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倦怠的速度——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罗萨在社会的持续性加速中指认了一种新的异化:作为“缺乏关系的关系”,不同于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那种激烈剥夺式的异化,主体性在一种沉默中丧失自身同样也是一种异化的关系。然而,对抗异化的路径指向建立“共鸣轴”,这与他的理论起点落差实在悬殊。如果不愿正视作为母体的社会结构本身的灾难发生机制,结果无非是两种:或是在构筑微观乌托邦的过程中徒劳无功,或是在技术抗拒的过程中失去人类的真正历史。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早就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加速危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社会加速的三重向度:

一、技术加速

人类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原有的“时空机制”造成了改变:

动力革命加速了运输速率,光电技术保证了实时传播,生产线内外的种种过程都在加速……人们甚至试图通过生物技术进一步加速自然进程。

(维希留竞速学的核心:“加速的历史是一个从运输革命、传播输送,最后再到生物科技所描绘的即将可能出现的'移植’过程。”)

空间的重要性逐渐被时间所取代,换言之,我们今天更常用时间的长短来叙述空间的远近。

罗萨“空间在晚期现代世界开始丧失了它的重要性,过程与发展不再定位于某个实际地点,地方越来越成为无须历史、认同或关联性的'非在场’。”

时间速度化已经成为现代流动社会的一大特点,这必然会带来社会变迁的加速。

二、社会变迁加速

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义务、群体、阶级、社会语言以及实践与习惯的形式都在以持续增长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吕伯“现在的萎缩”

“现在”是一个持有的时间段,在这里经验与期望的视野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根据经验推断关于未来的结论,并借以指导行动。罗萨将社会加速指认为“经验与期待的可信赖度在持续加速衰退。”一句话,社会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

聚焦于家庭和职业范畴:

1.家庭结构:早期农业社会可以维持几个世纪——古典现代社会只会持续一代人——晚期现代社会则获得更短的生命周期(离婚率和再婚率不断攀升)

2.工作领域:早期农业社会子承父业——古典现代社会世代改变、自由选择——晚期现代社会工作的变换比世代的更替还要快。

罗萨“社会制度的稳定程度和实践的稳定程度可以当作一个判断社会变迁加速的准绳。”

人们被迫面对源源不断的新事物,不断解构、重建对社会结构的认同,并对不确定的未来保持恐慌和焦虑——我们只能努力适应新的节奏。

三、生活节奏加速

客观:可界定出来的行动所耗费的时间区间或'单位’的缩短,以及行为事件之间的紧凑。也即,人们习惯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主观:在时间体验上,时间变成稀缺之物,这种压力让人抱怨“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由是白天与黑夜、工作与休闲、公共与私人的界限也被模糊了。

一个典例:人均睡眠时间从20世纪初的10个小时被压缩到了6.5个小时。

“行动时间与体验时间的压缩”,即减少事件间的间隔或同时做很多事。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速节奏带来的碎片化生活体验会导致整体性思考的不断丧失,以及不可避免的异化。

然而通常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教导着一边听广播一边吃早餐是“最有效率”的。

社会加速的动力机制:

一、竞争逻辑

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人们提高效率,尤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节省时间就等于竞争优势。竞争主体为了保持优势,必然要求创新,进而驱动技术发展加速。

富兰克林“时间就是金钱。”

现代社会分配的核心也是竞争逻辑:无论是选举竞争、职称评定或者唱片销量。正因我们不会生来成为骑士或者农夫,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通过竞争选择自己的身份。

作为评价尺度的“成就”=工作除以时间。

也即,加速并不仅仅作为外部性的强制力量,同样也内化到了主体结构当中。

二、文化应许

弗洛姆“人从天堂里被赶出来后就失去了同自然的和谐状态,带有火剑的天神就挡住了人的归路。”

韩炳哲“当彼岸消失之后,行动本身就成为了最大的神圣。”

罗萨“在现代世俗社会中,加速的功能等同于永恒生命(宗教)应许。”

当失去关于永恒的许诺之后,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追求尽可能多的体验,成为人们更在意的事情。于是,人们主动加快生活节奏,以拥有有限生命中更加丰富的体验。

然而一个现代性的悲剧是:新事物出现的速度显然远远领先于人们能够体验的新事物,加速并不会让我们更满足,我们只能在难填的欲壑中体会空虚。

三、加速循环

加速悖论:本来意图节省时间的技术加速,最后反而使人们感到时间匮乏。

资本家不能停下来休息或停止竞争,因为他不进则退。

社会加速的内部驱动力,是三重加速维度所形成的加速循环。事实上,并非技术加速而是生活节奏加速作为社会加速的最初推动力。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节省出更多时间”成为目的,技术加速在这个过程中被需要,并推动社会变迁加速,而社会变迁的加速又促进了生活节奏的加速……由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加速循环。

社会加速的异化后果

(耶吉“异化是一种缺乏关系的关系”——有缺陷的关系。)

一、空间异化

吉登斯“脱嵌”

主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逐渐消失,空间变得“沉默”。对于某一片乡土的特定认同感与情感联系,在同质的、无关紧要的空间迁移当中走向失语。社会加速强化了流动性——也就是说,我们“坐落于”世界的方式,我们借以确认自己的空间方式被扭曲了。

二、物界异化

所发生的第一件事是我们与物界的疏离,商品性消费替代了物理性消费。尔后,人们不再是物界的掌控者,而总是被迫适应新事物。

我们不会再给自己的自行车或者电脑取名……实际上我们仅仅停留在传说里怀念这种行为。

三、行动异化

在工作上,信息过载、“要事清单”等等都强硬地要求我们做着我们并不“真的想做”的事情。并且,在这种工作中,我们很难认同自己正在“做某件事情。”

即便休闲也是如此:加速的社会中我们难以投入长期精力,而转向满足一些短期欲望。很显然,这会加剧“快感”对我们的控制,使我们遗忘真正的“快乐”。

四、时间异化

彼得·康纳德“现代性就是时间的加速。”

主体的时间体验矛盾:从“体验短-记忆长”和“体验长-记忆短”异化为“体验短-记忆短”。

我们被迫迅速卷入一场又一场新的“去感官化”、“去背景化”的体验,体验越来越丰富,但生命经验却越来越贫乏。

五、自我异化

人需要身份认同,这种自我确认与其所处的时空关系紧密,但是当一切变得流动与模糊,我们收获的只剩下迷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忙、活得越累?感觉看不到未来~
314李珍:时间异化浅析
蓝江 | 可能超越社会加速吗?
姜大源|职业与教育的契合:基于时间结构的共鸣
腾讯研究院2019新春书单:最值得读的12本书
加速时代,人文阅读如何可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