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艾滋病吸毒患者的自述

 戒毒—复吸—再戒毒,自沾上第一口毒品后,他们就象掉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次次挣扎逃离,一次次又被毒品诱惑推进更深的泥潭。 “‘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必须让大家意识到毒品的依赖性和耐受性,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谈到毒品的危害性,从事强制戒毒管理工作多年的广东省南丰强制戒毒所副所长范晓鸣发出忠告。

在第25个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前夕,记者获准走进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广东省南丰劳教(强制隔离戒毒)所,探访集中管理艾滋病强戒学员的第四分所,在与强戒学员面对面的采访交流中,试图揭开“瘾君子”沉沦背后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两张柔软的沙发凳,圆形茶几中间摆放着一棵盆栽,白炽灯光映照在粉红色的墙体上,简洁的空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南丰强制戒毒所的心理矫治室。在这里,记者见到了采访对象付某,一名第二天就要解教出所的“屡戒屡败”的艾滋病强制隔离戒毒学员。

18年的“毒龄”,8次强制戒毒,戒断期最长两年半、最短不足两个月,平均间隔不到半年的时间又复吸,这是付某的戒毒档案。一次次戒掉毒瘾后又一次次重蹈覆辙, 42岁付某为此不仅付出自由和亲情的代价,身体也在复吸中逐渐残败,2006年初,当第7次被送去强制戒毒时,他被查出感染上了HIV爱滋病毒。

“想也想过,怕也怕过,现在一切都无所谓了。”面对笔者的采访提问,付某坦言自己到了这一步,已没有什么好担心隐瞒的,讲出这段经历只希望能给社会上的其他人一种警示。

 

图1:一名在省南丰劳教(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专管区内的艾滋病戒毒劳教学员。

 

因好奇而跌入万丈“毒崖”

付某讲述,家住佛山顺德的他,18岁那年就跟随当地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大厨学艺练砧功,从学徒到团队的“第二把刀”,6年间跟随大厨走南闯北,工资也从开始的七、八百到后来四五千。付某坦言,出去闯荡的那几年感觉赚钱特别容易,这让他也产生了享乐的思想。

1995年,付某24岁,回到顺德老家的他在邻居家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毒品。

“见他很享受的样子,我就好奇想要试一试。”付某回忆,开始这位“好心”的邻居不同意他“吸粉”,但在他的反复要求下,最终还是给了他一包“追龙”,付某在充满好奇中吸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口毒。

头几次吸食毒品并没有给付某带来舒服的幻觉,头晕恶心甚至呕吐,但过后好似喝酒麻醉的感觉,鬼使神差般令他着魔并逐渐上了瘾。

从尝试第一口“追龙”到吸食摇头丸、K粉、冰毒,再到注射海络因,自1995年的那个灰色下午起,付某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丢掉了厨师的工作,妻子也在极度的失望中选择了离开,不满两岁的儿子只能交给大哥和大嫂照顾,自己频频进出于各个戒毒场所。戒毒,复吸,再戒毒……跌入深不见底的万丈“毒崖”,“屡戒屡吸”的付某形容自己现在就象是一具行尸走肉,害了自己,也辜负了身边的亲人。

 

有第一口    就不会有最后一口

“毒瘾易戒,心瘾难除”,在付某看来,戒毒难主要在于心瘾难除。因为经不住诱惑吸上一口而重蹈覆辙,每一次复吸到强戒对他来说都是痛彻心扉的体验。

2011年1月,付某第8次强戒被送到南丰强制戒毒所,在此之前,他在家中呆了两年半的时间,这是他吸毒以来持续戒断时间最长的一次。付某讲述,这是因为期间使用了米沙酮的替代品的缘故。即便长期使用着米沙酮,他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心魔的控制,又重新吸食回了毒品。

“每一次吸食都想着这是最后一次,但只要开了这个口,你就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了。”付某讲述自己的复吸经历,一半是因为以前的“粉友”诱惑,一半是自己主动寻找毒品满足自己强烈的心理需求。因为外面的社会不象戒毒场所那样是无毒环境,付某说个人情绪、有毒环境等因素诱发了他深藏骨子里的毒瘾,一旦踏出那一步,以前的戒毒成果也就浪费殆尽了。

再一次被收容强戒,因为长期使用米沙酮依赖副作用加上吸食海络因,付某的这一次生理脱瘾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艰苦,连续10多个晚上没法入睡,毒瘾发作,全身痒痛难忍之时,付某只能跑到冲凉房拧开水龙头,用温水冲洗皮肤来缓解痛苦。付某讲述,随着毒瘾的加深和复吸次数的增多,生理戒毒给他带来的痛苦也越来越深。

图2:一名艾滋病戒毒劳教学员在歇息。

满足毒瘾     丢了亲情

在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HIV)前,付某每次从戒毒所出来后工作还是有保障的。在大哥经营的一间五金厂上班,包吃包住,每月拿到少量的烟钱,其余的工资都被大哥直接交由老母亲保管。付某说家人这样做为的是防止他手中有钱去买毒。

只是每次上班没几个月,缺乏监管心瘾难耐的付某又开始了寻找毒品的刺激。没有工资买不起毒品,他甚至打起了工厂原材料的主意,几十元一斤的黄铜,隔上一段时间就“顺手”一堆拿到外边贱卖,换得上千元钱顶上几天的毒资。次数多了最终被工厂保安发觉,免不了受到大哥的一顿训斥,付某同时也感受到亲人对他戒毒已失望到了极点。

2006年,付某在第7次送往南丰强戒所强制戒毒时,被确诊感染上了艾滋病(HIV),付某回忆,那是之前的几次海洛因注射中,他曾与粉友共用过针筒而感染了艾滋病,一切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得知自己染病的第一时间他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恐慌。

付某讲述,2008年5月他解教回到家后,疾控中心的跟踪电话让他的病情暴露在了家人面前,这让他的生活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因为感染了艾滋病,他再不可能象以往一样回到大哥的工厂上班,原本疏远的亲情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吃饭分餐,家人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套碗筷;逢年过节,一大家人出去吃团圆饭,他们也是宁愿给他留下两三百块钱自己搞掂也不愿带他一起出去。

“是我一次次的复吸辜负了他们。”付某说家人怎么对他都是应该的,是自己不懂珍惜才落得今日下场。“他对我已是仁至义尽了。”笔者了解到,去年1月,付某感染艾滋病后再一次被进强戒所,对他不抱信心的大哥还是每个月准时给他送来生活费。

图3:一名艾滋病戒毒劳教学员。

 

想自由    更想过正常人生活

“儿子已经14岁了,但他一次都没来看来我。”整个采访过程付某的表情都是平静的,眼睛空然无物地盯着眼前的那一株盆栽,只有谈到儿子时脸上才些许柔和。

强制戒毒20个月,明天就解教出去了,付某说这次不会有人来接,也不想有人来接。想到很快可以看到儿子时,他说自己有点激动但更多的是害怕,没有尽过几天父亲的职责,他说自己亏欠儿子太多太多,根本没有资格当这个父亲,但是儿子还小,也是他心中最牵挂的人。

吸毒18年,付某在各个戒毒场所戒毒治疗度过了近12年的时间,频频进出于各个强制戒毒场所,付某说现在自己最渴望的是回到从前,过正常人的生活。

“出去后,我想工作,有一份事做能让心静下来,这样或许我就不再复吸了!”采访结束时,付某小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家人能够接纳他,希望有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做。

 

艾滋学员集中专管   望社会救助和关注

“高复吸率是当前戒毒工作的一道难题。”专管区一大队大队长刘学传说,毒品的强烈心理依赖性和耐受性,使得很多强制戒毒学员回到社会后,经不住诱惑复吸而重蹈覆辙成为戒毒场所的“常客”。

刘学传说,进到这里强制戒毒的基本上都是复吸几进宫的。收容的HIV强戒学员中,70%是吸毒交叉使用针筒感染,30%是通过性传播感染HIV,这些人大部分都有较长的吸毒史,中毒较深,身体素质也较差,因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管教HIV学员要比普通强制戒毒学员困难得多,风险也大得多。

省南丰劳教(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范晓鸣告诉笔者,吸毒人员的心理与常人有很大差异,其中艾滋病吸毒者除了有自私、冷漠的情感表现外,同时还存在焦虑、敏感、脆弱、敌视的心理。为切实做好这一特殊人群的收容强戒工作。

范晓鸣说,省南丰强戒所在2006年5月便在全国率先尝试对HIV感染人员进行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在2009年正式成立了艾滋病强制戒毒学员专管区,承担起了全省劳教戒毒系统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的任务。

作为全国劳教戒毒系统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的先行试点单位,南丰所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融管理、教育、医疗、矫正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科学的管教模式,试点6年多来,累计收治了2000多名HIV感染强制戒毒人员,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

范晓鸣认为,降低复吸率,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不能仅依靠戒毒场所强制隔离生理脱瘾,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戒毒者社会回归制度,真正从创造环境、关心工作生活、及时矫治激励等方面帮助戒毒者在心理上脱瘾,而做到这些还需依赖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国内爱滋患者近4成是毒虫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戒毒学员痛哭跪谢父母
[转] 戒毒神方
预防毒品教育--有关毒品的基本知识
毒瘾为何屡戒不断?
【康达纪实】22岁女孩主动戒冰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