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腊月十九:春联写起来,年货买起来

腊月十九:春联写起来,年货买起来

2017-01-16 儒风大家 儒风大家




农历的新年正悄然向我们走来……以前的时候,腊月十九就开始写春联了,自己写,请人来写,也可以去集市上去买。

 

还记得小时候围看别人写春联的场景吗?车水马龙的街上,人们团团围在写春联的摊位前,满怀期待地现场定制属于自家的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向阳庭院花开早勤劳人家喜事多

 

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南西北财

 

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

 

一张张充满吉祥如意的大红喜气对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及美好祝福开启每一户人家一年的好运程。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后来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京城微服私访,见到一家门上没春联,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

 

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为屠夫写下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次微服出行,漫步街头,见东大街上财神庙旁,有间修鞋的铺子,屋子十分破旧,因为没有生意,一个鞋匠坐在里面愁眉苦脸。

 

乾隆说:“你去买张红纸来我给写副对联贴在门上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鞋匠一想也好,反正就要过年啦,贴副春联凑个吉利也热闹。于是买一张大红纸磨好墨汁。

 

乾隆看看财神,一挥而就。上联拉拉拉拉来五路财神”(“拉”,是形容修鞋时拉麻线的形态),下联是“锥锥锥锥走四方穷鬼”(“锥”,是修鞋时使用的工具锥子)横幅上写“只见发财”四个大字。

 

后来果然奏效,修鞋匠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

 

从这些民间传说可以看出,在明清时期,春联受到朝野一致的喜爱。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春联之外,还要办年货,其实过了腊月十五以后大街小巷,各集市都挤满了买年货的人。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每家每户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

 

人们把过年要买的东西,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礼物),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统谓之曰“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年味在人们置办年货的欢声笑语中,在一副副春联中,在人们对新年的期盼里,在人们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中越来越浓,浓得化不开!

 

新年,我们已经听到她熟悉而又亲切的脚步声。焕然一新、风姿绰约的新年,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一直走进我们的心里!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没意思因我们丢弃了传统
春味渐浓,看看中国千古对联的大智慧
为什么过年贴春联
年年贴春联,却不知道为什么贴
春节贴对联放鞭炮习俗由来(图)
过年如何贴春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