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Wim Wenders:拍摄对象与意愿同在
他在《歧路》中化身一位作家,为寻找灵感而游历并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公路电影,直到1991年,一部《直到世界尽头》拍摄于全球四大洲,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两年后的《云上的日子》,他深度探讨了爱与欲望,他不断地在公路电影的基础上嫁接与派生着新的元素,同时也改造着传统公路片的形式。他是Wim Wenders,出生于德国的狮子座摄影师、导演。
Wim Wenders个人主页:
http://www.wim-wenders.com/
Wim Wenders展览主页:
wendersimages.com
私人摄影
7岁时的第一台相机是一台便宜的塑料相机,小维姆文德斯经常用它来拍摄动物园里的动物们。维姆文德斯的父亲也是一位摄影迷,家里有暗房,经常会自己冲洗和放大黑白照片,很像早年的Ansel Adams的感觉,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停止了摄影,这成为了父亲的遗憾,也引发了维姆文德斯对摄影的浓厚兴趣。
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摄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横跨美国全境,寻找电影的拍摄场景,也拍了很多照片。直到83年夏天,维姆文德斯忽然觉得也许过去的照片可以形成某一种独立的东西,于是就有了《Written in the West》。从这本书付印的一刻起,维姆文德斯突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摄影师,开始拍摄可以出版成画册的照片。
Wim Wenders的妻子Donata也是一名摄影师,但两人很少结伴摄影。维姆文德斯曾说:“对我来说,摄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我从来没有用过助理,也不会和别人一起去拍照。照片记录的是我和一个特殊场景在一个特殊时刻的交错呼应,我需要完全融入周遭的环境,才能够捕捉到这种特殊的关系,换句话说,我需要成为周遭的聆听者,不受任何外界的打扰。我和Donata一直分开工作,不过,每次拍完,回到柏林的家里,我们会一起看完成的片子,互相评价彼此的照片。”
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 摄影是一张照片的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是摄影师对讲述方式的一种尝试,照片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蒙太奇的缺失。作为一名摄影师,融入周遭并不难,每当我发现想要记录的场景时,就会一直站在那里等待,人们并不会注意一个一直站在那里的人,因为你已经成为场景的一部分。
记录保存即将消失的事物是摄影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在电影里,Wim Wenders经常选景在那些也许很快就要消亡的地方。无论摄影还是电影,记录曾经的存在都是至关重要的意义,胶片会保留下一些东西,这已经足够棒了。
流浪与疏离是电影主角
他在《歧路》中化身一位作家,为寻找灵感而游历并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公路电影,直到1991年,一部《直到世界尽头》拍摄于全球四大洲,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两年后的《云上的日子》,他深度探讨了爱与欲望,他不断地在公路电影的基础上嫁接与派生着新的元素,同时也改造着传统公路片的形式。他是Wim Wenders,出生于德国的狮子座摄影师、导演。
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代表。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4年可以说是文德斯事业的转折点,由于受到当时美国一些公路电影(如1969年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的启发,也由于自己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文德斯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从此以后,流浪与疏离成为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并由此奠定了他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
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
令文德斯声名鹊起的是他的“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1975年的《歧路》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 of the Road)。其中《歧路》讲述了一位作家为寻找灵感而游历,画面具有诗意的隐喻和富于哲学意味的象征内涵;《公路之王》则以写实的基调和独特的观照方式批判了俗媚的电影文化,同时也对70年代中期德国电影界的状况投以了深切的关注。1977年,公路电影代表之作《逍遥骑士》的导演Dennis Hopper更是和文德斯一起合作,拍摄了气氛神奇的影片《美国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影片在纽约、汉堡、慕尼黑和巴黎之间来回跳跃,世界成为纠结在摩天大厦、地铁、高速公路、列车之间的神秘空间,从而散发出强烈的疏离感,令人难忘。文德斯也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来。
七十年代中后期,轰轰烈烈的“德国新电影”运动开始衰落,经济危机使得影市萧条,德国的电影导演们或是转投电视业或是前往国外。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好莱坞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向文德斯发出了前往美国拍片的邀请。自1978年起,文德斯陆续拍摄了影片《哈麦特》、《水上回光》和《事物的状态》(The State of Things)。《哈麦特》作为文德斯首次拍摄的好莱坞式电影作品,并没有能令科波拉满意,这部片子的大部分镜头都被科波拉要求重拍,以至影片的发行时间比预想中推迟了三年多。1982年的《事物的状态》却获得了联邦电影奖(前西德电影最高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开始确立他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更多作品请点击
文德斯旅行摄影作品展文德斯的“一次”图片故事 Journey to Onomichi(尾道之旅)
“我一直知道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东京的故事》(或《东京物语》) 。当然,这是小津安二郎的杰作,讲述了1953年的东京,描绘了一个海边的小渔镇的开始和结束的故事。一对老夫妇从那里出发,以看望他们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回来后,女人死了,她的丈夫孤独的留在家中。我喜欢这个被称为尾道市的沿海城市,在日本南部。所以有一天,我的妻子和我从东京到尾道市 ,开始了一个星期的旅行。”
一次
用45段“一次”的同题笔记和200多幅照片,导演文德斯记录下了他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镜头对准了阿尔卑斯山农庄小屋、折翼的飞机、废弃的汽车电影院、一棵猴面包树、澳大利亚的大独岩和维姆的狗伙伴。
时间, 不可停滞的时间保证了在世界上某个角落每一个瞬间的摄影, 都是无法复摹独一无二的。即使那些不计其数的旅游照片也是。时间, 即使是在最乏味最精简的时刻, 例如“到此一游”的相片里, 也是独特而不可重现的。每张照片让人惊奇的地方, 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 “时间定格” , 恰恰相反, 每张照片都重新证明 时间的绵延连续不可停留。每张照片都是对我们生命必会消逝的提醒。每张照片都关乎生和死。每张“定格”的照片都有一层神圣的光晕,
摄影(更准确地说:能够摄影)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同样,摄影的美又真实得 让人怀疑。 每次摄影都是 骄妄和对峙的一幕。 摄影总是很快让人想到太多的 全无节制和简朴。
每张照片, 存在于时间里的每个“一次” , 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总是以“从前有一次”开场。 每张照片也可以是一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
通常下一个时刻, 下一次按下快门, 接下来的照片是对故事,在自己的时间里,在自己的空间里,继续的跟踪。有一些风景, 不管是城市、沙漠, 还是山区、海岸, 都迫切地表达着故事。 它们可以自己创造故事。 风景自己就可以做主角, 出没于其中的人只不过是跑龙套的。
我还相信道具的叙事能力。 一份放在角落里随意翻开的报纸, 就能讲述所有故事! 或者背景中的广告牌! 照片边缘上一辆生锈报废的汽车! 一把椅子!它那时的状态, 仿佛有人刚刚从椅子里站起来! 桌上一本翻开的书, 刚好可以看到标题的一半! 人行道上的空香烟盒! 放着调羹的咖啡杯! 照片上的事物可以变得高兴或哀伤, 对,甚至滑稽或悲观。或者仅仅是衣服! 在许多照片上它是最激动人心的。 小孩子腿上耷拉下来的袜子! 只能从后面看到的 一个男人翻卷的衣领! 汗渍! 皱纹! 补丁! 残缺的纽扣! 新熨的衣服!一个女人的生活经历, 浓缩在她的衣服里面, 有着痛苦故事的衣服! 一个人的悲欢离合, 从他的外套就可以表现出来! 衣服显示出照片的温度, 日期, 时间, 战争或者和平。
所有这些在照相机前只出现一次, 每张照片又让它们从一次到永恒。只有通过被拍摄的照片,时间才可以显现, 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之间的时间里故事慢慢出现, 如果没有这两张照片就会被人遗忘, 另外一次的永恒。就如同我们在摄影的时候渴望从世界里消失和对象融为一体, 对象和世界现在从照片里跳出来,进入每个观看的人,在那里继续流动。 在“那里”才开始产生了故事,那里, 在每个观者的眼睛里。
以上文章摘自Wim Wenders《一次》序言
地平线:洛矶山 蒙大拿
蒙大拿的夏天很短天空比别处都大。那些干草卷仿佛巨人棋盘上的小卒。最近的小镇叫“Choteau丘窦”。
西澳大利亚的土路
我记得这条土路通往的荒芜农场的名字: “Gordon Downs戈登高地”。草木疯长的花园里有块网球场,它仍然被围栏隔开。红土地中长出了桦树,鸟儿在裁判椅上筑巢。
“嘣咯嘣咯山” 西澳大利亚
“嘣咯嘣咯山”是远古的珊瑚礁群。几百万年前,西澳大利亚的这个地区被海洋覆盖,那时它叫“冈瓦纳大陆”。 (译注: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Bungle Bungle嘣咯嘣咯山”由泥盆纪时代的石英砂构成。两千多万年的沧桑,将陡峭的山峦变成了极具特色的蜂巢状。冈瓦纳大陆,假设的史前时期的大陆板块名称,包括现今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约在新生代时分离开来。)
蒙大拿的印地安人墓地
印地安人墓地隔邻的木屋教堂被栅栏完全阻断了。我转了一个小时读墓碑上所有的名字。有的人在越战中死去。墓碑上的“Travel Wolf”死得更早。 依他坟上的十字架看来, 1900年,爱德华柯蒂斯在蒙大拿的这一地区,拍摄黑脚族印第安土著时,他22岁。(译注:爱德华柯蒂斯,1868-1952,世界著名的人像摄影师。1900-1930年间从墨西哥到北极圈,拍摄了80多个不同的人类部族。)
唐招提寺 日本,奈良
几个世纪之前居于此处的僧侣,每个人都占用过两张榻榻米草席的空间。
剪影雕饰的广场 蒙大拿,布特
我走过布特市区的一个街角,那些黑色的剪影雕塑,在广场上幻影般四散闲荡,如同在亚利桑那州Gila Bend 我数年前拍摄的那些彩色沙发上早已不见的人们的影子。在下一个街角我找到了“闹鬼旅馆”,还有那天晚上当地书店里好多的《蒙大拿鬼故事》。
亚历山大广场上 柏林
那时大多数前苏联士兵已撤出前东德。这一群显得那样迷失在时间里。你能否感到那些大衣显得多么寥落?
唐招提寺的鉴真像 日本,奈良
“鉴真”和尚把佛教禅宗从中国大陆带到日本,并为天皇和他的家族授戒。他建立了唐招提寺在18世纪, 1200多年前。鉴真双目失明。他的弟子们塑造了这尊小小的像,在他圆寂前不久。它的脸并非表现一个双目紧闭的人,而是,一个真的盲人!
陌生而安静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记录】BBC纪录片:《地球之盐》强烈推荐!
丹麦影片《酒精计划》在欧洲电影奖大放异彩
Leica | Wim Wenders : 空间与时间的延续
维姆・文德斯:一次等于没有
断片|别错过《地球之盐》,文德斯拍了史诗级摄影师萨尔加多
光影之中的诺贝尔文学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