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室管理制度:从藩王移国入手,探析明朝宗藩制度的演变过程

明朝的宗藩问题一直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明朝的政府也清醒的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明初开始,通过不同的政策改变宗亲的权力和地位,尝试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宗藩的请求。宗藩问题也从宗藩的军队和权力对统治者的威胁,变为巨大的宗藩数量造成的经济压力。今天我们就以藩王移国为例谈一谈明朝宗藩制度的调试与演变。

藩王移国是明朝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为了解决当时宗亲问题的复杂情况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手段。其具体措施是将藩王的封地由原地移至另一个地方,而且往往是由较为富饶的封地移至偏远的地方。而不同时期藩王移国的目的也不同,最初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后在做为一种较为温和的削弱藩王实力的方法被多次使用。在宗亲制度不断改变之后,多有藩王主动提出移国以谋求更多的利益。

一、为了国家利益的藩王移国

明初的藩宗制度是按朱元璋的想法执行的。他大举分封宗亲以巩固皇权。对此的官方解释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大致的意思是,天下之大需要有人镇守,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定,皇帝效仿古代贤君的做法,分封诸位成年的皇子镇守各方,并且强调这样做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而并非私欲,表现的公正无私

而真实的情况要复杂的多。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国家的内外关系并不和平。对外北边有蒙古人虎视眈眈需要防备,对内有功臣对皇权造成威胁,而皇权较弱。为了边境的安宁和皇权的稳固朱元璋希望通过血缘来巩固统治,以达到“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的效果。虽然诸藩王只有爵位而没有实际的领土和臣民,却拥着这数量大小不等的军队,一般都是两、三卫。多的拥有两、三万人,例如晋王、秦王、燕王等,少的也有近万人。在北边晋、宁、燕、代、秦等王所领的军队组成了明朝的北部防御系统。

朱元璋期间诸王基本没有变动,而岷王的移国是一个特例。岷王移国便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原本岷王受朱元璋之命封于岷州,但一直未到岷州就任。而后云南动乱,朱元璋认为云南地广人稀,民风彪悍需要由亲王镇守。于是将岷王移国,迁国都于云南,并且岷王于清河训练的河西河西中护卫一同移往云南。朱元璋赐河西中护卫、云南左卫、云南后卫等作为岷王的护卫。这些迁移的军士也被朱元璋“赐钞四万锭”。这些可以看作朱元璋对其的补偿,也可以看出诸王维护国家稳定和稳固皇权的作用。

二、为削弱王权的藩王移国

朱元璋设计的藩宗制度在利用藩王维护国家统治的同时,也增加了王权对皇权的威胁。待遇优渥而且手握军队的藩王们在朱元璋去世后都有了称帝的野心。朱元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曾对皇室成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了《天潢玉牒》,所有皇室子弟都要登记其中,而且爵位的分封都要严格按照其上的规定。同时还加强了对诸宗室子弟的忠君教育,专门编写记载了藩王作乱被平定事例的《永鉴录》和《御制纪非录》,分发给各藩王学习。希望各地藩王以此为鉴恪守本分。

然而野心没有那么容易平息。当时的藩王们拥有极大的权力。掌握了军队的藩王们对皇位虎视眈眈。宁王曾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其他边境诸王如晋王、燕王等都以屯边护国的原因被授予了指挥边境大军的权力,边境的将领都要受到二王的指挥。在这样的情况下削藩势在必行。建文帝和他的叔叔朱棣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都采取了措施削弱藩王权力,只是方法不同而导致结果截然不同。

1、暴力削藩

建文帝采用了诸位大臣的意,逐步夺回诸王手中的兵权。而建文帝在夺取兵权后对诸藩王并不友好。被削去爵位的藩王们大都被禁锢。代王禁于大同,齐王禁于京城,周、岷二王在被夺爵之后分别被迁往云南和漳州,这在当时都是极其困苦的地方。而湘王甚至自焚而死。这种做法引起了其他藩王的巨大恐惧。于是朱棣巧妙的利用这个时机,联合诸王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而且明朝的藩王制度给了他合适的理由。当时明朝的藩王权力里有这样一条规定,若是皇帝身边有奸臣蛊惑,藩王可以起兵护卫皇帝,清君侧。朱棣便是以建文帝的做法不合祖制为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夺权的。

2、温和削藩

朱棣也认识到了藩王对皇权的威胁,他自己就是也藩王的身份即位的,但他的手段要聪明温和许多。他在成功夺权后首先恢复了被废的藩王们的爵位,“复封周王于河南,齐王于青州,湘王赐谥日献,治其坟庙,代王、岷王皆脱拘囚,还其封爵”也给予了藩王们优厚的经济条件,还提升了王府官员的品级。《万历野获编》记载他对藩王“倍加恩礼”。

在获得人心后,就要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北方的诸王,纷纷主动请求移国。他们掌握了北方的军队,对朱棣也有巨大的威胁。首先被建文帝削除军队又被朱棣挟持的宁王。原本朱元璋许宁王自选封国,当宁王选择杭州后以古制“天子畿内不以封诸侯”为由拒绝,并且说“咸谓建宁、荆州、重庆、东昌皆善地”,宁王可选择一地做为封地。

后来宁王称病逃亡南昌,朱棣便顺势“以大宁兵戈之后,民物凋耗,改宁王府于南昌。”而辽王朱植原本镇守北方的广宁,为了减少皇帝的怀疑主动提出将王府移往荆州,而且将原本的军队减少为仅有荆州一护卫。而谷王也也随着二王移国。由于对朱棣有功,在辽、谷而王移国时都得到了丰厚的物质赏赐,“其荆州、长沙在城商税各与之”。而后其他各藩王的权力也被削弱,代王、岷王的军队被削去,齐王被废为庶人。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藩王移国是为了削弱藩王的权力,防止“壮王”的出现。将藩王由军事重地迁至偏远之地,并且削弱其护卫军队的力量。而对其加以丰厚的物质补偿,软硬兼施让他们的反抗没那么激烈。

而后的皇帝对没有军权宗亲多采用关爱温和的态度。例如在郑王久病未愈是派医生前往,“仍以书喻王善加调护,早遂痊愈,以副亲亲之望”。移国也会位藩王们的心情考虑。例如淮王原本封于淮州,后来英宗听闻此地有瘴气,“择江西饶州府,地气和平,可建王国”将淮王迁往饶州。而荆王也曾以“建昌僻处山隅,时有瘴疠”为由“乞迁善地”。皇帝对待藩王们的请求大都以亲情为先,考虑到藩王们的感受。

三、经济厚待带来的问题

在永乐朝的削藩之后,藩王们的政治权力被剥夺,生活水平却未下降。在加之明朝的分封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只要是皇室子弟都要给爵位,这就导致国家需要养的皇室子弟数量快速的增长,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亲王,亲王的其他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其他儿子封镇国将军。层层分封下来数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

再加上皇室成员的待遇并不低。亲王的禄米有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乘上相对应的人口数量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在加上不准皇室子弟参加科考,供养对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在百官的再三进言下皇帝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开始了多方面的改革。首先是加强皇室身份的认证和管理,限制爵位尤其是庶出子弟爵位的发放,减少皇室子弟的待遇等措施来减少开支。

这样的改革确实的减少了财政开支,对皇室成员却不是个好消息。原本锦衣玉食的他们不得不自立更生,而没有办法养活自己的皇室子弟甚至生活的不如平民百姓,甚至有常年不能果腹,家人衣服长年不能更换的皇室分支。

四、总结

明朝的宗藩制度在不断的改变和完善。最初的藩王拥有军队和诸多特权,开创者朱元璋希望以藩王来巩固国家和王权,后来的即位者意识到了藩王对王权的威胁,通过或硬或软的手段逐步削弱了藩王的军事政治权力。为了藩王的情绪稳定,给予了他们优厚的物质条件和极高的地位,后来随着皇族成员的,增多这样的供养对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逐步减少。

参考文献:

1.《明代宗藩制度的调适与演变-以藩王移国为例》

2.《论明代宗藩制度的弊端》

3.《养不起的藩王,被吃垮的大明朝》

4.《明太祖实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皇族宗室的人口爆炸有多可怕?朱元璋一人子孙突破百万大关
当皇帝亲戚也有可能饿死?明末宗室穷到打劫官府,甚至通敌卖国
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堪称削藩千古奇谋, 建文帝为什么弃之不用?
明朝不准许王爷进京,清朝则不允许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明代的藩王制度这么坑,为什么官员和皇帝都不敢触碰这项制度呢?
明末藩王的众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