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趋于爱上自己的选择是人类本能,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态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上一直有个研究数十年的话题“人们的选择如何影响其偏好”,这个对于个体认知失调的经典研究最后发现:在面对两个同样具有相同吸引力的事物的时候。
很多人会以为他们选择的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事物。
其实是因为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所以他们会喜欢这个事物。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喜欢上我们所选择的东西,我们都会爱上自己的选择。并且在爱上自己的选择后我们对于事物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

爱上自己的选择是我们的本能

心理学界关于这种认知失调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成年人身上,使得很多心理学家开始思考,究竟要积累多少的经验才会做出这种认知失调行为。

最近的一项心理学研究首次发现婴儿的选择对于他们的认知偏好变化也和成人的相似,并不是事物的吸引力,还有他们对个体事物的固有态度,让婴儿选择了某一事物。
也就是说即便是婴儿在没有具备丰富的经验,没有相对完善自我的情况下,自己的偏好也会被自己的选择所影响。
做出这项研究的匹兹堡大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生亚里克斯也表示即便是婴儿也会产生偏见,也会因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改变对这种事物的看法。
这就说明我们的这种认知失调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驱动下的所做出的行为。那么这种爱上自己选择的行为也是我们的本能体现。

对事物的选择决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前面我们说到了,我们会喜欢上自己选择和自己选择下的事物是我们本能的驱动。这种出自于本能的选择,也会决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就像我们现在每天可能都会进行的消费行为。
很多时候我会纠结于同样喜欢的两件事物中,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对于它们的喜欢程度是一样的。但是在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更加喜欢我们选择的那个东西。
对于没有选择到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出现一种安慰心态。
我们会认为它某些方面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觉得我们不选它也是应该的,对于我们所选择的东西,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它是更加符合我需求的我们就会对它有一种好感的加持。
其实就两个事物而言它们本身是没有好坏的。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选择赋予了它们主观上的或好或坏的评论和看法。

态度的改变可能是自我防御机制里的合理化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论,他是指个体在受到现实情境中的负性刺激或者负性情绪体验的时候做出的一种类似于生理上免疫系统的心理活动,通过对现实情境的歪曲认知,减轻个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负性体验。
自我防御机制里面有一种是合理化行为,就是通过对现实情境的歪曲认知,把我们觉得不合理的事情赋予它一个合理的理由,让自己的心理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
就像上文说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去买东西,遇到很喜欢的两个东西。我们会选择其中一个,在做出选择以后,我们会对选择的那个更加喜欢。
因为另一个我们没有选择,为了弥补我们没有选择另一个的遗憾,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我们选择的这个是更喜欢的,更符合要求的,我们给自己的选择赋予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这种主观态度的转变就是对于自己心理的一种保护机制。

总而言之,我们爱上自己的选择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改变也是因为我们有没有选择该事物。即便是同等条件下的两个事物,我们也会喜欢上我们所选择的那个事物。
当我们做出某个决定后也会更加笃信这是合理的决定,可能是我们的认知失调下的合理化自我防御机制。
有时候我们也会安慰自己自己选择的东西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有时候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清晰的认知到了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所以要爱自己选择的。

不管是爱上自己选择的事物,还是选择自己爱的事物,本质上来说都是爱自己的行为,所以都没有太多值得争议的地方,爱上我所选择的是我的本能,选择我所爱的是我的能力。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心理机制
恐惧上班,只想狂欢:心理学谈假期的激情与工作的倦怠
如何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一个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心理学:一味追求情绪稳定,是一种自我消耗和自我攻击
情绪管理:总是心情烦躁该怎么调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