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世武林高道

                          《近代武林人物》    

乾乙真人徐本善

 

        徐本善(1860-1932),号伟樵,道号乾乙真人,杞县人。少时曾随父朝拜武当山,谒遇真宫,武当山气象万千的景色,金碧辉煌的建筑,精湛绝世的拳术使他为之倾倒,遂起弃世出家之念。20岁由家经南阳,入武当,拜龙门派王复邈、刘复宝为师,研经习武。徐本善性情忠厚,聪敏过人。随师诵经,过耳不忘。数年后被明了真人纳入灵门弟子,授以武当内功、拳术。在老师的严格指教下,他勤学苦练:夜行曲径定时往返,暮夜置身深谷野岭,砺志练胆;平日于庙堂立桩,跃行其上;继练独臂取水、足趾行走、手指挂物、悬空击袋;又于双臂套铁环各5只,每只1斤,抖臂发射,直出横飞,环环中的。他从师习艺10余载,深得武当拳术奥秘,坚持闻鸡起舞,风雨不辍,武功日臻上乘,却深藏不露。光绪十五年,他监修武当山神道,劳绩卓著,被襄阳府尹熊斌命为武当山全山道总。宣统元年(1909)拟扩建紫霄宫十方丈环廊大院,均州香客200余人寻衅闹事,为首者自侍膂力过人,出言污秽,蛮横无理。知客、监院规劝无效,徐本善不得已示艺震慑。他顺手操起一根粗6寸,长丈5的过木梁,舞动生风,吼到:“谁敢上来!”闹事者个个吐舌缩颈,伏地求饶。自此,武当道众及百性始知徐道总武功高强,遂有徐武侠、徐大侠、徐教师之称。1931年春,贺龙率红三军由洪洞撤退,经襄阳、谷城、均县、郧阳折至武当山,派部下郭凡先行拜徐。农历4月20日,徐率道徒50人于紫霄宫东天门外迎接贺龙及其部下,并亲自安置。将父母殿作为贺龙卧室兼司令部办公室,他与精与武功的弟子冷合斌、水合一、李合起等暗中护卫贺龙;又腾西宫道院为后方医院,安置伤员,派道徒协助护理;再尽出仓库资财以助军需。农历5月,侦知敌范士贞部自老河口经水路向郧阳运送弹药,贺龙派部下化装截取,另派小分队于土关垭设伏接应。徐本善要求相助,被贺龙婉言劝阻。入夜,徐暗率弟子3人飞行山路200里,拂晓到达老河口,在群众帮助下,配合红三军截获敌人子弹50万发。贺龙对此十分感激,代表全体指导战员表示感谢,并拜徐为师,演练武当拳法。入秋,红三军作战略转移。行前,贺龙特留黄金2斤修缮武当,并亲作一联赠徐:“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首嵌“伟樵”,尾嵌“紫霄”,借喻徐为紫霄宫之首,以示推崇。留下的500多名伤病员在徐本善及其道徒的调户下渐次痊愈,由徐分批护送至房县大木场归队。贺龙赠金,被均州民团团长马老七侦知,于1932年秋率匪徒强索,遭徐严辞拒绝。匪徒蜂拥扑来,徐飞脚踢倒石栏杆一根,又将700斤重的望桩连同云板一齐抛出丈外,众匪徒骇然逃窜。马老七贼心不死,数日后乘徐单身下山之机将其暗杀于万松亭山垭口。众道徒将徐葬身于紫霄宫东天门陈沟湾。


 

紫霞真人高虎臣

 

  高虎臣(1816年-1952年)136岁。终南山隐仙派传人道号‘无名仙人’。其年代不详,一八二一年云游回山途中,在河北高阳县高家庄,将五岁儿童高虎臣抱走带回终南山中。传其道家秘术,道家医药法术等。三十年后,高虎臣开始云游各地访友,隐居修炼,治病救人。曾经在青城山,峨眉山,昆仑山,武当山修炼。在青城山遇高道传邋遢派太极拳法,在满清慈嬉时期,被满清重臣李鸿章发现,恳求留在身边奉养。并多次随李鸿章外出巡访,作为贴身保镖和保健医生。在北京期间收李尧臣为徒,传太极密术,织八卦术,又将李尧臣推荐给慈嬉做贴身保镖。高虎臣不但武功扎实,而且养生医术又独有高法。与清宫太医院来往甚密,与杨太医交往很深,经常交流医术。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以后,第二年高虎臣离开北京前往老家河北高阳。到家以后,已经无人认识这位老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说;听爷爷讲过他自己小时候一位云游老道抱走一名叫高虎臣的男孩,后来不知所详。高老道只好另选途径,来到山海关外的东北。在辽宁省的医巫闾山访问老道友刘妙元道长,暂住在山中。与刘道长交流技艺传太极秘术,刘妙元也将闾山道家部分药方传给高虎臣。又有闾山郭歧奉,张香武,新民柳宗元前来沈阳学艺。高虎臣传其太极劈剑术,太极单枪术,马上功夫,太极搏杀,太极丹功,太极养生术等。1925年后,李景林被调任直隶天津军务督办,高老道随其前往,并将居住在天津静圆末代皇帝溥仪介绍给二位将军认识。溥仪后来移到张圆居住,受日本领事馆派的日本武士保护。溥仪因为受语言等方面条件限制,想召集中国武师传授武艺。高虎臣便把许兰州,李景林的师兄霍殿阁和侄儿霍青云介绍给溥仪。霍氏叔侄打败两个日本武士以后,便留下来做溥仪的武师。霍青云改名霍庆云.。在此期间,高老道将终南山太极传给霍氏叔侄。1931年以后,霍氏叔侄随溥仪来到东北长春。从此以后八极拳,终南山太极拳便流传到了东北长春,并且在东北广泛流传。长春人把终南山原始太极拳称做高太极。因为高老道被称为神仙云游,所以也称高老道为高仙云,取其神仙云游之意。高虎臣道号“紫霞真人”有高深的武功和道家法术,一生无有派别之争,无有门户之见,曾在佛道儒三家传艺,被武林人所赞颂。一九二八年许兰州,李景林退出军界,他们一生追求弘扬武术事业,与冯玉祥将军部将张之江在南京创建中央国术馆,张之江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在此期间将道家原始太极拳、武当邋遢太极拳同时与学员传授。几年以后,许兰州在天津成立河北省国术馆,任馆长。李景林在山东济南成立山东省国术馆,由此天津和济南有了道家太极拳流传。一九三七年许兰州定居北京中南海东垮院,高虎臣随着来到北京,常住在北京哈德门外的火神庙,来往于西山,白云观等地传艺。传徒有孙德方,奇云,刘志伟,安声远道长等。道家隐仙派,亦称剑仙派。


 

巴蜀真人朱智涵

 

       朱智涵字永才,山东泰安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光绪十一年(1ss5)家乡大旱,全家11口,仅朱一人幸存,孤苦无依,到处流浪乞食,后在山东滕县千山头玄武观门前饥饿昏倒,被道士朱教玉收养为徒。入道后奉师至笃,得师传拳术武功。当时,山东“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师徒激于爱国热情,参加“义和团”的“坎字团”,从事反帝爱国活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二月,袁世凯、戴毓贤署理山东巡抚,疯狂镇压“义和团”,一时腥风血雨,玄武观已难于容身,遂偕师沿运河南下,遍访名师,在福建,罗浮山道长传以九势二十七气“金钟罩”气功。光绪三十年(1904),师病逝,遵嘱入川。住合川黄叶观数年后,到峨嵋山、青羊宫,广交武林人士,遍访名师高手,探微于武当、少林、峨嵋等诸家武功,并与青城九侠杜自民、柴俊民等)切磋武艺,往来甚密。三十三年(1907).慕中江“无敌手”吴春盛名,自青羊宫趋中江大镇,拜师吴春,刻苦钻研吴所传拳术,尽得要旨。宣统元年(1909)住兴隆场城隍庙,结交来往武林高手。当时,全国闻名的大侠“金弹子”李四爷前来拜访吴春,途经兴隆,朱挚意叩教,李感其诚,遂授以“凤凰石”绝技。宣统三年(1911)朱赴开县拜会“南宫派”首领李青云,后又叩见驰名皖鄂的华阴道人以及熊克武的镖客马某,相互切磋武技,研讨药方,功夫愈益精进。朱的武功,以身法招式自然、迅速、诡毒为特色,“麒麟步”变幻多端,“封闭掌”滴水不漏,“近盖章”神鬼莫测,每使来人未战先怯,其巴、拿、翻、钻、逼、捺、托、撒等法,每多以柔克刚,借力还力,置人于败着,演练工夫,吞身如鹤缩,吐手如蛇奔,轻捷似猿猴,每使对手折服。朱所授门徒遍及省内外,其著名高徒有海灯法师、张宗安(现在兰州)、戴自海(德阳)、周子常、刘子千、严永达等人,均各有所长。他常对门徒说:“武海无涯,其深无底,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切不可与人争强斗狠,须知贪打必挨打。”“技不轻传,艺不轻玩,海深无底,天外有天,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与人抢手(散打),礼让为先。”他屡遇高手较艺,总是礼让三分,处处以和为贵,不得已才摆桩接招。朱赞成中华武术强国、强身、强种的社会功用,强调中华武术立足自卫。他在中江传授的拳械和功法,计有40余种(包括套路和种类)。朱性刚直,喜济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外省有一卖药人到大镇,朱见其功夫不浅,但不通方言,场子打不开,便毅然解剑“帮场”,又赠“大力丸”一袋,助其行旅。门徒刘某,家境清贫,曾多次资助。1958年后,常给龙台敬老院捐资解困。1973年,又将1000元积蓄捐赠龙台医院。是年8月,无疾而终,享年百岁。

 

 

紫阳真人陈琳

 

       陈琳,字遐仙,清末武举人。汉族,湖南湘潭人。与其兄陈遐龄一同入川,陈遐龄任西康军镇守使。陈琳任西康军标统,陈琳骁勇善战,驰誉川湘,清末,四川保路同志军暴动,攻打省府成都,陈琳闻讯,率一标人马星夜驰援成都,至邛崃,知四川总督赵尔丰被杀,无力回天.遂解散兵马,自投灌县青城山道观出家。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入川。当时青城派道,佛,侠家高手,均忠于明朝庆符王。在时抗张献忠的战争中充当主力军,给张之军队造成极大伤亡与威胁,导致张献忠一怒剿四川,杀得八百里青城荒无人烟,残余青城高手风飘云散。陈琳武功正是逃亡到湖南的青城高手代代相传所遗,故陈琳到青城道观出家,实乃朝祖归宗.将青城武术还于青城。到青城后即亮明身份,其时青城山当家道人彭椿仙也是飞檐走壁,武技过人的武学宗师。一切磋更知却为同派同门,故封其为护法长老,道号‘紫阳真人’。但陈琳一生闲不住,好云游四海,故又称‘云游子’。虽为长老,却很少在青城,一旦青城有事,则虽远隔千山万水也要赶回。1933年,93岁的陈琳真人,在四川灌县伏龙观,收关门弟子余国雄。传其武医易丹气功,并携其云游四海,万里求索,切磋印证,惩强扶弱,济世救人。所到之处,总要在当地老百姓中留下很多青城道人武功高强,惩奸除恶的神奇传说。1936年,学究天人,深研易理的陈琳真人,传余青城内家上乘功夫--‘青城玄门太极拳’。并演示了将冰块化为热水的绝顶内功,然后告诉余国雄,你我师徒只有三年之缘,如今缘分已尽,今后将不再相见!国家不久将有大难,你可到成都打擂,扬我青城威名。然后从军报国,抵御外寇,中年授武,老年行医,可安享天年。本派太极,乃玄门高功,未习好前不能传人,习好后当传有缘。命尔择其善者而教之,其不善者则不授,以免自误误人。并赠青城镇山宝剑--‘太一玄剑’。师徒洒泪而别,分手于四川剑门关。其时陈琳真人已96岁,后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王清风道长(南怀瑾先生述)

 

        四川名胜鹄鸣山,为东汉期间道教祖师张道陵隐居之地,山上住有一位名号王青风的道士,是四川境内传说的剑仙,我曾经上山寻访他,多次以后,终于见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异士。他说:并无飞剑这种事,但剑仙却是有的。然而他的说法又与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说稍有不同。他说剑为一种“气功”,所谓以神御气,以气御剑,百步之外可以御敌。又说剑有五类,大别之为有形、无形。他知道我羡慕“金光一道”的剑术时,告诉我需铸备一寸三分长金质小剑,再以道家方法习练。一如道家练丹之法,可将黄金炼化成液体,并可服饮,若中了毒,道家并有解此毒的药。当时私自想到,现在到了科学昌明,枪炮及炸弹等威力无比的利器皆已发明了的时代,还去苦练这种剑术干什么?如果是为了强身,则个人已经知道的许多方法,就足以保健,何必浪费时间在这方面。就因这样想法,意志始终未能专精坚持而放弃了。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惊讶地问他何以无光。他说:(我早已经告诉过你并无此事,欲练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这时他的大弟子亦在旁边,这个人也是道士装束,我亦请他表演,但见他用鼻孔吼气,便看到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此二次表演都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此其一。

 

 

张至益道长

 

       老道长原籍资中,出生于成都,三岁丧母,六岁丧父,随舅父住乐山,十六岁时,患了一场大病,几至不起,病愈后即到大邑鹤鸣山出家,拜王明月(即著名道士王清风)为师,并随之隐居合川大益山中修炼三年,先后在二仙俺等处学习道教经仪并拜巴蜀真人朱智涵学习道教武功。建国前夕,在大邑王泗乡田庵子任主持。土改后,定居王泗农村,从事骨科医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青城山住持博元天聘到青城山传授道教武功。去年回鹤鸣山迎仙阁任主持。张道长八十四岁高龄,仍精神抖擞,耳聪目明,每天能步行百里,饮食睡眠都很正常,记忆力也未衰退,思维清晰,对自己的经历,能述说详尽。从他的谈话中,使我知道了南派拳术创始经过: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见蛇雀相斗,悟出以静制动的道理,经过长期琢磨,创造了具有独特凤格的南派拳术。老道长为人爽直,多交结武术俊杰,例如,当今著名的北派拳术大师,九十高龄的海登法师,就与他是早年的师兄弟。如今,张道长还是大邑武术协会的名誉会长,正在灌县青城山、大邑鹤呜山两地传授武术,为增强人民体质作贡献。

 

 

欢喜道人李杰

 

       李杰大师字太清,号永宏。他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在四川江油县明镜乡。他从小天赋超群,聪颖过人,喜欢挥拳弄俸,练习拳脚,25岁考中秀才。清朝光绪年间,朝廷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光绪三十二年,同盟会四川党人李实来江油联络义士,组织同盟会俟机起义。李杰便加入了该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积蓄,同盟会即对江油县衙发起了进攻。这件事当时在全川震动很大,统治者惊恐万分,四川总督锡良派遣巡防总领张孝候率部到江油镇压起义。大兵压境,来势汹汹,同盟会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许多起义会员倒在了血泊之中,李杰大师因为武功高强,冲出重围,保全了性命。官府没抓住李杰大师,便抄了他的家,还四处重金悬贷缉拿他。一气之下,李杰大师上了四川灌县青城山,出家从道了。 李杰大师当了道徒之后,他潜心研读《道藏》、《周易》等经典,三、四年工夫,他就苦读细研了能到手的大量道学和医学的典籍,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气功和中医、中药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身体力行,他开始了云游生涯,遍游了峨眉、鹤鸣、云起、清虚诸山,求道访友,并为各地百姓治病,走一路治一路,一律不收钱。 民国五年,李杰大师来到了剑阁县太华山,他爱上了这里的山清水秀,住下了,一呆就是十几年。除开继续从事道教活动外,他绝大多数时间习武练功。给人治病,闲暇时他还爱挥洒翰墨,吟诗作画。 以后,李杰大师仍然精研歧黄,熟读《内经》及金元四大家。池精通人体经络、阴阳五行,对于跌打损伤之类的伤科疾病,他是手到病除。除治疗外伤以外,他对各种杂病、妇科、疑难病症亦有奇功妙方。他除了以中药、膏散治病以外,还间之施以符篆化水。每逢当地赶集之日,不分秋冬寒暑,他总是在中街搭一张方桌,摆必纸张笔墨及一张使用了多年的太极八卦图,或是医病,或是卜筮。他对来占卜求医的人总是有求必应。因为医术高明,李杰大师的名字远近闻名,他成了当时剑阁县无入不知、无人不晓的高人,每次集会时,座上之客总是数以百计,可见其盛况。

 

 

真仙李真果道长

 

        李真果(公元1880-1984),又名李正果、彭泽风,人们尊称他彭老道、道爷爷。他出生于安岳县观音场(今护建乡),6岁,家遭变故,移居于安岳县云峰场,是全国闻名的高道,也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先后云游了九宫山、武当山、青城山、峨眉山等许多闻名的名山道观。1932年返回安岳县云峰场。彭老道道法精深,医术奇绝,武术、气功、丹道功底雄厚,秉性峭直,德高望重。他为人治病药俭效奇,能起沉疴于一旦。为了方便群众治病,他带领学生们研制成了观音膏、海龙膏、紫金锭、济世仙丹、苏禾饮、六0六等20余种成药,疗效甚佳。现市场上畅销的“洁尔阴”,就是他的学生薛永新等人,在他传授的丹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他的一生为人民的健康、为宏扬道德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受老百姓的拥戴。 1984年10月23日,彭老道无疾而终,享年104岁。他的学生捐资在云峰场修建了“李真果纪念馆”。

 

 

青城领袖彭椿仙

 

       彭椿仙,又名至周,贵州省毕节县人,生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少年起即学习儒业,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著述。20岁时弃文学武,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因不满清廷腐败,不愿为之效力,遂由滇入蜀,到成都灌县青城山常道观请求出家入道,拜程明星道长为师傅,为全真派道士。彭椿仙学道刻苦,辛勤劳作,待人诚恳,持戒精严,深为道众所敬重,三年后即被道众推选为常道观住持。20世纪初,张之洞提倡没收各地佛寺道观财产,用以兴办学校,谓之为“庙产兴学”。1906年四川布政使兼劝业道周善培提倡栽桑养蚕,特在其创办的四川省农政学堂设蚕别科,又立方外班。规定凡就学之和尚、道士,其寺庙宫观可保留作栽桑基地。在这样的情势下,彭椿仙为了保住庙产,毅然亲自去成都白塔寺侧的农政学堂学习栽桑养蚕技术。三年后毕业,回到青城山带领道众栽桑养蚕、种茶植树。今青城山牌坊岗及常道观山门道旁之参天杉树,即当年彭椿仙道长之所栽植。“青城天下幽”,从此更为闻名。1919年四川省长杨庶堪为表彰彭椿仙的道行与业迹,特书“道在养生”匾额,刻石立于常道观后。旋因军阀混战,抢夺寺庙宫观财产以充军费,道众愤与抗争,公推彭椿仙等人赴成都告状,这便触怒了地方军阀,施暴迫害,不得已逃出四川,避难云游。足迹遍三山五岳,行踪历武当太和。当他参访至武当山紫霄宫、太和宫时,见武当宫观建筑之雄伟,因而念及青城山宫观之颓败,遂毅然返川,策划筹措,矢志要复兴青城山道场,扩建常道观殿宇。为了扩建工程,他亲率道众和工匠去数十里外的丈人山采运石条。从1919年至1941年,经他日夜苦心经营,修建了斋堂、西廊、补茸楼,重修了三清大殿、饮霞山房、银杏阁、灵祖殿、黄帝殿、青龙殿、白虎殿、山门及观内的石阶石壁、海漫石栏,以及东客堂、长啸楼、祖堂、迎曦楼等。工程绵延22个春秋,资金缺乏,有人建议向社会募缘集资,但彭椿仙坚决主张自力更生。他说:“我们出家人,若依赖外人出资修建宫观,他日人来观中,则不敢怠慢,使吾徒皆为彼子孙奴役,不如出我道友私蓄,集腑成裘,也是我们以观为家的宗旨。”道友们深感其言之恳切,于是尽出观中之存蓄及个人之资金,以供工程之需。竣工后,在山门侧石上刊刻:“本洞并无道众在外募化”。此举为道教宫观树立了自力更生、勤俭建观的好风气。他还尽力为青城山修路架桥,用建设道观剩下的树皮边料,沿丹梯鸟道修建亭榭,供香客、游人小坐休息,凭栏远眺,还可暂避雨雪。这些点缀在清流翠岭中的古朴亭阁,为青城美景增色不少。彭椿仙还尽力造福乡里,为附近山区儿童兴办学校。今青城山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皆为当年所兴办。抗日战争时期,彭椿仙还从道观收人中提出一部分,帮助当地抗日战士家属,使前方将士安心抗日。彭椿仙为人心地善良、艰苦朴素,好读书且乐于助人,素为中国道教界所景仰,视为楷模。他于1942年3月18日仙逝。黄炎培先生在其《郁郁青城道》一文中谈到:“吾友杨叔明曾述椿仙有师,少年为江湖好汉,能飞檐走劈。叔明曾请面谈,年虽七十尚能矫捷越墙垣。问师生平门弟子维受术最精?答椿仙。……叔明,杨遇寿裔孙,门客中尚多传授此术,故知道这类事。”民初青城山在庙道人中,胡佐全曾获成都青羊宫省赛金章,人称“三眼童儿”,其弟子康德民擅双剑、轻功,舞剑时内功运于周身,长发散开似雪篷围绕,能在树丛之上纵跳如飞,但他的轻功还不算最好的,最好的为马洪兴之徒宋成兴,人称“草上飞”。青城弟子郭上螯受戒于成都二仙庵,与杜心五平辈,百余岁时尚在华山云游。冯玉祥在青城时,由擅长青城道门金钟罩的道士叶丹一任保镖,冯玉祥离开青城时也将叶丹一带走了。据《灌县志》记载:1931年,青城山道士唐复初被灌县名士帅国祥请到杨柳河家中做客,酒至半酣,唐道士忽然随手扬了一扬,顿时厅堂门、窗户发出一阵强烈震响,客人都十分惊骇。事后,帅国祥才告诉客人,唐道士有“提壶灌鼎”之术,刚才门窗的震响是他运功发出的声响,他发功还能移动观内的大铁鼎。

 

 

京师道人王显斋

 

       王显斋(1849-1965)为万籁声老师的老师之一,传授“千八躜”等道功。万籁声老师在《武术汇宗》中记载:王显斋,奇士也,隐于京师,凡十有余年,人莫不知。先生博通今古,天资优异,所见辄善奇术,即百工杂技之流,过目无不通者。而尤精于数法,上朔天文地理,下稽诸子百家,莫不了如指掌。先生有安邦之材,嫉世不士,委曲于古刹兰若中,常吭声言曰:大丈夫得志则行于天下,不得志则独善其身。据《天水武术》记载:王维,字显斋,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利桥乡人。16岁投师道士学气功,练武术,学文化,背诵道家经书。为逃婚,往峨眉山,后去上海,他不仅在武术上有精湛的造诣,而且博通佛道,对“五行”,“八卦”也深有研习。48岁开始出入于北京各庙观中,最后隐居于北京万寿山一古庙宇内。被人们看成是绝尘遁世的“侠客”,因其所学玄奥,视为“半仙”,因剑术高超,又有人称其为“王剑仙”,他平日喜欢购置一些粗糙的铁石,琢磨制作器皿,说“要以金石之心磨砺自己”。其生性耿直,嫉愤当时豺狼当道,军阀混战的社会,一生委于古刹。抗战期间,日寇谋胁道人参加伪组织,一日,逮道人至,环以枪口曰:“愿从则生,不从则死”。道人大笑曰:“真心修道者,素来不问政治,况余为中国人,尤不应参加反对中国政府之组织!”院内适有大树一章,道人言讫,即以手向树画一圆周,而满树枝叶,便立剪为圆形,整齐若新理之发然。道人剑法之神,日寇见之,舌挢不能下,于是罗拜谢罪,并护送归山焉。道人体不魁梧,发撮于顶,贯以竹簪,与常见之道士无异,所不同者惟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而已!1965年羽化,终年116岁。

 

 

医巫闾山刘真人

 

       武当三丰自然派22代传人刘妙元,闾山人称“刘神仙”。10岁辗转访师到闾山是童身入道,道成之后如大朝观主持。行真究武,积善济事。 刘妙元的武功自印度回来后,已到了鬼神莫测的地步。一次从长白山来了一个道人,自称姓邹,来闾山访道。两人相对一稽首,两人都不禁一惊,深知对方功力非凡。邹道人提出要“盘一盘道”,二人在崖上坐了两天。临走邹道人仍坚持比武,刘妙元惜其人修技不易,不愿出手伤人,既说:“道兄,请容小弟正一正冠再交手不迟。”刘妙元道冠挂于房内,二人在室外说话,刘妙元走到房门口,对挂在墙上的道冠遥遥一招手,帽子即被吸如有线牵着一般到了道冠的手上。邹道人被刘妙元深厚内功折服了,说“道兄是神技,在下服了!”如此“阴阳气功”折服邹道人,在闾山传为美谈。文革前刘妙元道长已150岁,仍鹤发童颜,老人手持一柄佛尘飘然出外云游而去,从此杳如黄鹤。

 

 

武当裴元尘道长

 

       楊祿禪將平生所學盡傳于王蘭亭。楊祿禪謝世,蘭亭把楊祿禪的靈柩送回永年老家,並爲楊守靈百日,此後與祿禪次子班侯發生爭鬥,王蘭亭一怒之下發誓不在練楊家拳。王蘭亭有三個好友,一位爲王府司星三,一位是武清“鼻子李”李瑞東,另一位叫李賓莆。一日,三人相約看望蘭亭,談起爲楊祿禪送靈柩之事,於是蘭亭將事情經過及自己發誓不練楊家拳說了一遍。司星三勸蘭亭將太極拳五捶——搬攔捶、肘底捶、栽捶、指襠捶、撇身捶重新編排一下,自己練習。自此以後,幾個人就在一起研究,融太極、形意、八卦三門之精華創編出一個新的套路“五路子”,後幾人去其繁雜,取其精華,將該拳精簡成四路,以應春夏秋冬四季之數,該名爲“太極五星捶”又名“太極五行捶”今流行於津京一帶。此後,司、李二人足遍大江南北,尋訪高人,終於江南得清末大使甘風池曾孫甘淡然之武當金蟾派太極功——江南派太極拳,其拳有太極一百零八式,太極八法奇門拳及釣蟾功。其中尤以太極八法奇門拳爲奇特,爲太極拳剛架子,其拳極重實戰,講求高、粘、連、隨,與其他太極拳之沾、粘、連、隨不同,出手剛猛迅烈,以身行粘住對手而不假於四肢,以神聽勁,此乃太極拳之上乘拳法,據前輩講,功至上乘可不假於四肢,淩空發人,威力之大難以形容,故二人得此功後,技乃大增。後二人又遇岳氏後人岳青山,得其家傳拳法——岳氏心意六合拳、岳家槍、嶽氏八母槍等。二人在外數載,始歸京。且說司星三,其歸京之後,深居簡出。因其本爲文人,習武時又不爲外人所見,言談行路,均以雙手入袖,抱拳於內,守中抱一,吐納行氣,行道家無爲之功,故而外人皆視其爲一老儒,多不信其人能武。司星三每日早上均到練功場練功,一日,習武後遇一儒生,神態倨傲,言語輕狂。司星三轉身欲走,被此生攔住。儒生言道:“司先生,你的夢還沒作完呢!我沒別的意思,只想給你看看新鮮東西!”司星三涵養再深,也不由心頭火起,想教訓教訓這個狂生,於是說:“好!明日辰時,請到捨下,某恭候賜教。次日,儒生如時而至。步入堂中,擡頭見供桌上張三丰的牌位,遂微微一笑道:“真想不道先生府上還供著老師的牌位,你真是虞盏煤馨。 司星三聞言大怒,此人稱張三丰爲“先師”,顯然是蔑視自己。於是便說:“那就請先生賜招罷。”言罷就欲動手。儒生用手一擺道:“先生且慢,明日辰時,我在下窪侯著你。”說完竟飄然而去。司星三越想越氣,挨至天明,直奔下窪。侯了一會,果見儒生翩翩而至,一見司星三便笑道:“先生來的好早啊!”我們到對岸比試如何?”司星三道:“就依先生”。言罷一指橋下之河。司星三聞言一驚,道:“在下功夫湵。請先生賜教!”儒生道:“好!那你就看著吧!”言罷,將長衫腰間一掖,雙手自下向上一斂,騰身下河,瞬間,整個身體被一層氣罩住,飄飄然踏水而行,如同一個大氣球向河對岸“滾”去。此時,司星三如夢初醒,知此生功力非凡。忙搶身奔過橋去。跪於河岸。轉瞬間,儒生已飄然上岸。司星三道:“先生功力之高,爲我平生僅見,願拜先生爲師,望勿嫌棄。”儒生大笑,連道:“好!好!好!”扶起司星三道:“我乃武當山紫霄宮道士裴元塵,奉師命傳我武當猶龍派太極拳於你,此拳與世傳各派太極大相徑庭,你得此拳法後,萬不可與之混雜……”自此司星三終日與裴元塵相伴,苦練武當猶龍太極拳。忽一日,裴元塵對司星三說:“爲師已將平生所學盡付於你,你要好自爲之,切勿妄傳匪人!我奉師命下山,傳功於你,今有你繼我猶龍一脈,我也該回山複命了。”司星三聽罷垂淚道:“師父待我恩重如山,弟子未曾報答,師父怎能就此离去!”裴元塵道:“說什麽報答不報答,觀我中華,武道將衰,而我猶龍一脈,世之所習者更廖若晨星,你能廣開師門,勿使失傳,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了。”司星三又道:“師父,我們此別,何日方能再見呢?”裴元塵道:“有緣者,自可相見。”言罷飄然而去。此後,司星三至死未見其師一面,而裴元塵所傳武當猶龍太極拳,司星三視若生命,晝夜勤習,功力大增,臻入化境。


 

 武当李昊天道长

 

       王维慎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一个医药世家,其父王启文医道精深,闻名乡里,并深得推拿跌打秘法,幼年的王维慎便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爱上了武术,十岁左右,被送到南充精武体育学校,拜林济群为师。王维慎天资聪颖。得林济群先生指点,技艺大进。成为林先生的得意门生。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王维慎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入伍从戎,奔赴抗日前线。一九四二年王维慎所部驻守江西浮梁(今承德镇),一天,有一个人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伤,生命危在旦夕,王维慎谙熟医药,见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时一老道人从此经过,华发虬须,修长清瘦,双目明澈深邃,一派道风仙骨之姿,他观察了一下垂危病人的伤势,只见他轻舒右臂,左手捋住右袖口,伸出两根瘦长的纤指在病人伤口处轻轻点了点,从囊中掏出几粒丹药,让病人腿下,顿时气色渐复。十日之后,病人便能下地行走,伤愈康复,王维慎深知拳术医道相依,且十道九医,有如此高明医术之人,安能是等闲之辈,便有拜师之念,数日之后,道人拂袖而去。王维慎挽留再三留他不住,便紧跟不舍,行一峡谷间,道人随手指了指路边一块巨石道:“能移劝那块顽石吗?”王维慎见道人松口,心中大喜,且思忖自幼习练武功,想来移那石头便也算不得什么,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石头动了动,那道人住足仰天朗声大笑,走上前去只伸出一只手便把巨石擎上头顶,王维慎哪里相信自己的眼睛,楞了半响才恍然醒悟,顿时跪在道人面前便拜,道人见王维慎有一定功底,心诚意坚,便道:“我乃一介山野贫道,姓李,昊天者是也。原为皇胄,无奈国破家亡,世事多艰,投身武当山修道数年,得山门内松溪功夫,后便云游四方,扶困济危,以度生年。今收你为徒,传你武当松溪派内家拳术,望你切记松溪祖师真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且不可恃技欺弱,胡作妄为。王维慎大喜过望,又拜了三拜,同老师一道返回。从此朝夕与李晃天大师练功不辍,不觉几年过去。一日李昊天对王维慎说:“相处几载,我的功夫已悉数传之与你,功无止境,你可自己揣摩,尚若授徒,切记教技授德。今将武当松溪派一线传下的秘传经典——《闲谈野议》给你,请你妥为保管为善。

 

 

白云观屈克章道长    

 

        武当绝命剑是授教于北京白云观道长、太乙门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屈克章老师。屈老师解放后还俗隐居民间,但仍走访师友研讨武学,特别对武当剑法造诣颇深。据老师讲,该剑原传自武当派太乙铁板人郭济元。此剑在道门中属秘传之术,从不流俗门,所以知者甚少。武当追风掌始创于道家,在道门为秘传之术。此拳由道光年间太乙铁扳道人郭济元向外传之。后经云游金氏道长在白云观传于屈克章老师。当时屈老在白云观出家为火君道人,得金氏道长三宝(即道家拳术三趟,武当剑术二趟,拂尘一趟)。此三宝在道门历代宗师的秘传之下,融内外家拳械精华于一炉,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拳术套路甚精,动作古朴,招势简捷,手法严密,实用性强。它以基本招术为核心,不,拘泥于势,相互易变。以道门学说之玄妙,内在意神,柔化在身,发力在根,圆活灵巧,弹抖自如。它包涵了形意套路守、意、气较刚猛的突出风格,同时吸收了八卦套路的腿法,避实就虚,灵活多变之组合。

 

 

崂山道长匡常修

 

        匡常修(1905-1993)道教全真金山派高道。祖籍山东省胶县,生于公元1905年。自幼喜习武好道,8岁开始学拳并学医,青年时代曾在胶县一带行医、经商,也兼教武术。29岁时投奔崂山白云洞出家修道。白云洞属道教全真金山派,该派开山祖为明代的孙玄清道长。孙玄清原为全真龙门派道士,因遇武当内家拳祖师张三丰授道法及拳技,得其精髓,欲世代弘扬光大,独树一帜,遂于崂山明霞洞创立全真金山派。至匡常修继承衣钵,已是第二十一代。匡常修的师祖为李是庆道长,师傅为匡真觉道长,都是武林高手。匡常修得到师祖、师傅的真传,同时又将他少年所学鹰爪拳、地功拳等各方武术精华融汇为一体,使武当内家拳得到发展和创新,他自成一家,名日:武当内家拳崂山派。该派宣称炼功分三阶段:初级阶段为玄功拳,主要是炼长劲和硬功,这是基本功;中级阶段为玄真拳,着重炼刚弹之劲,即将死劲变活;高级阶段为玄化拳,炼悠劲和气劲,使拳术身手如神龙般变化莫测,闪中有打,打中有闪,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崂山派武当拳有对打、截打、转打、连打等,全套拳术为七十二趟,其中包括刀、枪、剑、棍等等。他从23岁起便传授武术,解放前他曾当过山东国术团的团长,团员多达500多人。数十年来,他传授武拳从未间断,道教内外的武林弟子已不可胜数,其中有不少成为全国著名武林高手,真可算得是桃李满天下的武林大师了。他曾说:武当内家拳是我们的国宝,个人炼之可以强身延寿,推而广之可以强我民族。匡常修不仅精于道家拳术,还深谙道教丹道养生术及道家医术。他继承了全真金山派的丹道功法真传,经过多年修持,对先天气功的炼养有不少见解和体会。他常说;先天气功对延年益寿大有好处,他之所以年过八旬仍然体魄强健,就是多年来内炼丹功,外练武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的结果。他自言其对炼先天气功的体会是:首先要炼精化气,即要作到静养化气,聚性止念,凝神气穴,心息相依,炼液化精,注意活子时和采药火候,达到精即归炉,以火化为元气,这是气功的第一阶段。然后再聚火开关,这一阶段要达到气足开关,八脉俱通,周天运法,还精补脑,气就神交,任督自转,最后便能阳关止闭,使人耳目聪敏,神气充足,自然可以防病强身,保健延年。1980年,匡常修道长回到崂山太清宫。1985年7月间,太清宫正式由道众自己管理,并被列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匡常修道长被道众推选为太清宫监院、青岛市道协和山东省道协负责人。匡道长矢志重振崂山道风,一方面募缘修葺宫观,重振教务,一方面率徒学习道教经籍和传授崂山武当内家拳术。

 

 

纯阳师爷王至道

 

师爷王至道,辽东人,姓王,自号鱼化龙。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出家于武当山玉虚宫,拜龙门派第二十二代传人‘龙心道长’为师,取道号至道。因虔诚事师,精心悟道,深受师祖喜爱,于是倾囊传授武当纯阳拳功。相传,纯阳拳功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遗留。因其自号纯阳子,悟创内丹养生秘术,又擅击剑,后世推崇为内功鼻祖,所传武功尊称为纯阳拳功。后由龙门派第十一代弟子一清道长传入武当山五龙宫,从而在武当弟子中悄然传播,后又传入玉虚宫。至师爷一辈已是第二十一代传人了。清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师爷游方来到武昌武当宫,后来就在此居住下来。因得到宫中道众拥戴,遂任武当宫知客。当时,龙门派第二十二代传戒大师刘理授任武当宫监院。据师父讲,当年武当宫中有一荷花池。每当夏季,荷花映日别样红。初秋月夜,微风袭来,沁人心脾;荷叶婆挲,阿娜多姿。师爷领略良宵美景,惬意之中似有所悟,参纯阳拳功之理旨,设五行木(以五色分之)于池中,取五行之义以练桩功。各木桩尖端微露出水面,师爷常常借助深夜明月之光,轻盈绕步于桩上。所练的“八步纯阳”秘功,分走八卦于五行之中,其身步轻盈,似燕掠水,若猿纵跳,随心所欲,如履平地。时而又舞纯阳剑术于殿前,似有明月清风之侠胆剑气。当时武当宫鹤轩之内悬有一屏,上面写道:“武当一黄庭,纯阳三分枝”。师爷每每对屏悟义,终于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悟得道德真谛,遂使拳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一天,一位大汉闯进武当宫来,凭自已几分拳脚功夫,自视武功高强,无端寻衅闹事,竟将一尊泥胎神像损坏。一位道长出来劝他休再胡来,这大汉非但不听,反而口吐秽言恶语。师爷闻讯赶来,见到此状,很轻松地在大汉肩膀上拍了一下,朝大汉笑了一笑,谁料那大汉竟像抽了筋似地难以动弹,不得不请罪告饶。原来师爷略施小计,暗用纯阳秘技—一阳指点中了大汉的穴位。不过,此时师爷的精绝武功还很少有人知道。1924年,师爷受释门道友阐非和尚推荐,收下了一名得意弟子——那就是如今的师父刘理航。师爷传艺6年,就辞别师父独自云游去了。1942年初,师爷预知师父将到重庆玄妙观,故在此等候几日。果然,师父在春暖花开之时来到玄妙观。师爷将数十年秘藏的《纯阳秘籍》相送,并嘱咐他一要默记,二要珍重保存。师父邀请同道朋友数百人,在重庆紫竹林设斋宴恳谢恩师,并与恩师饯行。师爷离开重庆,自言到峨嵋云游,从此未见音信。他所传授的纯阳拳功,由师父刘理航从道门传播于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极拳搂桩功
太极拳文化渊源何处寻
内家武学的法门
近代玄门高道——王至道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八)
非遗即将来袭,在这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的青城武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