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拟兀鹫
 

中文学名:拟兀鹫
中文别名:白背兀鹫
英文名:Indian White——backed Valture
二名法Gyps bengal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椎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种:拟兀鹫
分布:中国
拟兀鹫是中型兀鹫的一种,为亚洲仅有,其爪不锋利,不能活捉猎物,头部和颈部全部裸露,这是它突出的特征。以动物尸体为食,通常生活在离人类居住区较近的地方。
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在食物贫乏和饥饿的时候,也吃蛙、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大的昆虫。要以动物尸体为食。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拟兀鹫进食

体长约83-120厘米。头被黄白色状羽和绒羽;头、颈灰色,有裸露区,颈基具白色绒羽组成的翎领。上体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状条纹及淡色羽缘,

下背白色,翅下具白色带。头和上颈裸露,具稀疏的黄色纤毛状羽;后颈有一簇污白色绒羽;肩、两翼和尾暗黑色;下背及腰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暗褐色并具淡色羽干纹。嘴灰绿色或铅灰色。脚暗绿灰色。

拟兀鹫是群居动物,成群栖息于开阔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冬季常到小镇和村庄附近活动,在地上或岩坡上进食,时常成小群。白天活动,晚上在树上休息。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飞行的高度能达2700多米。 叫声似沙哑的抱怨声,见到尸体时发出尖厉叫声。

常单独在开阔的低地上空飞翔搜寻食物,偶尔也上到1500米的荒山裸岩地区寻找动物尸体,发现尸体后,本来分散寻找食物的个体很快就聚集了起来,一边尖叫着,一边争抢,很快尸体便被啄食一空,当地上仅剩下一堆骨头的时候才又各自散开。通常不吃活的动物,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在食物贫乏和饥饿的时候,也吃蛙、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大的昆虫。要以动物尸体为食。

拟兀鹫
繁殖期为11月到翌年3月。通常营巢于小镇或村庄附近树林中高大的树上,很少在开阔的农田地区树上营巢。

常若干对在一起营巢,彼此离得很近,一个巢紧挨着另一巢,曾在一棵大树上发现有15个巢,以及在一小块丛林内发现了30—40个巢。有时每对也单独营巢。在无外界干扰和破坏的情况下,巢可以多年使用。

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白色,通常没有斑,有时被有红褐色或红色斑。由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45—52天。雏乌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90天左右离巢。

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西藏。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留鸟)。

拟兀鹫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钦太子雪山,山峰海拔高度多在5000米左右。有保存较完好的高山针叶林为主的寒带原始森林。气候垂直差异很大,呈典型立体气候特征。保护区内有拟兀鹫。

云南德钦县城东的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也有拟兀鹫。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综述
拟兀鹫
拟兀鹫的饲养在中国北方已笼养,一般鸡笼就可以。拟兀鹫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均属留鸟,生活在一定区域,从不迁徙。在多数产区的拟兀鹫,夏栖高坡地,秋冬季节移至平原或山麓丘陵地带。以植物种子、果类及昆虫为食。北京郊区的拟兀鹫每年11-次年3月为繁殖期。在灌丛凹地营巢,巢甚简陋,略垫枯草落叶等,即开始产卵孵化,每巢1-2卵,卵椭圆形,卵壳橄榄褐色而光滑。

据有关资料表明,其肉质富含高蛋白质而脂肪含量低,是国际消费市场重要食品。其羽色艳丽,可供装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因拟兀鹫的适应性强,近百年来,国际间很多山林及狩猎场内争相移殖放养,故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欧美很多国家每年人工养殖拟兀鹫数以百万计,营利非常可观。中国近年已开始拟兀鹫的人工养殖,但其规模及产量目前尚难与国外相比。人工养殖拟兀鹫,需有一定的笼网设备,否则便会逃失。

拟兀鹫其笼网孔洞以小型害兽不能进入为准。场地宜高燥排水良好。笼网附近最好能有高大的落叶乔木,以便暑热夏天遮荫。具体面积每百平方米笼网,饲养成年拟兀鹫30-40只。笼网高度2.5-3.5米。笼内设足够的栖架及掩蔽物,有利其求偶争斗的躲避之需。除繁殖期外,雌雄雉宜分群饲养。

拟兀鹫人工饲养


饲养中的拟兀鹫,适应能力很强,它可以耐过暑热的夏季30℃以上的高温,并能安全度过-35℃的寒冬。在寒冬积雪的环境中,可以翻开积雪从雪层以下寻觅食物。人工饲养的拟兀鹫的饲料可参照家鸡饲料供给。但因拟兀鹫仍属初驯阶段,较适于取食粒状饲料,故其混合精料宜压制为颗粒饲料为佳。饲养中的拟兀鹫,每年11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11月-次年3月为交配产卵盛期。每只雌鸟年产卵1-2枚。饲养得当的拟兀鹫,约10个月龄开始成熟繁殖。

此时雄雉面颊裸露皮肤异常红艳丰满,雄鸟间开始争斗,胜者获得同雌鸟交配的机会。1周岁的雌雉产卵较量低,一般年产卵1枚左右,2-3岁后的雌鸟产卵量可达2枚。繁殖期到来前4周,雌雄雉合群饲养以利配种,一般雌雄比例可按4:5-5:1。

拟兀鹫种卵的收集及贮存环境同于家鸡种卵,其种卵贮存时间以不超过7天为佳。多数养殖场均采用电热孵卵器孵卵。据中国资料其1-20天孵化温度37-37.5℃,相对湿度65%-70%;21-24天孵化温度降至37℃,相对湿度70%孵化效果最佳。孵出的雏鸟健康活泼,雏羽丰满,脐部收缩完好,育雏成活率高。拟兀鹫孵化期23-24天。

雏鸟初生后24小时开食饮水,育雏环境温度保持35-36℃;以后可酌情降低环境温度,至35-40日龄,育雏温度可维持25-30℃。饲料1-3日龄,
每天饲喂煮熟的全蛋8次;4-10日龄,喂雏鸟混合精料配以熟鸡蛋各半,并配以少量青绿饲料,每天6-8次;11-20日龄,喂给雏鸟混合精料及青绿饲料,每天6次。30日龄后可放至露天运动场饲养,但需预防风雨、低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120-140日龄,开始雌雄雏分群饲养,有利于健康成长。[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藏高原草原兀鹫
藏族的神鸟
观赏鸟优良品种
牡丹鹦鹉一只养的活吗
家庭金丝雀养殖
金丝雀的滋生与饲养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