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英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欣赏图)

大英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

  











1、汉·包金箔玉猪

2、汉·包金箔玉猪去掉包裹金箔后,可以清晰的看到原先被金箔覆盖的部分,玉质保存较好,露出部分受沁起变化,从中我们或能找出玉器在土中受沁千变万化的原因。

3、开窗 商·玉鱼佩

开窗,就是“开窗见地”之意,古玉受沁有时在受沁部位中间露出一小块原先的“玉地”,让人能了解这块古玉材料的本来面貌。

4、土咬 西汉·筒状器

5、蛀孔 元·骑马童子

6、萎缩 战国·带钩

受沁的部位比没有受沁的地方有明显凹陷的现象。

7、包浆 良渚文化·镯

就是在玉的外部好象附了一层滋润度很强的“皮壳”,凡是古玉都有,只是传世古玉没有沁色。

8、钙化 商·鸟形佩

钙化的玉已经是发生质的变化了。钙化的玉比较松软,甚至用指甲都能抠得动。台湾省的研究者现在将其统称为“白化”值得商榷。

9、乱柴纹 商·玉铖

10、根须纹 良渚文化·玉□

11、铁锈斑 良渚文化·玉璧

12、鱼子斑 夏商·玉刀(局部)

13、沁痕

古玉受沁或是顺着玉器原有的裂缝沁进去,或是沿着玉质松的部位沁进去,有裂缝的沁痕中间有凹陷。没有裂缝的沁痕往往是自然的渗透状。下面是沁痕在古玉受沁时的各种表现形式:

沁痕 良渚文化·玉梳背

沁痕呈水流状,这是玉质软硬部分界限分明,软的部分受沁,硬的部分保持原样的现象。

14、沁痕 战国·龙形器

受沁部分沁色很重,其他地方保持了良好的玉质

15、沁痕 齐家文化·玉璧

从器物上看沁色似乎是从左往右沁入的,有裂缝处沁色明显。同时使人感到沁色最重的地方应该是左面边缘的白色部分。

16、沁痕 西周·柄形器

从中可以看出沁痕顺着裂缝往两边渗透的现象。

17、沁痕 西汉·卮

沁痕不仅有渗透现象,还有沁色的变化。

18、沁痕 商·龙形佩

沁痕渗透形成的飘絮状貌

19、沁痕 战国·玉带钩

沁痕参差不齐的器表过渡及絮状的内部过渡。

20、沁痕 战国·龙形佩

从中可见沁色的渐变及各个部位的不同变化。

玉内有一粒粒的圆点,如饭粒状。

22、饭糁 西周·玉鱼

玉内泛出深浅不等、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块。从鱼背的白色沁中能大致了解饭糁的成因。

23、水沁 商·兽形□

水沁的特征是白色,并且异常干结。

24、水沁 宋·绶带鸟蜻蜓佩

同样是水沁,南北二地表现不同,宋代的玉器能沁出这种样子,充分反映了“东土”玉器受沁的特点。

25、土沁 商·柄形器

土沁的特征是浅黄色,并有深浅不等的过渡,部分土沁玉器有小孔,称之为“土咬”。

26、水银沁(深)战国·玉

“水银沁”的成因及名称,引来的讨论很多,但约定俗成,我们还是将黑色、棕黑色的沁色称之为水银沁。

这块玉璧水银沁颜色较深,沁痕也十分明显。

27、水银沁(浅) 西周·玉佩

这块玉佩的水银沁就较浅,仅在右角有一小处。

28、芝麻点 商·鸟形佩

芝麻点是水银沁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件玉佩的芝麻点为浅棕色。

29、芝麻点 战国·玉带钩

这件玉带钩的芝麻点为黑色,并且呈疏密深浅的变化。

30、钉金沁 汉·玉蝉

玉的内部分子结合有“松紧”,玉器入土受沁,松的地方首当其冲,结果出现了一些坑坑凹凹,好象被钉子钉过一样,故名。

31、石灰沁 商·兽头

石灰沁,其受沁处如石灰,故名。

32、石灰沁 西汉·剑□

33、朱砂沁 西汉·剑首

在玉表的纹饰或镂空处附着一层薄薄的朱砂,部分地方沁入玉里,并能影响玉器的玉色。

34、铜绿沁 西汉·镶铜玉盖杯

玉器入土时与铜器相邻,受铜锈的影响出现的铜绿色沁变。

35、铜绿沁 宋·玉凤簪

36、铁锈沁 汉·剑□

玉器入土时与铁器相邻,受铁锈的影响出现的铁锈色沁变。

37、鸡骨白 良渚文化·玉琮

玉在土中受土质、温度的影响,产生一种钙化的现象,似煮熟的鸡骨,沁名“鸡骨白”。真鸡骨白玉器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包浆,肉眼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用强光照射,此处可偶见透光。

这件玉琮沁色就呈深浅不一的自然分布状,顶上部分还有“开窗”。

38、象牙白 战国·玉璧

沁色白而光洁温润,多为和田美玉沁成。

39、象牙黄 汉·玉璧

这种沁色在深色玉材中出现居多。

40、洒金黄 汉·玉鹰

在洁白的玉上,宛如洒上金黄金的斑点,美丽异常,这种沁色大多出现在美玉身上。

41、洒金黄 唐·如意云头饰

42、洒金黄 宋·螭环

玉器出现沁变,有玉器质地自身的原因,也有入土环境的外部原因,入土时间的长短,并不是玉器受沁轻重的唯一原因,下面我们来看几件不同时间入土玉器的沁变情况。

43、西周·玉蚕(微沁)

44、春秋·玉□(微沁)

45、汉·玉龙(没有一点沁色,像新的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图说明:古玉沁种(找图好累,仅供参考)
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
古玉界: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图解高古玉之沁色!
古玉器鉴别—琢工和沁色
教你怎样识辨古玉的沁色
古玉的沁种特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