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连载98)大清海军的落日辉煌——王永发、黄祖莲、陈金揆、沈寿昌、柯建章

 

王永发(1843-?),浙江镇海人。船生出身。初在英国军舰当水手,并提为水手长。后转投清朝水师,在兵船上任职,积功擢参将,委带“操江”运船。


“操江”舰

1894年7月22日,“操江”舰受命运送炮械、饷银至朝鲜牙山,接济叶志超、聂士成部,航行过程中与载运北塘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相遇,遂同行。25日凌晨,先期护送运兵船的“济远”、“广乙”从牙山起碇返航。上午7时55分,日本军舰“吉野”、“秋津洲”、“浪速”向“济远”、“广乙”发起突然袭击,“济远”、“广乙”发炮还击,双方激战1小时20分钟。9时15分,“广乙”受伤向东北方向驶去,“济远”乘机向西逃跑。正在此时,“高升”号误入战场遇见挂着日本海军旗迎面而来的“济远”,“济远”降旗示意,“高升”号误以为是日本军舰降旗“表示敬意”,遂继续东驶。10时15分,“操江”号也误入战场,王永发在3英里外发现情况不对,当即下令转舵西驶。

于是“操江”、“济远”一后一前向西行驶。11时30分,二舰靠近,相距“仅三箭之遥”。此时“操江”“升旗求援”,“济远”置之不理。午后1时50分,日舰“秋津洲”向“操江”追来。王永发慌张无计,欲自杀。适天津电报局洋匠丹麦人弥伦斯在船,系奉派去汗城接管该地中国电报局,便劝住王永法,问其有无重要文书,当先烧毁,以免泄露军情。王永发于是下令将丁汝昌托带文件,全部投炉火中焚毁。弥伦斯又劝王永发将船中所带20万两饷银投诸于海,免被敌人所得。仓皇之际不及实行,“秋津洲”已追至。

午后1时50分,“秋津洲”放一炮,炮弹从“操江”上掠过。“操江”号装备火炮5门,王永发却不予抵抗,下旗停船,并悬白旗投降。2时10分,“秋津洲”放舢板,载日本海军官兵24人登“操江”搜查。“操江”全船82人,除王永发被带上“秋津洲”外,余者皆拘禁于后舱。“操江”遂由日军驾驶被带至群山浦。28日,王永发与大副孙茂盛、二副徐起凤、大车石德行等由日舰“八重山”押送到佐世堡军港,投监狱署。直到1895年8月,“操江”被俘官兵才被遣送回国。

黄祖莲(1863-1895),安徽怀远县人。1875年,入上海方言馆学习,以成绩优异,选为官费出洋生,送美国海军学校,学习航海驾驶。1881年,学业期满,被召回国。

黄祖莲回国后,入天津水师学堂驾驶班,又入“威远”练船见习,后调“济远”舰,“积劳叙千总”。1889年,升署北洋水师中军左营守备,充“济远”舰驾驶二副。1892年12月,调充广东水师“广丙”舰帮带大副。1894年5月,李鸿章奉旨到威海检阅海军,黄祖莲指挥“广丙”北上会操。论功以都司升用。校阅后,留威海。

黄祖莲在海军中虽年轻资浅,然熟读战史,颇具谋略,并以敢言见称。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祖莲忧虑国事,向提督丁汝昌献策曰:“严兵扼守海口,而以兵舰往捣之,攻其不备。否则载劲旅抵朝鲜东偏釜山镇等处,深沟高垒,绝其归路,分兵徇朝鲜诸郡邑,彼进则迎击,彼退则尾追,又出偏师扰之。彼粮尽援竭,人无斗志,必土崩瓦解,此俄罗斯破法兰西之计也”。当时,“镇远”管带林泰曾也提出类似建议。但扼于朝廷的命令,丁汝昌无法采纳黄祖莲等的建议。

9月17日,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当时“广丙”与“平远”二舰在大东沟港口担任警戒。中午12时50分战斗打响后,“广丙”、“平远”便赶往战场。午后1点,参加战斗。下午2时40分,黄祖莲指挥“广丙”炮手配合“平远”舰,击中日本海军军令部部长乘坐的“西京丸”号,并引起火灾,“福龙”鱼雷艇乘机向“西京丸”发射鱼雷,可惜都未命中,使“西京丸”侥幸逃脱。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龙须岛登陆,进攻威海。30日,日军从水陆两路发起攻势。日本第二军第二师团先进攻威海南帮龙庙嘴炮台。黄祖莲指挥“广丙”将士“开炮击敌,敌少却。既复大集,诸军皆溃”。龙庙嘴炮台最终落入敌手,日军随即用龙庙嘴炮台的火炮轰击威海港内的北洋水师舰船,激战中,黄祖莲不幸中炮,壮烈牺牲。

   


“致远”舰

陈金揆(1864-1894年),字度臣,江苏宝山县江湾乡(今属上海)人。出身于世代务农的家庭,少年时即“沈毅有略”。1875年,上海设出洋肆业总局,招生资送出洋留学。陈金揆报名应考,以成绩优良获选,入局学习。是年秋,清政府第四批官学生30人赴美国学习,陈金揆名列其中。到美国后,先入小学学习英语、地理、算术等。1877年升入中学,用4年时间完成了中学课程。1881年,又进入大学深造。

入大学后不久,因顽固派攻击幼童留美计划,出洋官学生被全部撤回国。陈金揆后被派入天津水师学堂学习,经考核,成绩优异,派往“威远”练船见习。在此期间,陈金揆遍历南北洋各港口,练习风涛、沙线、枪炮、及阵法,阅历大增。1883年,被委任“扬威”舰二副。1885年,经北洋大臣荐保,部议充任把总。当时,邓世昌管带“扬威”舰,赏识陈金揆的才干,屡向上级荐举,同年11月,陈金揆升补“扬威”大副。

1887年8月,清政府在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竣工,派员出洋接带,命邓世昌以营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管带,陈金揆随行。回国途中,陈金揆协助邓世昌行船,并沿途操演,十分得力。1888年4月25日,“致远”等4舰安抵大沽。陈金揆以接船有功,委充“致远”舰大副,荐保蓝翎千总。1889年10月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北洋大臣李鸿章又奏请以陈金揆署中军中营都司,擢游击,任“致远”舰帮带,兼领大副。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遭遇,发生激战。海战中陈金揆亲自操舵驾驶,冲锋直前,击伤日舰多艘。日本联合舰队为挽回颓势,便以第一游击队“吉野”等4舰向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进逼。此刻,陈金揆毅然转舵,“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迎战来敌,使旗舰转危为安。在激战中,“致远”中弹甚多,水线下受伤漏水,船身倾斜。陈金揆镇定自若,与管带邓世昌密切配合,激励将士,拚死搏战。即在本舰势将沉没的危急关头,仍然有进无退,“于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鹜,独冠三军”。为了保证全军胜利,邓世昌准备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对陈金揆说:“倭船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金揆甚以为是,便开足马力,“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不幸中炮,“机器锅炉崩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陈金揆与邓世昌同时落水,英勇殉国,时年33岁。清廷闻报后下旨照总兵例抚恤,赐一等轻车都尉兼一等云骑尉世职。

沈寿昌(1865-1894),字清和,上海洋泾人。幼年勤奋好学,“聪颖有大志”。1875年考入上海出洋总局肆业,成绩优异,选派出洋。进挪威大学专攻物理化学。当时,清政府初创海军,急需人才,下令召回出洋学生。1881年,沈寿昌奉命回国,被派“威远”舰实习,不久,任“威远”二副。

1882年夏,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趁机进行军事干涉,日本海军少将仁礼景范乘“金刚”舰到朝鲜,随后又有6艘日本军舰载兵到朝鲜。日军登陆后,占据仁川、济物浦等地,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则率兵进入汉城。当时,李鸿章因母丧去职,由张树声署北洋大臣,电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道员马建忠,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舰东渡,以观察形势。到朝后丁汝昌知日本决意以武力干涉朝鲜,便急乘“威远”内渡请师。清政府命提督吴长庆率部分乘“日新”、“泰安”、“镇东”、“拱北”四舰东援朝鲜,以“威远”为护卫舰。事平后,论功行赏,沈寿昌被擢为把总。

1886年,沈寿昌升“济远”大副。1889年,海军衙门成立,以沈寿昌署北洋水师中军左营都司。不久,又升帮带,兼领大副。

1894年夏,日本出兵朝鲜,占领军事要地,战争一触即发。李鸿章派“仁”字军5营东渡入朝,“济远”等舰护航。7月25日拂晓,“济远”完成任务,由牙山返航。驶抵丰岛海面时,遭到日舰“吉野”等的突然袭击。管带方伯谦舵入舱房,置全舰于不顾。沈寿昌和二副柯建章“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在此关键时刻,沈寿昌当机立断,“屹立司舵,并指挥炮手还击”。双方炮战1小时20分。正在激战时,日舰一弹飞来,命中“济远”望台,沈寿昌被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在此次海战中,正是因为沈寿昌面对强虏,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才鼓舞了军心,全舰官兵前仆后继,拚死搏战,最终击伤“吉野”,得以安全返航。

柯建章(?-1894),福州人。船生出身,积功升署北洋水师中军左营守备,充“济远”舰枪炮二副。

1894年7月,“济远”受命护送陆军往朝鲜登陆,7月25日拂晓,“济远”完成任务返航,当行至丰岛附近海面时,遭到日本“吉野”等三艘军舰的突然袭击。“济远”无可回避,亦开炮还击,大副沈寿昌奋勇督战,不幸头部中弹,当即牺牲。柯建章见此情形,义愤填膺,继续督炮击敌。鏖战中,亦不幸中弹,洞胸阵亡。沈寿昌、柯建章等的誓死拚搏,前仆后继,赢得了“济远能战”的赞语。丰岛战后,“日人犹图绘报纸以为警备”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洋水师早期主力舰威远号,后来改作练习舰,甲午战争中被击沉
“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甲午战争风云2
清政府创建北洋水师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历史上的南洋水师:曾准备派兵奇袭日本本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