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顶刊编译 | 因果链的结构

因果链的结构

摘要:

社会学家越来越关注社会世界中的因果关系的机制,但机制性的因果关系的一个方面尚未被充分考虑。众所周知,社会科学家们感兴趣的大多数现象都由多个按顺序运行的机制产生的。然而,因果链,也就是顺序链接的机制及其背景条件,不仅在实质上因他们的内容而异,而且在结构上因他们的形式特征而异。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因果链的性质,理清了它们在结构维度的不同,并举例说明如果将因果链及其结构置于研究前沿,那么对社会现象的机制解释将更为完善。

作者简介:

Neil Gross,科尔比学院社会学系

文献来源:

Gross, Neil. (2018). 'The Structure of Causal Chains', Sociological Theory, 36(4), 343-367.

本文作者Neil Gross

引言
机制是指能够产生从开始到终止条件的规律变化的有组织实体和活动。对于社会科学,这意味着机制是涉及社会参与者的过程,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原因(输入)通过这些过程反复导致社会影响(输出)。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大多数影响或结果不是来自单一机制,而是来自顺序机制组合或多重组合序列。然而,尽管关于机制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有很多,但关于机制因果关系的一些关键因素却被忽视了:影响和结果背后的机制序列(和有利的背景条件)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把导致一个结果的机制序列称为“因果链”,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种链的形式性质称为它们的结构。在本文中,我认为对因果链结构的认识有益于社会学中的因果解释。因果链可以在机制序列展开的时间长度、相联系的机制的数量、社会层面参与者组成的复杂程度,以及跨机制连接形成的抽象模式有所不同。我认为,除非我们了解在解释性说明中描述的因果链的结构,否则就不够清晰明了,并且很难从实证角度验证该因果链的运转。

构成社会原因的机制序列通过集体效应存在,而这些序列展示了在实证和认识论层面都非常重要的因果链的结构变化。我分五个步骤来证明这个论点。首先,我回顾了有关社会机制的相关文献。其次,我说明了为什么社会学家没有更直接地处理因果链是一个问题。第三,我对机制概念进行了重新规范,以更好地理解此类链以及它们为何表现出结构变化。接下来,我讨论了因果链结构不同的主要维度,并考虑不同结构链的特征和性质。最后,我提出了一个案例,阐明了社会研究将受益于因果链结构。
社会机制的社会学

机制研究学者关于如何构建因果关系有三点共识。首先是机制学者对该领域建立的科学哲学假设的不满,由于寻找规律的困难性,机制学者认为建立机制应当谨慎;其次,机制研究认为社会行动必须在解释中占据中心地位,所有因果结果的实现都是依赖于行为的;第三,产生因果关系的社会行为和相互作用聚集成束,他们通常组织在一起产生影响。

即使是当前关注机制和序列的一些研究中,关于因果链的假设也从未得到澄清:它们没有说明因果事件发生的确切顺序,以及在理论上如何理解这种的机制序列。如果没有对因果链有清晰的了解,社会学家在充实特定链如何运作的细节以及收集所需的数据以证明它们按照理论运行时就会遇到困难。

理解因果链


为了更好地理解因果链,我们要重新定义机制的概念。这种新定义与前面讨论的大多数社会机制理论是一致的,但它强调机制是由位于社会空间和时间特定位置的行为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构建的,因此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社会几何形状的结构或形式。为了重新定义,我们将社会空间分层,其中每一层代表了由参与者和其他实体组成的社会复杂性的级别。我们规定,最下层由单个参与者组成。中间层是中等规模的实体,例如工作组、友谊网络和地方宗教团体。最高层是大规模的集体行为者:国家、阶级和跨国公司。研究社会生活意味着研究位于层内和层间的行为者和实体如何在由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环境中行动和互动,这种行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无论行为是什么,它都涉及在至少两个时间段内行为者属性和特征的自发变化。因为较高层中的参与者由下一层组成,而较低层参与者的出现可能取决于较高层参与者变化前的情况,因此矩阵是相互依赖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机制会是什么样子?当满足两个条件时,我们会发现一个跨时间序列的机制。

首先,一个行动者或多个行动者在层内或跨层采取的行动必须形成一个连贯的、一般可转换和可触发的序列。这样的话,在早期采取的行动会在后期影响参与者的的属性或特征。

第二个条件是,作为机制核心的序列应该能够在该机制参与者的属性变化之外产生因果效应。尽管因果关系是每个机制的内在因素,为了使序列作为一种机制发挥作用,它还必须将外部的、先行的因素与后续事件联系起来。分割背景条件使得因果关系的产生成为可能。

正如我们所见,社会学家开发的因果解释,无论它们是否直接植根于机制本身,通常都援引多种机制、多种行为者和不同的背景条件,共同形成因果链。我们可以使用相同的分层矩阵的时间序列来理解这些。当因果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在这样的矩阵中彼此之间的距离较大,并且通过发生在矩阵中不同位置的多个动作序列连接时,我们就可以说因果链存在。在一些因果链中,每个序列都会以线性方式触发下一个序列。但情况不一定如此,也有可能其中一个机制的输出巧妙地改变了第二个机制运行的背景条件,影响了它被触发的可能性,导致它依赖于其它诱因。总之,因果链是一个事件序列,其中一个事件对下一个事件有因果关系。

接下来,我将基于这些现实主义基础继续论证,假设因果链存在于社会世界中,并且它们的连贯性并不完全是分析的产物。我将论证,不同结构的因果链对社会学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层面的挑战。

因果链的结构

因果链至少在四个主要方面有所不同。其中一些在实证层面并不是独立的:几个维度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其他维度的变化。然而,由于这种协同变化在逻辑上不是必需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维度进行分析梳理

1. 细链与粗链(Thin versus Thick Chains)
细链指的是将很少的机制捆绑在一起形成的因果链,粗链则由许多机制组成。粗链大多都发生在宏观层面,而且它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如果后续机制的触发取决于先前机制的触发(并假设每个机制触发的概率小于 1),那么每增加一个机制都会降低完整因果关系形成的概率。同时,粗链导致结果的概率相对较低,这是在解释常规事件时倾向于简约的一个原因。还值得注意的是,粗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们更难正确地理论化。这意味着更难理解链中机制的逻辑、它们形成的背景条件以及机制之间的联系。作为单一因果链的一部分,我们试图同时理论化的机制越多,我们出错的机会就越大。因为理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必须分布在许多机制中,而且当链中的机制越多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反馈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2. 短链与长链(Short versus Long Chains)
作用时间长的因果链通常连接了许多机制,但也有可能时间延展极长的链仅包含少数机制,也有可能用时间短的链也连接了大量机制。短链和长链之间的区别具有方法论含义。研究长链的人面临的问题是,证实它们的存在是一个数据密集型的工作:必须用不断变化的参与者属性和特征来填充大量的分层矩阵的时间片段,以证明假设的长链,而不是其他一些链,导致了给定的结果。因为这很难实现,所以我们对长链的确定性水平会更低,尤其是在历史上更久远的因果链通常涉及了社会科学数据来源稀缺的时期。这就是为什么专门研究长链的历史社会学没有将政策制定考虑在内的原因之一:我们很难对其因果研究结果充满信心。无论时间长度如何,证实粗链也是数据密集型的;粗而长的链条使问题更加复杂。历史社会学家已经设计了一些变通方法,但即使是最复杂的历史方法也只能对链条上特定的参与者属性和特征提供暗示性的解释。

3. 垂直压缩链与高链(Vertically Compressed versus Tall Chains)
第三个维度涉及链的本体复杂性。垂直压缩链是所涉及的大多数参与者存在于单个本体级别的因果链,而高链是参与者还是分散在各个级别的因果链。任何复杂程度的社会行为者都可以用任何数量的既定研究方法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通常需要用比垂直压缩链更广泛的方法来研究高链。因为高链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属性、特征和不同类型行为的参与者,就容易产生长度可变的循环因果链。社会学家重构这种循环需要通过三种机制——情景机制、行动形成机制和转换机制。仔细考虑机制类型对于成功重构至关重要。除了刚刚提出的方法论考虑之外,可能还需要一套不同的理论工具来理解不同层次的链和在它们在不同层次之间的移动,尤其是因为个人和集体行动的根本不同。因此,正确的理论化需要明确我们在一个链条中处理什么样的参与者。

4. 连接模式(Patterns of Connection)
最后,因果链在由机制连接所形成的抽象模式上有所不同,即它们之间触发影响的性质不同。先验地识别所有这些模式是不可能的,但现有研究提出了一些模式。例如,某些链表现出线性,每个机制直接触发下一个机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另一种模式是一个循环,其中两个或多个机制反复触发彼此,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些联系。对这些模式的了解很重要,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将仍然不够明确。此外,一旦我们确定了我们正在研究的某个因果链中机制之间的模式,我们可能能够通过将不同领域中表现形式相似的链进行比较来获得进一步的理论或实证解释。

潜在意义

这个理论分析的意义是使我们更容易明白为什么因果解释会带有不精确和不确定性。一旦我们理解了因果链的结构,我们就能通过这种理解来提高精确度和可靠性。

在对复杂系统的分析中,一次只能研究几个组件。但是由于社会学没有关注因果链,我们通常没有组织研究,使得一项研究关注链中的一组机制,另一项研究关注第二组,另一项研究关注第三组。组织研究将使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图景。对因果链及其结构的关注也可以使研究更具可比较性。

对因果链概念的分析指出了当代研究实践的致命弱点,但也指出了补救措施。如果社会学家在研究项目时考虑到因果链,他们将获得直接的知识收益。通过对因果系列中主要环节的更多思考,学者可以更有策略地使用稀缺的数据收集资源,在关联分析中权衡一些确定性以深入了解被忽视的机制联系,并利用他们设计的假设链的结构,研究尽可能多的组件。更一般地说,对因果链结构的关注会鼓励社会学家考虑时间和顺序,关注分析层次上机制操作的差异,思考组合概率,模拟清晰的因果流(和聚合),并调整模型置信度以匹配手头对象的复杂性。对社会学的评估者——同行和书评人、论文委员会成员和学术社区的其他人——来说,每一项假设因果链的研究都清楚地反映了其结构和构成机制,以及研究数据涉及哪些方面。即使是一个简短的段落或简单的表格或图表,只要它以相对全面的方式映射链的结构,就会更容易评估逻辑和经验强度。在集体层面上,将社会学界的更多智力资源集中在重要的因果链上是明智的。这种学科重组在广度和趣味性方面的减损可以通过建立更明确因果的能力来弥补,从而更好地为公共政策和民主社会实验提供信息。

结论

在本文中,我研究了被社会学家忽视的社会世界元素:由行为者、机制和背景因素组成的链,这些因素是社会生活中产生因果关系的载体。我提供了一种用于理解因果链的启发式视角,使用该方案来思考这些链变化的关键维度,并表明如果我们希望获得对实证现象的有意义的解释,那么对链结构的理解很重要。虽然这篇文章建立在许多其他机制学者的工作之上,但它更是一种探索性的努力。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因果链的概念,建立额外的变化维度,并构建超出本文的实质性、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含义。我希望为此类研究奠定基础,因为它是社会学机制发展的下一步。
编译 | 陈清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时间如何影响我们感知和推理因果关系?
因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
贝叶斯网络之父Judea Pearl力荐、LeCun点赞,这篇长论文全面解读机器学习中的因果关系
ICLR 2020 | Bengio 一作论文:因果机制、元学习与模型泛化如何产生关联?
深度学习后,图灵奖得主Bengio研究核心是什么?因果表示学习
威尔哲尔目的行为论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