

我们讲的工业化,不是点和线,是面。什么是面?优势的全体系工业,才能称为面。

什么是点和线的工业化?点就是部分商品有很强竞争优势,线就是在部分产业上有很强优势。

要成为大国,全工业体系是必需的。没有这个,不足以谈大国,更不足以谈强国。

按这个标准,从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只有3个国家真正完成全面体系工业化,英国、美国和亚洲大国。

所以,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世纪,二十世纪则是美国的。

德国日本虽然也完成工业化,但受土地、人口、市场限制,它们只是属于点和线的工业化,不是全体系的。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要拉上法国搞欧盟搞欧元区的原因,德国人很清楚只有形成一个大欧洲市场,才有足够的土地人口市场,才承载全体系工业化。

点线程度的工业化,能过上不错的小日子,但不足以强国,更不足以摆脱被人当面团揉捏的命。

从长期来看,点线工业化的国家,是竞争不过全体系工业化国家的。

曾经有一个国家,有着建立全体系工业的体量和人口,却数次与工业化失之交臂。它就是印度。

02 印度浪费工业化机会

在不同历史阶段,印度分别得到英国、苏联、美国的支持,有很好的工业化机会,但都被浪费掉了。

1858年英国人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人在印度建设了庞大的铁路系统,修建了雄伟的火车站。1928年,印度已进入世界“8大工业国”之列。

1947年印度独立时,从英国人手上接收了几乎全部工业设施。当时的印度,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妥妥的扛把子带头大哥。它可以同时从苏联、英国、美国获得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独立后,政治上搞英美的那套,经济上照搬苏联。在苏联支持下,他们搞计划经济,但每年经济增长率只有2%。

苏联解体后,印度倒向了美国。美国对印度各种疼爱,倾力把它打造成自由经济世界的标杆。

然而几十年过去,印度的工业化没有获得根本性发展,连个优势产业都没建立起来,反倒是直接跳过工业,直接搞金融、IT等服务业。

军事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中最高端部分,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支撑,军工就是空中阁楼。

印度的军工能力,就体现了印度的工业水准。印度组装法制“美洲虎”攻击机,在最疯狂的2003年平均每周坠毁一架;印军方曾统计,在2005-07年三年内共坠毁29架飞机。

印度工业化,有这么好的历史机遇和外部条件,都没抓住,不是巧合,是自身问题。

弱中央强地方,地方邦各自为政,土地垄断,种姓制度,高文盲率等,都让印度工业化裹足难行。

04工业化窗口的关闭

莫迪提出“印度制度”,力图推动印度工业化。说实话,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一印度内部问题积重难返

2021年11月19日,莫迪宣布废除三项新农业法,标志着印度土改失败;历史遗留的土地和农民问题,一直阻碍印度工业化进程,现在变为无法逾越的大山。

二工业化窗口关闭

在大历史周期上,工业化阶段已结束,全球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步入收缩,整个世界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这个阶段可能持续长达8-10年,要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带动世界经济进入新增长周期。

制造业历史窗口关闭,意味着印度的人口规模不仅不能为它的经济带来红利效应,反而是一种负担。

后工业化时代,需要的是大量经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口。在后工业化时代,智力才是生产要素,而非体力。

而印度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印度成年人文盲2.87亿,占全球文盲人口的37%。

在产能过剩经济内卷的后工业化时代,再搞传统的工业化,真为莫迪捏把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被西方隐藏得太深,难怪没有在中国产生
读《棉的全球史》:棉花敲开现代世界大门
莫迪到底在想什么?印度拒绝接受联合国帮助...
莫迪:我是印度CEO
数亿人感染?外媒估计印度感染人口超过60%,莫迪或已无力回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