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找回三十年特区的七千年历史

 

铁仔山出土晋代鸡首壶

 

 

咸头岭出土彩陶

 

 

深南路边上南头古城考古发掘现场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这片土地,并不仅仅是常人所谓的“一夜城”,其实,居于祖国东南边陲的深圳先民,自秦始皇统一以来至于明清,再上溯到远古时期的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近7000年间,总是披着华夏文明之光,在南海之滨拱卫着自己的家国,土著民、古移民们曾经打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绵延至今;而且,那绵延迂曲的山冈与海滨之间,曾经回荡着刍荛稼穑、鱼盐蚌蛤的古老乡歌……

    这样的结论,出自于专家学者们30年来的考古实践。
    唤醒先民的文化

    屋背岭的扬名立万咸头岭文化的确立


    上个世纪50年代,深圳文物考古探明了一个点——宝安的铁岗水库在施工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广东省考古队的队员们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片,学者们由此开始醒悟和追思这里的远古文明:深圳很不简单。然而这仅仅是个序曲。

    1980年,经济特区发足,处处是沸腾的工地,推土机隆隆地驶过,新的文物埋藏点不断涌现,建设者们错愕与醒悟之余,便请求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驰援深圳,其中的一些队员们留了下来,成为今日深圳文博事业的中坚。在建设资金并不充裕的当口,当年深圳市的领导者并不只顾眼前,更掏出老本建了博物馆、壮大考古队,谋划起自己的文物事业。

    考古队员们住在上步路的铁皮房子里,带着干粮、水壶,骑着脚踏车前往各处考古现场,早在1982至1985年间,就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全市范围内文物普查;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古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及历史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旧址97处、旧海关和税站、界碑12处,如此看来,深圳也是文物的“富矿”,那些特点鲜明的古代人类生产和生活遗存,让人们开始思慕先民的开拓之功。

    小梅沙遗址出土了一件完整的泥质红陶镂孔彩绘圈足盘,叫人讶异:有着6000年历史的它,只能出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中,怎么会出在南海之滨的大鹏湾?那个彩陶盆并非孤证,1988年和1989年,葵涌镇的大黄沙遗址,以至于后来的咸头岭等地又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彩陶曾经的消失与今日的再现,引人思考深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彩绘文化构成,思考它与周边远至洞庭湖地区彩陶文化上的联系。

    屋背岭的扬名立万

    30年来,文物工作者在深圳进行了数百次的考古发掘,其中重要的有数十次之多,诸如南头红花园汉墓群、大梅沙青铜墓葬群、小梅沙新石器时代遗址、大黄沙新石器时代遗址、铁仔山墓葬群、叠石山战国遗址、沙浦围铜钱窖、赤湾右炮台等等,而在全国独树一帜、扬名立万的,当属“屋背岭商时期墓葬群”。

    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的福光村村北有个屋背岭,1999年10月进行文物普查时,考古队员刘均雄等人依照山冈遗址调查所固有的思维定式,只在山脚、半山腰转,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就爬上了山顶想拍拍风景照,拍照之际挪了一下身体,没想到一把新石器时期的石斧居然硌了脚,同时还采集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哦,原来山顶上有宝贝!由此,屋背岭商时期遗址引来了专家们对此地的勘察。2001年开始发掘,94座墓葬群被发现,出土了大批随葬文物,此事惊动了权威,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邹衡先生来到了屋背岭,在仔细看过一大批陶罐、陶豆、石锛、玉矛后,感受震撼,他十分肯定地说,“屋背岭是商时期偏早的墓葬群,这在南方、在广东实为可喜的发现”。

    这次发现,震惊了学界,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随后又被评为“‘十五’期间全国夏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专家评价说,屋背岭墓葬群,是岭南地区目前发现及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商时期墓葬群,其出土文物,同年代比较确定的其他遗址器物的对比,就可以判明屋背岭墓葬的商文化分期,第一期大体在夏商之际,第二期应该为历史上的商代盘庚王朝前后,第三期大体为晚商。屋背岭墓葬群这样科学的分期,就为岭南商时期遗址的分期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尺,标尺系联着周边相关商文化的遗址,可以让我们对整个珠三角地区商时期的分期,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

    咸头岭文化的确立

    国际上有个“环印度洋——太平洋史前考古学会”组织,深圳的考古学家杨耀林先生先后参加了该组织1998年马来西亚年会、2002年台湾年会,他在这两届年会上相继作了关于深圳咸头岭遗址发掘进展的工作报告,当幻灯映出咸头岭出土的7000年前一件件彩陶,与会的各国学者顿时哗然——“中国的华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有这么丰富、独特的东西!”散会后,该组织的秘书长、国际著名的考古学家彼德先生拜谒了杨耀林,认真了解咸头岭出土发掘的细节,一个多月后,彼德又偕同其他专家来深圳实际踏勘咸头岭。国际、国内的学者纷至沓来,一览咸头岭的风采。

    咸头岭村,距市中心62公里,在龙岗大鹏湾畔叠福山的山脚,它面朝大海,坐落于背倚泻湖平原的海湾第三级沙丘上,东南曾有几条东西流向的淡水小溪,以前曾是船只停泊之处。1981年,深博的考古队来这里搞文物普查时便采集到石器、彩陶的残片,由此新石器时代深圳人生活的场景现出了一角,此后共进行了5次大的考古发掘,最为重要的便是2006年的科学考古。考古学家采用新的方法,发现了墓葬、房屋基址、灶台等遗迹,出土了200多件石器、100多件可修复的陶器。基本探明,咸头岭是目前珠江口沿岸同类型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据碳14检测,距今有7000至6000年。

    咸头岭的科学发掘和有力证据,在全国引发轰动,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新石器中期的沙丘遗址,器物丰富,年代分明,而且每一阶段器物的变化特点明显,这些因素就使得它成为新石器时代沙丘文化遗址中判别年代的参照系,成为岭南考古学文化分期与断代的一杆重要标尺,它和葵涌大黄沙新石器时期遗址一起,系联出盐田大、小梅沙,珠海后沙湾,香港舂坎湾、大湾、蟹地湾、东湾等二三十处遗址,进而构成了咸头岭文化。   

    深圳考古大记事   

    王宇整理   

    1.南头红花园汉墓群,位于南山区南新路一带。1981年发掘了1座西汉墓,8座东汉墓。一座东汉墓中发现刻有乘法口诀的铭文砖,从“九九八十一”至“二九一十八”的“小九九”,是制砖工匠在砖坯上的随意书写,然后烧制成青砖。这个“小九九墓砖”,是中国数学发展史上“九章算术”的重要文物,在全国汉墓中唯一发现的铭文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叠石山战国时期遗址,位于南山区茶光村,1987年配合广深高速公路调查发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几何印纹陶,以及少量的青铜器和铁器,学者据此定为此地居民可能是战国时期岭北扬越一带移民,此发现对于广东地区考古地层和文化编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研究广东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的交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大梅沙青铜时代墓葬群,位于大梅沙海湾古沙堤上。1992年5月考古发掘,共发掘了10座青铜时期墓葬,形制清楚,可能是中越人公共墓地,6座墓中发现了11件青铜器,专家认定是“越式器”,参考广东、香港发现过铸造青铜器的石范以及出土的“越式器”,那么大梅沙的青铜器极有可能是深圳人自己制造,据此可推演或想象出当时深圳“越人”的生产力水平。

    4.铁仔山古墓群,位于宝安西乡。1983年发现,发掘13座东晋、南朝墓。1988年和2000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共发掘墓葬285座,跨越东汉、东晋、南朝、唐、宋、明、清七个朝代。多个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时间跨度长达1000多年,出土文物证明,汉代在今南头设东官郡等机构以来,南头、宝安一直是当时深圳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此次发现对考察深圳城市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

    5.南头古城,位于南山区。2001年10月开始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东晋时期的护城濠遗迹和相关陶瓷文物,确认了明代东莞守御千户所城的城墙、护城坡、护城河的结构关系,发现并出土了大量侵华日军的生活用品和军用物品。这次发掘打开了“深圳城市文化史”,将南头古城的历史追溯到公元265年,由此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往回追溯是这样的:深圳、宝安县城、清朝新安县城、明朝东莞守御千户所、南朝东官郡城、三国吴的司盐都尉垒、西汉盐务机关“东官场”。

    6.窖藏铜钱遗址,深圳先后共发现13处窖藏铜钱,其中一处为汉代,多属宋代。1995年发现并清理的宝安区松岗镇沙浦村铜钱窖藏,出土了约4吨包括两汉、唐、五代十国、两宋的方孔圆钱,其中两宋铜钱占绝大多数,数量如此之多,铜钱品种、版别如此繁杂,这还是第一次,在整个广东地区也不多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省浦江上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国六)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11)凌家滩文化玉器「一」
21世纪考古十大发现
苏州史前文化概述
中国考古简史(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时间顺序)
内蒙古赤峰考古大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