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喷火龙”:明代,火器的黄金时期,为何后期反而衰弱了?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历史长河,多人不图皇权霸业,万里荣光;又有谁不想指点江山,万古流芳。一个帝国的崛起之路都是需要披荆斩棘、浴血而生的。战争本就残酷,孰强孰弱只有实力说了算,军队铁拳才是硬道理,而一支劲旅不仅要有威武的士气,更要有精良的装备与之匹配才能征战天下。明朝就是靠先进的火器实现了统一,那么明明有着一手好牌最后却还是黯然滑落呢?

一、火器的辉煌发展

1、欧洲阴影:中国的喷火龙

我们都知道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最初是由于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下令让方士们炼丹药。最后炼丹师阴差阳错的被发现了硫磺,硝石,木炭按一定比例点燃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用于军事方面是在宋代,这时的火器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技术不是很成熟不能大规模生产,制作过程容易造成伤亡。所以主要还是民间用来制造“烟花”和杂耍“喷火”等娱乐活动,在元朝开始被朝廷所重视,当时成吉思汗军队就是靠着火药穿透了骑士的铠甲横扫欧洲大陆被称为“中国的喷火龙”,也是在这时候火药被带到了欧洲。

2、大明枪炮部——神机营

明朝是火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明军在与后金的战争中不断展现出了火器优势,造就了“宁远大捷”。朱元璋凭借着焦玉所研制的新型火器仅4万人击退了劲敌陈友谅的60万大军,而后的著名“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就是用火炮装备的战船彻底击败了陈友谅。这让朱元璋对火器的威力和战斗力深信不疑,非常重视火器的制作。这也同时影响到四子朱棣,燕王朱棣是篡位皇他的成功篡位也和火器的使用有着莫大的联系。他名不正言不顺的皇位让他内心有着深深地不安,极力的加强军事方面巩固实力。在永乐年间创建了神机营,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火器军队,比西方领先了一个世纪。

二、火器泯灭发端——财政手段失误

在明朝火器是严禁民间制作的属于朝廷机密,一些相关的配方都是严格把控。只要朝廷或者官员一旦对军事武器轻视就无疑阻止了火器的发展。而西方则是由商人研发然后卖个各国的国王,重在利益,这极大的刺激了火器的发展。明后期火器的衰亡也正是由于朝廷内部的运作出现异常导致。李伯重在《万历年后期的盔甲厂与王恭厂》就指出“明朝中央军器制造业的规模有不断缩小之势”。

1、国家财政的衰亡

明朝传到崇祯帝手中已经是千疮百孔,崇祯帝是明晚期罕见的明君之辈,但此时的大明朝廷混乱经济崩溃天灾不断而外面有事强敌环伺,关是靠崇祯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自从明中期军屯体系的破坏,导致军费一应开支全部从国库中支出极大的削弱了国家财政收入。

无法就地快速收取军饷而有效的实发这严重影响了士兵积极性。到了明后期万历年间的的三次大征已经伤了国之根本,加上频繁的旱灾导致国家粮食大规模下降和灾后瘟疫的蔓延使人口锐减,不仅拖垮了朝廷财政来源也使得朝廷渐渐失去民心,也导致了后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大规模的加入。此时的朝廷官员早已经不看好明朝,开始偷偷自己做打算并纷纷投靠清庭

2、火器的造价成本

明朝后期中央生产盔甲、火药武器的是盔甲厂和王恭厂。据《工部厂库须知》常规性火器年产值合计19950两。这对明朝鼎盛时期的大明完全不是任何问题,可以看下基本火器造价:连珠炮每位工料银价为1.06两,大铁铳每位工料银价为3两,最先进的鸟枪每杆工料银价为2.31两,而对于大炮之类的大面积杀伤力武器造价更高人工也耗费更大

而每个匠人日薪资6分银,一年单个工人薪资约为219两。这些只是在没有战乱的时代的一些刚需边防花费,一旦发动战争投入的人力以及财力都是数十倍的增长。据天启元年李之藻上奏“三年以来,倾我武库甲丈,辇运而东以百万计”三年就耗费百万军需可见火器在军事方面的巨大损耗

3、朝廷的失败决策

在明中期开始明朝财政就开始出现危机的萌芽,为了减少国库支出开始大幅削减军事上的输出。据记载嘉靖年间到隆庆五年两厂工匠由9200余人降为1592名,减员高达80%以上。军器制造费用也从二万四千两银锐减到三千七百两。如此大幅的裁减京营费用使得 很多时候会出现武器稀缺不能按时发放等的情况。

在明朝末年由于工匠以及公食银的减少后期大多聘请雇佣工匠,而财政上的克减以及煤铁等物价的升高使得官员在原材料采买上以次充好,加上非专业的工匠粗制滥造制作出来的兵器威力大不如前。戚继光在《练兵记实》说道“今之制火器者,类愈多而愈无实用”。在万历后期大幅裁剪京营费用减少枪支弹药产出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低技术,低造价,低产出的火器使的火器技术俨然开始滑坡

三、党派林立弱化武将,火器无人推崇

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后,政治体系完全发生了改变。政治方向就是国家的灵魂,不仅需要明君带领指引方向更需要贤臣鞠躬尽瘁。但历史上往往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两者相遇就是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开国之势;亦或者就是重振国家的大兴之时。但朝廷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科举采用八股文制度完全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200多年,完全没有出现唐宋那般的科技文化高潮,中国在经济文化上完全止步没有出现大的突破文人完全沦为朝廷的奴仆。

1、文兴武弱的制度产生

土木堡之变后朝廷过度重视文人而采取监军制度更是限制了武将权利的发展。朝廷势力基本上掌握在文官手里而武将完全被压制。对文人待遇享有的特权让当时社会广大人民趋之若鹜。一旦考上秀才就是功名之身,不仅可以免除徭役和粮役能做文人打扮,受乡里敬重,且享有三次死罪赦免权,另外一般见官是可以不用下跪。到了明后期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以及皇帝的平庸放权导致出现大批富商豪强出资捐纳买官衔。而明朝后期都是守内而虚外,对外防范较弱。严重的文武失衡使得军事制度完全受文官压制。武将的弱化和军事方面的压制无不减缓了兵器制造业的进程。

2、凸显的党派矛盾

随着中央集权的下降,朝廷文官上的分帮结派愈演愈厉,内阁制度的确立就是党派的导火索。初期的内阁官品也就五品实际权利并不大,但是在仁宗和宣宗时期内阁学士的地位日益增高权利也就随之增大。内阁大学士主要是文人担任,而后期内阁的地位也就相当于宰相,也就是文人发展的最高地位。这便导致了文人集团(主要按地域区分)之间出现了利益纠纷。

主要是东林党,齐党,浙党等之间的互相压制从党争演变为党乱,朝廷内部的混乱使得皇权根本无暇顾及边防事物,大权的旁落也从兵器制造业的前景更加渺茫。随后朝廷的党派却又引发了宦官的模仿发展为——阉党形成,最后导致阉党专权的局面。

3、阉党的朝政崛起

明朝开国皇帝很早就察觉到太监对政治的野心,洪武十七年就下令铭文“内臣不得干涉政事,违犯者斩首”。但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就设立“东厂”由宦官担任首领,后期皇帝为了压制内阁势力,开始重用宦官之辈来借此达到一种平衡。而随着票拟制度的产生司礼监的地位权势明显高于内阁,其职位就相当于丞相,而司礼秉笔太监又被人称之为“内相”。朝廷事物在宦官粉饰的太平下也让皇帝愈加懒政,官官相护层层剥削让外层武将更本没法上达直言,军需事物已经完全压制在宦党之下

四、大厦倾覆

著名的王振,刘瑾以及魏忠贤宦官掌权无不是由于皇帝疏于朝政的原因,前期明朝或有开明皇帝如太祖,成祖等。但在明朝后期皇帝并无可圈可点的作为,而朝臣党派也在张居正死后内阁势力的崩盘完全不法与阉党抗衡,朝廷陷入一片混乱。

宦官之辈多长于宫廷之内善于阿谀奉承踩低捧高,多为鼠目寸光之流,只重眼前利益不顾朝政发展对于边防事物和官员调度完全是看自己的私交。明后期戍边战事,军事刚需已经完全被世界抛在后面,朝廷陷入如此地步也就岌岌危已,事实证明万历之后也就四十多年大明的辉煌之路就已到尽头。曾经靠火器打下的军事强国也就在这样一点一点的蚕食下轰然倒塌。

五、结语

历史是面镜子,但是这只有开国皇帝经浴血奋战从底层爬起才能清楚的看见前朝的种种弊端。权利的诱惑总是那么巨大,但是来的太简单的总是显得不那么珍惜火器的衰亡也昭示了大明的衰亡,谁强大谁就有发言权每个时代都是如此。一旦放弃对武力的投入无异于自断臂膀。

参考文献:

1、《万历后期的盔甲厂与王恭厂—晚明中央军器制造研究》

2、《火器的发展与阵法演变》

3、《明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案始末》导读:明末三案背后的那些事儿
明朝灭亡真是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吗?事实并非如此
漫谈明中后期言官澄清吏治的功能和蜕变,这实际上是明朝的消亡史
明朝往事(205)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有多恐怖?看完你便会明白
解缙一举成名帝王知,却落得醉酒雪埋而死
“土木堡之变”不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夺门之变”才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